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材料)(科普文和论述文)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赵序茅《回眸:人类文明与动植物关系史》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顾。

材料一:

谈到演化和发展,总有一个词儿会被人们挂在嘴边,那就是“优胜劣汰”,并且这个理论经常被归结到达尔文身上。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被奉为生物学的圣经,还被很多朋友当作指导社会生活的宝典,但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以上这种用于解释社会强调优胜劣汰的理论,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这其实是对达尔文演化理论的经鼎误读。

在达尔文的理论中,压根就没有优胜劣汰这个词语。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过度繁殖”“生存竞争"“自然选择”三个基本的概念。在这个理论中,过度繁殖是一切的基础。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900万头。即便是繁殖能力低下的大象,如果不受限制地繁殖,就能够在可见的地质年代中覆盖满地球。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就是因为存在生存竞争,且不说那些虎视眈眈的狮子,单单是长颈鹿和瞪羚这些食草动物也是大象繁殖的竞争者。

最终,自然选择就像是一个从沙子里面筛石头的筛子,只负责留下那毕适应环境的物种或者个体,而其他物种将消失在演化的漫漫长河中了。归结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上的物种根本就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应和不适应环境的差别。

每一个物种的生存原则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原则非常相似,就是找到适合自己谋生的手段,并且努力适应于环境。泛化和特化的实例在自然界同时存在,就拿传粉系统来说,很多植物选择了来者不拒的泛化传粉系统,所以我们在一朵盛开的向日葵上能看到蜜峰、食蚜蝇和蝴蝶,它们都能成为潜在的传粉者,为向日篡搬运花粉,当然这些传粉动物也会去不同的花朵上瞎逛,这样就意味着很多花粉被蹭到了错误的地方,这样的传粉效率自然是大打折扣了。

当然也有很多物种选择了特化的生活方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兰科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很多兰科植物选择了特定的昆虫来为自己传播花粉,提高繁殖成功率。比如,澳大利亚的雕齿锤唇兰,就是利用花朵模拟雌性槌唇兰蜂来吸引雄性槌唇兰蜂。雄性槌唇兰蜂会不断上当受骗,在这些无法完成交配的假女友之间穿梭,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定向传播花粉的任务,这不仅大大节约了花粉,并且那些被骗的槌唇兰蜂还有可能因为慌张飞到更远的地方,增加了兰花基因交流的机会,为兰花创造由了更多的基因组合和可能性。比较这样的效率差别,从泛化到特化的趋势也就不难理解了。

回顾人类与植物的种种关系,依托于人类今天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去讨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和植物的关系将何去何从,在生物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已经极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与植物的关系是否发生子根本性的转变,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物种演化的潜力和发展的单向性。简单来说,所有的生物包括文明都是在既有的道路上进行完善和改造,并没有简单的回头路可走。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演化概念,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演化的过程,想象成一个用橡皮泥捏泥塑的过程,一旦发现不合适就会重新搓揉成团,一切从头再来。但是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演化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并没有退回到起始点这个选项。比如,重新进入海洋的哺乳动物——鲸,并没有重新装备适合水中呼吸的腮,而是拥有了可以开闭的呼吸孔和长时间不交换氧气的肺。对大多数物种而言,适应特定环境的演化结果,就像是站在某个山峰的顶端,这些顶端遥遥相望,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材料二:

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使全球的野生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了68%,1970年至2016年间,人类导致了4392种哺乳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的种群规模和生物多样性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中,从1970年以来,淡水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每年减少4%。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超进了白垩纪末期导致恐龙大灭绝的速度。

从统计来看,工业革命以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与此同时,人类开始改变了农耕文明时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态度和方式,人类对大自然出现了过度开发和利用的情况,导致了生态的失衡及持续性。

伴随着对大自然的破坏,人类也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开发——捕猎、贸易、栖息地破坏和城市化开垦,促进了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接触,从而提高了病毒溢出的风险。野生动物中,那些丰度增加、良好适应了人类主导下的环境的野生动物,与人类共享更多的病毒数量。其中包括一些啮齿动物、蝙蝠和灵长类动物。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1970年至今,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中超过75%为人兽共患。

我们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小碎步前进后,进入工业文明的快速跃进期,如今,地球25%的生产力供养着人类,南北极有了人类的房屋,第三极留下了人类痕迹,就连深不见底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人类的潜水器。当人类快速前行时,不能忘记思索我们该如何处理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赵序茅《回眸:人类文明与动植物关系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提到,如果我们把达尔文提出的“优胜劣汰”当作指导社会生活的宝典,其实是对达尔文演化理论的经典误读。

B材料一认为,在生物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是否适应环境成了是否被淘汰的重要标准。

C.材料二认为,工业革命促使人们改变了农耕文明时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态度和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D.材料一和材料工都谈到人类和某些环境要素的关系,也都开始思考人类和身边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且饱含忧患意识。

8.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理论涉及到多个不同概念,"过度繁殖"在其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B.所有物种的生存原则其实都相同,即拥有自己的生存手段并适应生存的环境。

C.特化传粉系统可帮助植物减少传粉者,并能够节省花粉,增加基因交流机会。

D.所有生物的演化只能是在现有基础上的不断完善和改造,而难以回到起始点。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行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演化和发展”引入正文,层层分析,阐释人类文明和动植物的关系史。

B.材料一先破后立,在否定很多人的误读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衔接自然连贯。

C.材料一在行文过程中多处详细地列举事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将写作对象具体化。

D.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结构,由浅入深。

4.材料一最后一段“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材料一全文重点说明了哪三个方面的问题?请篇要概括。(4分)

5.两则材料分别是科普文和论述类文章,但都体现了行文的准确严谨性,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1.I)(A“优胜劣汰”并非是达尔文提出的,原文“在达尔文的理论中,压根就没有优胜劣汰这个词语”。

B夯大了环境在演化和发展中的作用。C强加关系,原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 增强,与此同时,人类开始改变了农耕文明时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态度和方式”,并没有提到“工业 革命促使人们改变了”。)

2.B(原文“每一个物种的生存原则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原则非常相似”,并非相同。)

3.A(材料一重在阐释植物在演化发展中儿个重点方向的内容,并没有阐释人类文明和动植物的关系。)

4.(①物质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应环境的区别;②)植物从泛化到特化的生存方式是正常发展趋势; ③演化没有回头路可走。(答出1点2分,两点3分,点4分)

5.①对关J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如材料·第段和材料第段中的 数字,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度。②材料一采川了并列式结构,材料二采川了层进结构,黎休层级清晰。 ③)两则材料在文章多次使用“这其实是”“归结一句话就是”“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 “不能忘记思索”这类的提示语,增强了文章前后内容的严密逻辑性。(每点2分,共3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眸:人类文明与动植物关系史
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
达尔文
万物起源之谜你知道多少?
100位世界名人(63)——达尔文
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