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运

2023 年 3 月 15 日星期三

时运

历史总是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但抽丝剥茧之后,又好像觉得历史很简单,总是重复昨日的剧情。变幻的和不变的,从来都只是人心。时运裹挟着人心,人心伴随着时运。

单以封建社会来论,清政府堪称封建社会的皎皎者,各项制度都很完善。康熙、雍正放在全世界同一时期,是最能打的帝王。清朝历代的皇帝都很努力,几乎没有败家子,然国运衰弱,是因为什么?西方的工业革命,东方的闭关锁国。一边是强大的工业,一边是古老的农耕,一时之间,东方不亮西方亮。世界格局的变化,造成了晚清的种种不堪,跟不上天下大势,落后就要挨打。但在这些过程中间,有很多个人的命运夹杂其中,值得细细品味。

汉唐之末

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政府造成了很大的震动。隶属清政府直属的绿营和八旗兵腐败透顶,已经没有战斗力可言,镇压不了洪秀全的农民军。东汉末年的群雄并起、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熟悉的历史场境在清末也要上演,这是历史的轮回。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汉王室同样无力镇压,只能让地方政府自己想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地方政府自行招兵买马。《三国演义》中有一句著名台词:“黄巾剿灭之日,群雄并起之时”。地方豪强一旦有了招兵权,一定会趁机做大、尾大不掉,但中央政府不放权又不行,因为朝廷腐败,力量很弱。汉末如此,唐末如此,清末也如此。因此,淮军、湘军等地方团练应运而生。

群雄并起

时运一来,英雄倍出。清政府不得不重用汉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人,成了晚清中兴的名臣,都是实权派,战绩显赫。曾国藩的湘军干掉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李鸿章更是因发展洋务运动成了总理大臣。清末跟汉末唐末还有些不同,清末是内忧外患,内有复杂的农民起义和群雄并起,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清末的中国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咬一口。从 1840 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打不过西方列强,就用割地赔款来解决问题。割地赔款、卖主求荣、丧权辱国这些事在历史上也不新鲜,要不然北宋怎么变成了南宋?慈禧太后说过:“我们就是一只纸老虎,远远地看着,吓唬吓唬人还行,你们非要宣战,结果打败了,人家看透我们是只纸老虎,不害怕了,都来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孤儿寡母是说她和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的话不是全无道理。不管怎么样,列强的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他们的侵略变相地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不得不学习西方,李鸿章成立了北洋舰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水师。那时候袁世凯还是一个科举两次都落第的书生,名不见经传。

四大名臣之间还有个相互制衡。出生日期,左宗棠 1811 年,曾国藩 1812 年,李鸿章 1823 年,张之洞 1837 年。曾国藩拿下太平天国的时候,很多人劝他北上推翻慈禧,独霸天下,他始终没这么干,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低头一拜屠羊说”,我写过《让王》的文章专门讲这一节,曾国藩是深思熟虑的,时机并不成熟。形势是不断发展的,一开始并没有那么明朗。这些人有雄心,但没太大野心

后起之秀

如果败给西方列强,大家心里还能自我安慰,我们确实器不如人,但在亚洲,清末的国人心中还是以亚洲第一自居的。天朝上国当不了,起码还是亚洲上国。但有人不服我们这个亚洲上国,那就是小日本。日本人经过明治维新之后,急需原材料来满足工业革命。日本又缺乏原材料,怎么办?殖民侵略是最快的办法!日本人虽然信心是有,但毕竟没正面硬刚过,清政府毕竟看着还是一只大老虎,挺吓人的。是他们采取试探的办法,在朝鲜搞事情,拿下朝鲜也可以作为军事基地,对侵略中国只有好处。朝鲜那时候属于清政府的附属国,有一定的连带关系,从地缘上说,朝鲜也算是中国的东北门。袁世凯科举落第,只好从军。他投靠了吴长庆,吴长庆是李鸿章的属下,是淮军将领。朝鲜有事,就是他入朝作战,袁世凯借此机会到了朝鲜战场。袁作战勇敢,且有谋略,很快出人头地。他在朝鲜不仅帮王室平叛了叛乱,还阻止了日军对朝鲜的侵略。日本人一看,朝鲜都拿不下来,还是老老实实厉兵秣马吧,过几年再说。可以说,袁世凯在朝鲜的军功,延迟了中日战争的爆发。1884 年袁世凯在朝鲜打败日本,一直到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整整延迟 10 年。袁世凯在朝鲜不光打仗,胜利以后他负责练兵,因此有了足够的练兵经验,为他后来天津小站练兵做了铺垫。也正是因为袁世凯在朝鲜的勇猛表现,李鸿章注意到了这个后起之秀,觉得他是可用之才。得到李鸿章的注意,对袁来说,绝对是一步登天的好机会。更有利的是,不久的将来,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更给袁添一把火。

甲午之后

日本人等了十年,形势所迫,不允许他们在等下去,即便是冒险,也必须去冒险。生死皆在一线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日本的快速发展,原材料的极度匮乏,野心的迅速膨胀,都决定了中日之间必有一战,早晚而已。甲午中日战争在 1894 年爆发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竟然全军覆灭!论实力,北洋水师的舰队不比日军差,输在哪里呢?不是器不如人,是技不如人。甲午战争,真正把国人打醒了,不要再去做那个亚洲第一的白日梦,一个撮尔小国就能收拾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甲午中日战争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国人的梦醒,不再自以为是;其二是清政府高层被打了脸,意识到必须培养新军,所谓新军,即不仅武器好,思想和战术也要好;其三是西方列强看到庞然中国打不过小小日本,他们更加蠢蠢欲动,为随后 1900 年八国联军侵略埋下种子。

李鸿章痛定思痛,决定培养新军。这时候,袁世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袁在朝鲜的战功和练兵经历,让李鸿章印象深刻,他成为李鸿章新军计划的不二人选。但慈禧太后也不傻,不可能让李鸿章一枝独秀,她同时让同样在朝鲜作战勇猛的聂士成培养新军,南方的张之洞也培养新军。三足鼎立,相互制衡,这是帝王家的权术,无可厚非。一时之间,聂士成在直隶北京,袁世凯在天津山东,张之洞在南方武汉,新军正式亮相。三人所属的区域不同,又给了袁世凯极大的地利优势,这要到后边形势继续发展才能看出来。天时、地利都集聚一身,剩下的就是人和了,机会靠自己把握。 

招兵简章

雄心和野心是两码事。雄心是保家卫国、忠君爱国,野心是一家独大、唯我独尊。张之洞忠君爱国,聂士成保家卫国,袁世凯野心勃勃。这是三人的根本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对待新军的种种不同。张之洞的武汉新军,招兵简章明文规定:年龄要小,身体要好,最重要的,要识文断字有文化。袁世凯则根本不同,他只要年轻力壮,不要知识分子。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1、张之洞招的是知识兵,袁世凯招的是大头兵。

2、知识兵思想复杂事多,大头兵简单容易控制。

3、袁世凯除了招兵,还成立天津武备学堂,培养嫡系军官,段

祺瑞、吴佩孚等后来的北洋军阀都是袁世凯的军官。

4、袁世凯看重山头,让老兵带老乡入伍,扩大影响力。

5、袁世凯排挤清政府的留日派士官,只用他的武备学堂军官。

袁世凯的新兵多达六个镇,而张之洞只有一个镇,六比一,袁世凯是大实力派。他的兵需要大量的钱养活,清政府本身忌惮袁世凯,也没那么多钱,需要袁世凯自己想办法搞钱,他确实有一套。北洋军一镇每年至少需要 160 万两银子,加上子弹等物资则需要 260 万两,这可不是直隶总督和户部可以解决的,很大一部分要各省协饷解决。光绪 28 年,袁世凯就收到各省协“银二百四十二万八千二百六十八两”。各省本来就财政紧张,老爷们的养廉银都要打折扣,各省大佬为何还要买袁世凯的面子?这就是袁世凯的办法,各种联姻互保,官官相护。晚清实力派总督,几乎都是袁的亲家。

晚清有四大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袁世凯和两江总督周馥(也当过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端方(端方也当过两江总督)都是儿女亲家。周馥的儿子周学熙更是袁世凯的幕僚和财神,因此各省大佬都要给袁家姻亲联盟的面子。袁世凯还拿到了汇丰银行铁路存款的支配权,拿到了招商局、铁路局的控制权,派北洋人士创建了户部银行(后改名为大清银行、中国银行)、银圆局(官办)、铜圆局(官办)、天津银行(官商合办)等机构,也可以从中拿军费。此外,袁世凯的亲戚张镇芳等人也是筹饷局等机构的掌管者。至于满洲权贵,一时难以拿到北洋集团的主要财源,投喂北洋六镇非常困难;而他们重用留日士官生取代北洋旧将的行为,更是被看作是直接抢钱抢饭碗,北洋众将就只能团结到袁世凯身边,造成了人走茶不凉的局面。慈禧太后明知道袁世凯一枝独秀,也没任何办法。

一家独大

历史给了袁世凯绝佳的机遇!首先是戊戌变法,也就是百日维新时期,袁世凯骗过了光绪皇帝和康有为的信任,但私下给慈禧告密,赢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和好感;再者 1900 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守卫北京的聂士成,首当其冲上战场,聂部全军覆灭,聂本人也战死沙场三支新军去掉一支,剩下两支又是六比一,那时候袁世凯在山东,加入了东南各省互保联盟,保存了实力;最后 1911 年仅有的武汉新军,因为士兵都又知识有头脑,跟着孙中山闹革命造反了,本来镇压革命的新军最后成了革命军,袁世凯完全成为清末一支独大的新军,谁也不能奈我何!他终于成了最大的实力派,大到足以支撑他的野心。

截胡称帝

四大名臣的时代落幕,孙中山的名望很高,但实力很弱。孙的革命军可以说是一盘散沙,临时拼凑。各省趁乱纷纷宣布独立,实际上大家都在观察形势,暗中自保。孙中山的号召大多感染了爱国志士,但对于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地方豪强来说,大多是阳奉阴违,捧个场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打败清政府容易,打败袁世凯却不容易。形势很明确,不得不谈判。孙中山闹革命,袁世凯截胡。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袁世凯捷足先登。但袁的野心不在大总统,而是大皇帝。袁世凯当大总统后变本加厉,最后在日本的扶持下,如愿以偿,当上了大皇帝,历史复辟。孙中山以为,袁倒行逆施,不得人心,等他死了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但他没想到的是,袁死后,手下大将分家,成了割据的北洋军阀,帝国主义趁虚而入,各自培养代理人,中国从此陷入军阀混战的大乱局,民不聊生!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前途何在?

综上所述

罗隐诗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光绪算不算孺子?袁世凯算不算谯周?时来运去,成全了袁的一家独大,独大以后又因野心而身败名裂。近代中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乱世出英雄、出枭雄。李鸿章、袁世凯、康有为、蒋介石等,可能他们也未曾没想过让中国成为富强之国,但终究压不过自己的私心。孙中山天下为公,但能力又似乎不足。那个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救苦救难的大菩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牛顿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代风流乱世枭雄——袁世凯外传
民国军阀史:袁世凯和北洋军如何发家?什么?我是大清袁绍?
辛亥革命爆发时,满清手握百万大军,为何隆裕和溥仪选择退位?
清朝灭亡后,百万清军都去哪了这支军队为大清坚持了百余年!
清朝为什么指挥不动北洋新军!
清朝为啥在武昌起义爆发后5个月内就土崩瓦解?原来这才是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