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恩博大联考】工具越来越像人&人越来越像工具,很可怕OR不可怕(解析+范文)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人工智能”成为热词,“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围棋排名第一的柯洁;机器人“步 状元”在高考作文“人机大战”中,以一篇《青山绿水图》获得满分。人工智能正变得越来越像人这引发许多人的深度思考。

2020年,“工具人”成为热词。有资料显示,在外卖平台的“智能化配送系统”中,骑手只要根据系统的提示去完成工作,彻底成了一个“送餐工具人”。有观察家指出,人正变得越来越像工具……

基于以上背景,为了引导同学们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审辩思考,市团委、青联决定联合举办辩论赛,邀请全市各高中参赛。一组观点是“工具越来越像人很可怕/工具越来越像人不可怕”,另一组观点是“人越来越像工具很可怕/人越来越像工具不可怕”。请以本校辩论队一辩选手身份,从以上四个观点中任选一个观点写一篇辩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巩义一高郑俊彩):

这是一篇材料+任务作文。

1.审材料

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可用抓关键词句法掌握文段中心意思。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为“人工智能正变得越来越像人”,第二段文字的中心句为“人正变得越来越像工具”。这里我们需要先理解“工具人”的含义。“工具人”是2020年度热词,泛指某人在不知情,或心甘情愿的情况下,对他人的帮助,任劳任怨,随叫随到地付出,在情感、物质和经济上不求回报,一直被对方利用像工具一样被使用或使唤。但我们需要在材料的具体“情境”中去理解“工具人”。文段中的“工具人”有一个前提是“智能化配送系统”,意思是智能化社会,快递员无需动用“人脑”便可以完成配送任务,仿佛没有了人的主体性,而变成了冰冷智能化的一环。

2.审任务

任务为辩论词的写作,审题是需要注意到这次辩论会的目的——为了引导同学们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审辩思考,指向考生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在写作时须时刻关注这个大前提,而不能就题论题,无论是持哪个观点,都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论证,“可怕”或“不可怕”都应该是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的。任务中已经明确了身份——本校辩论队一辩选手,一辩一辩主要任务是立论,充分阐述我方观点。立论范围最好有广度,立论陈词的内容一定要紧凑,有逻辑性,且要无懈可击。也可以有适当的攻辩小结(“驳论”),简单指出对方在论点、论据、论证方面的漏洞,再强调我方观点。立意角度四选一,考生选择自由度更大,只需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个角度进行充分论证。

3.审要求

要求为常规要求,此处不再赘述。


名师范文(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徐建华)

变形记——人工智能之殇

———辩论赛辩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唇枪舌剑快意事,砥砺争鸣三人行。通过今天的辩论,相信我们对当代人工智能社会的审辩,会越来越深入,越明晰。我方的观点:人越来越像工具很可怕。

对方辩友只看到,机器人抢夺了很多人的饭碗,使很多人沦为“被时代匆匆撞到的人”,于是深以为忧,视人工智能为洪水猛兽。

其实不然,工具越来越像人,并不可怕,相反这正是科技进步的福音。没有人工智能,我们哪有今天便捷的生活?哪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即使机器人在某些方面战胜人类,如“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国棋排名第一的柯洁;机器人状元在高考作文“人机大战”中,以一篇《青山绿水图》获得满分,人类也无需担忧。

因为,尽管在运算、存储、数据处理等诸多方面,人脑已远不如电脑,但人脑依然是“最强大脑”。 就像人类的感官,没有狗的鼻子灵敏,没有鹰眼的锐利,没有蜜蜂的味蕾,但各种感官平平的人类,永远是万物之灵长,永远是不可替代的。就像莎士比亚的赞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就像人的大脑,纵使皓首穷经,也不上一张指甲大小的芯片的容量——可以存储50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书籍;也百度谷歌——“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但芯片和这些搜索引擎,仍然只是人类的工具而已,和远古时代先民们劳动生产的工具,并无不同。人工智能日新月异,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的工具、技术革命,有何两样?

工具像人一样甚至超越人,不足为虑。因为人永远是科技的主人,科技这把利剑的剑柄,掌握在人类手中;剑锋直指浩瀚的未知的苍穹。

然而,最可怕的是人像工具一样。“可怕的不是电脑像人一样思考,真正可怕的是人像电脑一样思考”,百年前哈里斯的担忧,不幸一语成谶。

人工智能,初衷本是人役使工具和机器,代替繁重的劳动,使人解放出来,走向诗和远方,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遇见美好的生活。

然而事与愿违,我们看到,人类正陷入“人工智能之殇”:人被物化为工具,被异化为工具的奴隶。有思想、有情怀、独一无二的人,变形为千篇一律的工具。

你看,生产线越来越快,工人们倒像一个个机器人,神经高度紧张,纵使熟能生巧,眼疾手快,也难免会出错。他们从事的工作单调而简单,毫无心智可言,简直是在为机器打工。 

你看,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他们已经被异化成系统里的一个点,而不再是生活中的一个人——有着血肉情感、有着普通劳动者尊严的人。

你看,最近某高校,为了符合所谓的正态曲线,不惜人为更改分数,正折射出现代人的物化思维——失去独立人格和自我思考,也将他人视为可生杀予夺的活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漠视,被算法肆意加减乘除,有人幸运的成为备受关注的分子,有人则不幸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分母。

“我们走了很远,却忘了为什么出发”,王开岭在《我是个移动硬盘》中说道:“人人参与社会机器的庞大运转,但无一是主人,皆奴婢和下人。我们越来越成为自己工具的工具了。” 人类越来越疲于奔命。

昂山素季说:“我们并不缺乏科学技术,但我们缺乏心理温暖的感觉。”是的,当我们像机器、工具一样思考时,我们就会陷入科技的囚笼困境,缺乏温暖的感觉。

人工智能时代,工具会越来越像人一样。我们无法反智,回到绝圣弃智的小国寡民时代。惟有让科技赋予人类以温度、情怀和性灵,让异化变形的人类,回归“优美健康不悖乎人性”的方式(沈从文语),人工智能的春天终会来临。

最后,我重申己方观点:人越来越像工具很可怕。

谢谢大家!

作文·教学
小语文,大世界;遇语文,得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辩论赛辩词欣赏:人工智能对人类发展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
IBM人机辩论第三场:AI利大于弊观点险胜,机器人为自己正名
当你凝视人工智能的时候,工作去哪儿了?
晓锦源:科技的局限
AI真能代替人的话,那不是好事嘛
人工智能已来,跟随小白智能机器人看看未来究竟会怎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