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被误读的《论语》句子,你知道吗?

  在中国,大家在空闲时都愿意去翻一翻《论语》。

  《论语》之于中国,如同《阿含经》之于印度,《可兰经》之于阿拉伯,《圣经》之于西方。

  《论语》全书共二十篇,记述了孔子生平及其学生的言行。

  书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它是形塑中国人心理和行为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先贤留给我们“引领人生,安顿心灵”的宝贵财富。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仁”和“礼”以及“中庸之道”。

  阅读《论语》,是一件快乐的事,自由沉潜其中,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是平生一大乐事。因为,认识孔子,就是认识一个传统的开始,就是了解人生何去何从的方向,也就是正确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步。

  但遗憾的是,这本被称为“华人必读”的经典著作,也脱离不了被误读的命运,南老在《论语别裁》中,多次棒喝读者,千万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圣人的思想,否则贻笑大方。

  除了《论语别裁》,南老还在多本述著中,多次狠批了那些被误解的历史、国学句子。末学在此举两个我们最常听到的句子,可能在您没看这篇文章之前,对这些句子您也是误解的。

  例句一: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真相:我们常常喜欢断章取义,这句话还有下半句“游必有方”,整句的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例句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孟子《尽心上》

  误解:为人如果不为自己着想,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真相: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阳平),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改进提升自身不足),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

  这两句是大家比较常见的,被误解的经典岂止这两句。这些年,被我们误读的太多太多,误读的历史,误读的人物,误读的经典,如过江之鲫。咋办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或许,学习是最好的答案。

  前段时间有位师兄和我说:“我们本身就出生在传统文化被批判被打压的年代,哪里懂这些。”

  我们不懂,因为我们没有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因),所以自然也不能奢求圣贤经典的果。但学习永远不晚,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朝闻道,夕死可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句子,被误解了千年!
扫盲:那些曾被误解的多年的《论语》名句
这些经典名言 你知道它们的本意吗?
《论语》智慧,人生中经常不被人理解怎么办?怕的是做不到这一点
史上有个“特别”的成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看看你错了吗?
《论语》被误解最多的8句话,99%的人不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