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纪行之二:大足石刻(下)


   2020年11月28日中午,结束了重庆大足北山摩崖石刻游览,离开北山用罢午餐就去了大足宝顶山摩崖石刻。





    宝顶山海拔527.83米 宝顶山摩崖造像范围似乎是大足石刻五山中面积最大的



    先到大足石刻博物馆大致了解了世界及中国石窟艺术历史和大足石刻历史的基本脉络随后便前往宝顶山石刻大佛湾区域游览





    宝顶山石刻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余年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如此花数十年凿刻摩崖佛像,这样的激情、毅力和壮举,前有古人,后则无来者。宝顶山石刻以圣寿寺为中心分大佛湾、佛湾两个区域,其中大佛湾为主体。与北山石刻不同宝顶山石刻题材带有明显的佛教世俗化的特点以通俗直观的故事情节画面传递浅显的教谕





    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雕刻造像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崖壁上,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全部造像图文并茂,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重复,破了“千佛一面”之说。



   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释迦涅槃圣迹图造像独特古代匠师采取意到笔伏之手法,卧佛长达31米,仅现半身,以示佛大不可度量。释迦右胁侧卧,两眼微闭,神情安详平和。









   其身前刻18尊弟子像也都是半身像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侧首伫望,皆静穆庄重,表现出弟子对逝者崇敬厚爱而依依眷恋之情。整龛造像气势宏大,意境深邃,既合宗教仪轨,又独具匠心,为中国石窟艺术所罕见。



    释迦涅槃圣迹图造像旁的九龙浴太子石刻,古人将九龙灌顶的佛传故事和宝顶山独特的地理环境结合起来,汇引山崖雨水泉水从雕刻的九龙中正中的巨龙张着的大嘴里流出,涓涓清泉流淌到下方雕刻的释迦太子石像上。太子双手合十,神情安宁,半身显现在长方形台上,台的两端各有一天王,顶盔贯甲,左边天王一手指天,右边天王一手指地,暗示着释迦太子自称的“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旨意。



   雕凿于南宋中后期的摩崖千手观音造像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造像龛高7.7米,宽12.5米,古人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在88平方米崖面上刻有830只手、眼,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被誉为 天下奇观”“人间一绝”。





    这尊千手观音造像因受风化等多种病害侵蚀,历史上曾多次修复近年又重新修复观音像,重现了金碧辉煌的气象。



   华严三圣像宝顶山石刻中精美绝伦的三尊石刻中间是毗卢遮那佛,左为司智慧的文殊菩萨,右为司理德的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左手捧7层宝塔,右手扶之,据说文殊手捧的7层宝塔高1.8米,重达800斤为什么宝塔这么重却数百年不坠?原因就是充分利用了力学原理,通过袈裟承托左手托塔,古人之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





    六道轮回图石刻向世人展示善恶报趣,尽在人心的一念能趋于善,即上升天人界,起一念恶,即堕恶道,因果昭彰。













   牧牛图石刻栩栩如生,吹笛女气韵生动。



    来到圆觉洞,洞口雕刻的石狮威武而灵动。







    圆觉洞窟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顶的上方开天窗用以采光,洞口开有两道。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









    洞内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



   圆觉洞内,我用手机拍摄一尊菩萨像时,神奇的景象出现了,菩萨像沐浴着红色光辉,如同太阳的余晖映照在佛像上,这是佛光显灵了吗?



    圆觉洞前行不远,就是崖刻终止,那里有“宝顶”刻字。







     旁边还有儒释道并立一起的石刻





    古人言大足石刻 “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而宝顶山石刻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出大佛湾宝顶山石刻出口,见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飞檐翘角楼阁万岁楼不远处则是建于南宋的古刹圣寿寺,外观圣寿寺庙宇巍峨环境幽古



   圣寿寺旁右侧不远处山崖下隐见有摩崖石刻那里应该就是小佛湾。我本想过去一观,但已到旅游团收队的时刻,只能作罢,这就是参团游不能尽兴的遗憾。





    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始于晚唐,历经五代而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和世界文化遗产。我能到其最集中的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领略其精华,尽管只是匆匆一瞥,也足以不虚此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胜古迹』重庆大足石刻
【画说长卷中的世界遗产】之十二 大足石刻
观大足石刻圣像•礼圣寿广大佛寺
四川 | 大足石窟地区名胜古迹、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15、熊鹏举选编世界遗产《大足石刻》
顾吧:大足石刻游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