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话资治通鉴(一)三家分晋 战国序章


《资治通鉴》司马光手写稿残本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

这位东周第二十代天子在临死前的一年,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

这让整个神州大地虎躯一震,从而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

后世认为,周威烈王姬午此举正是压垮周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周王室一蹶不振,最终走向了灭亡。

为什么分封诸侯会引发两百年的战乱动荡呢?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解读。

司马光说:

天子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护礼。

礼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

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

司马光说,天下之大民众以万亿计,其中多得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但他们却要为天子服务,这不正是礼的作用吗?

所以,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诸侯节制卿大夫,卿大夫又管理百姓。

如此一来,上层指挥下层就好像心腹控制四肢行动,下层听从上层就好像四肢护卫心腹,这样才能让上下层互相保护,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

司马光说,周文王演绎排列《易经》,以乾、坤为首位。孔子解释说:“阳阴于是确定。”

也就是说,地位名分和天地一样是有上下顺序的,决不能轻易地互换。

如果不是有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又逢商汤、周武王这样得民心的领袖的话,君臣之间的上下顺序则须恪守。

司马光认为,礼在于明辨顺序,才能处理日常事物。

没有名位就不能彰显,没有器物(也可以理解为LOGO)就不能表现。

只有用名位来分别称呼,用器物来分别标识,上下才能井然有序。

这就是礼的根本所在。

司马光认为,脱离了这种仪式感,礼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卫国君侯请孔子帮他处理政务时,孔子却先要确立名分。

很多人认为孔子太在乎细节了,但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百姓则无所适从。

司马光认为,没有一件事情不是从微小之处产生而逐渐发展显著的,圣贤考虑久远,所以能够谨慎对待微小的变故及时予以处理;常人见识短浅,所以必等弊端闹大才来设法挽救。

说白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

司马光认为,一旦礼乐崩坏就会天下大乱。在此,他讲了一个故事。

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为周王室立了大功,于是向周襄王请示说,我死后能不能用王室葬礼?

晋文公是周襄王的叔叔,同气连枝,且还为王室立了大功;他是春秋五霸之一,把全国诸侯都揍趴下了,分分钟可以举兵灭了周天子。

但周襄王却拒绝了。对他说:没有改朝换代而有两个天子?叔叔您不是一直反对这种不合礼的情形么?您如果坚持的话,你自己也有地,何必请示我呢?”

晋文公听了这话十分害怕,于是没有坚持己见。

想想作为当时的天下霸主,晋文公怎么会害怕周天子的一句话呢?

因为周天子提到了“礼”,晋文公不得不想,如果他违反礼制采用天子规格的葬礼,那么他的下属们会不会要求公侯的待遇呢?如果哪个卿大夫功高盖主,会不会要做晋公的位子呢?

死后用天子葬礼,看起来是个小事,但可能为子孙万代埋下祸根。于是晋文公不敢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毁了千秋万代的基业。

这就是所谓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而周威烈王就不同了。

周威烈王生前画

赵魏韩三个卿大夫已经掌控了晋国的实权,他们怎么不敢擅自篡位呢?因为一旦破坏礼制,就会给天下诸侯讨伐他们的口实,那是灭族之祸呀。

所以他们谨慎地向周天子请求。没想到周威烈王很痛快地就答应下来了。

司马光说,你作为天子明明应该讨伐他们,却反而封他们为诸侯。这不就是告诉天下,有能力的人都可以造反取代诸侯国君么?于是才有了齐国田常篡位、各诸侯擅自称王,天下没有人再在乎周天子了。

周威烈王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呀。

在这里,司马光忍不住呜呼了一声,说,正是因为周威烈王破坏礼制纲纪,才有了战国时代的军阀混战,人民生灵涂炭,太悲哀了。

·  我  ·  说  ·  两  ·  句  ·

很多人认为,当下社会早就不是封建时代了,什么天子君臣太老古董了,是糟粕,没必要听。

但我认为,不论是什么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礼。关于“礼的与时俱进”,在《资治通鉴》后面的章节里有更深刻的阐述,先不赘述。

咱们只说一个本质:礼到底是什么?

归根结底——我认为——礼是一个顺序的守则。

即老子所谓的道法自然。礼即是道,有了道才能规划自然天地万物乃至社会伦常。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家长忧虑“小孩子如果宠溺将来就会啃老、欺压父母”,其实这就是一个关于“礼崩”的忧虑。

随着时间流逝孩子的成长,他们越来越强壮,越来越有能力,而父母则逐渐地失去青春和力量。

那么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不是可以对没有能力的父母颐指气使呢?这个现象屡有发生,甚至有打爹骂娘的。很多人虽然觉得不耻,但也见惯不怪了。

可如果这种事情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呢?那则是礼中孝的崩塌。一旦孝崩塌了,力量强壮的人则可以辱虐父母,则将引发极大的社会问题,甚至会使我们人类这个物种走向灭亡。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可以辱虐父母,那么他们必然也知道,当自己老了会被子女辱虐。那么还有多少人愿意生养孩子教育孩子呢?

孩子是我们物种的未来。如果大多数人都不敢生育的话,那么这个物种将逐渐消亡。

 

由此可见,礼(或者道)是万事万物长治久安的本源。也正因为礼区分地位名分,才能对各阶层的人要求义务职守。

也就是古人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时,庶人曰身,卿大夫曰家,诸侯曰国,天子曰天下。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百姓管理好自身,不要违法犯罪;卿大夫不仅要做好自我管理,还需要管理好家族所有成员,让他们不作恶不贪腐,家风盎然;诸侯需要治理好整个国家,使力强者不欺负弱者,使有权力的人不欺负平民;而天子的职责则是让整个社会得到繁荣和平的发展。

如此看来,这句关于礼的古训,仍然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和平、稳定、繁荣、富足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渴望。但如果礼乐崩坏,像玄幻小说里说的“以武为尊”,只要拳头硬就可以肆意霸凌,那么民众将陷入水火之中。而当生命都朝不保夕时,谁还有心思生产工作?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将走向衰弱。

司马光正是因为深刻地看透了礼的本质,才写出了《资治通鉴》这部千古奇书。而接下来,这位从小就砸缸的聪明人,也将通过“礼”的基础颠覆无数古人曾经给我们的印象,例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真的是不公平么?秦始皇真的是一个暴君么?大汉武帝真的是建立不世功勋的伟人么?他们对在哪里又错在何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治通鉴》为什么开篇不从上古写起,而要从晋国分裂开始?
周王朝跌落“神坛”的关键,一手制定的规矩,又自己亲手破坏
《资治通鉴》全译珍藏版
锐圆讲通鉴【1】《资治通鉴》的关键词
通鉴第一课,为什么司马光要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写通鉴?
赏读《资治通鉴》:关于三家分晋,司马光为啥那么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