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术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析
 刘国立 赵 瑜 蔡成成 黄佩君 《武术研究》2016年第三期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而武术文化具有凝聚、规范、导向、激励、创新的功能,在校园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特殊的价值。一方面,武术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关注时代和社会、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发展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必须植根于武术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在武术文化中启迪和陶冶学生的行为品格。
  关键词:武术文化 校园文化 重要作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3―0032―06
  1 武术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积极意义
  1 .1 武术文化的教育意义
  武术文化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重要文化内容,从锻炼方法到技击原理,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格,是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体育项目,其运动特点和方法,既保留了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展现了具有现代体育的精神文明。武术的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防卫性、对抗性、表演性等特征,是其他体育项目难以比及的。武术不仅是一种健身技艺,而且是中国的国粹,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武术内在因素丰富,外在表现力强,不断吸引着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群众加入到武术健身活动中。习武修德、健体强身、防病治病、怡情娱乐、防身自卫、延年益寿、修身养性等功能,充分展现了武术对社会产生的良好影响及其对人民群众健身的作用和价值。武术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容,其意义在于通过身体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磨练意志,达到健康体魄、完善人品的目的;进行技术练习可以掌握防身自卫的本领;阅读有关武术书籍可以了解民族文化,同时以身体锻炼的形式继承民族体育技能。
  1.2 学校是武术文化的发源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武术强,则中华武术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对未来人才文化知识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对其知识载体――人,进行健康塑造和精神心灵、思想道德的培养更为迫切。知识技能最终要靠具有健康体魄的人去实现,因此对知识载体的健康教育,更能体现知识运用的效果。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条件优越,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沉迷于网络,缺乏锻炼,没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自私观念严重,缺乏阳刚之气,武术教育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学校的体育教育过程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宗旨,进行全方位的体育教育,特别应当广泛开展和普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把具有良好健身作用、传统性很强的武术内容增设在教材中,增加对抗性技术项目,加强武术基础理论讲授,特别是技法原理和历史文化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武术的认识。武术不仅是体育项目,它还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当学生认识到武术的内在价值,在学校广泛开展武术教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校不仅要对学生的文化学习负责,更应该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把学生健康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管理,关心下一代健康就是对未来负责。
  1.3 武术文化的社会价值及学校普及武术文化的教学意义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中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思想,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在众多的庆典活动中,表现了民族特点和民俗风情,武术往往成为庆典的主要内容。武术作为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育项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了民族的优秀品质。自古以来,中华武术都倡导以武修德,武德修养以礼为先,“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武先明德。”把“礼”与“德”作为习练武术的格言,世代相传,这与社会道德规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相通相近。崇尚高尚的武德品格,以文明礼貌待人处事,把民族优秀的社会意识融进武技中,以德、仁、礼、行为规范,其内涵有着深刻的社会价值。学校普及武术教学,建立常规教学体系,既可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让学生明礼修德;不仅能使之强于筋骨、壮于体魄,还能使之正于精神、净于灵魄,近可健身、强身,远能明礼修德,完善自我,修身养性;不仅可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还能学到防身自卫的技能。武术传承的是一种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的一种精神。
  2 武术文化素质教育概述
  2.1 武术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1.1武术的起源和发展
  武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人使用棍捧、石器等同野兽搏斗。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格斗和搏杀技能。原始战争的出现,单人应战技能得以完善。先秦时期,各国诸侯都非常重视培养和训练将士们的搏击技术,剑术得到发展。汉代,带有搏击性质的“角抵”已有广泛的基础,还发明了铁兵器,出现了编排起来的攻防连续套路。到了晋代,练武活动已有“口决要术”,武术初见雏形。唐代,是中国武术的兴盛时期,唐武则天开武举,不少武术人才脱颖而出,天下闻名的少林武术的最早记载也起于唐朝初年。宋代,中国武术走向成熟。健身练武已成为志士仁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民间还组成了研习武艺的组织――“社”,开始出现武术的一些流派。元代出现了某些以传授武艺为主要内容的武馆。明清时期,民间习武更为广泛,门派林立,出现了数百种武术套路,武术流派趋于定型。
  2.1.2武术文化的形式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首先,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其技术核心的。 其次,武术是体育项目。它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击技术。套路运动中尽管包含丰富的技击方法,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 其三,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任何体育项目都含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但是,没有任何项目像武术这样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武术是传统的、固有的,它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融汇了易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96333.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练传统武术是一场与古人的对话
“武学 ”浅论
文化传承下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及策略
中国武术的发展及其概念特征,武术论文
武人之道: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传统武术如何在未来走向复兴之路,功夫应该回归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