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耳鼻喉科病常用的29张经方

凡过敏性鼻炎,狂嚏连绵,嚏后清涕滂沱,日必数作,遇寒更甚。局部黏膜苍白水肿,大量清水样分泌物,舌苔薄,脉浮者,用此方。

2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用于严重肺寒导致的多涕症、过敏性鼻炎、鼻塞不通。盖其虽曰肺寒,实则元阳首先无火,使鼻窍无温煦之气以养。所以用此方一面调和肺气,一面重振元阳。

3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清涕长流不敛的慢性鼻炎、多涕症和过敏性鼻炎属于虚寒型者,其病因大多是卫气不固,中气不足,阳气不振。被《医宗金鉴·名医方论》誉为“建立中气”的小建中汤正是一首特效方剂。我们为了加强其疗效,可用黄芪建中汤。

4

葛根芩连汤

慢性鼻前庭炎,虽似小恙,但因循几月,发作不休,也十分顽固。本方解毒清里,用于本病,疗效十分满意。

5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我们常用于急性咽炎外无表证而有热者,大多咽部疼痛,口中有臭气,口干喜饮,伴以灼热、有异物感,大便偏干。局检:咽黏膜弥漫性充血,色泽红艳。脉大、实、数有力,苔黄或灰而干。

6

甘草干姜汤

寒闭失音、寒闭喉风在北方或冬天较为多见。它是重寒直中肺经,于是言出无声。两病都起于俄倾之间,除呈有全身性虚寒症状、白苔、脉象沉细外,局检无所发现。所以治当以温中祛寒之甘草干姜汤。

7

麻杏石甘汤

本方对喉风,即急性喉炎,疗效显著。此外,亦适用于咽白喉等,用量必须增大。

8

桂枝加葛根汤

本方治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者。我们使用几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性咽峡炎,疗效尚佳。因其病状和本方的作用相符。

9

五苓散

凡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之炎热症状已消失而脓性分泌物很多者,常用此方。头不痛,鼻涕多而色白,鼻塞不严重,嗅觉稍迟钝的鼻窦炎也常用之。此外,口腔病由湿浊内蒸,上熏清道者亦适用。

10

真武汤

凡阳气衰弱,在五官科中以鼻病为多见,涕出清稀如水,淋漓不断,鼻黏膜苍白如纸,取用此方有立竿见影之效。复发性口腔炎日久不愈者,大多“中州虚冷”。通过《丹溪心法》中口疮嚼化官桂和《谢映庐医案》中下唇生疮案用椒梅附桂连理汤的启发,采用此方,效果也颇满意。

11

栀子柏皮汤

急性咽喉炎纵然病程日久的病例,也多为无虚有实者。主诉为严重的疼痛,有烧灼感,干燥求饮,或作痒,大便秘结,脉正常,苔薄黄。局检:弥漫性充血,但不一定严重。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小血管暴露,呈网状散布均属本方的适应证。

12

旋覆代赭汤

本方具补气平肝,化痰降逆作用。癔性咽喉异感症,多因情怀不畅,肝气郁结,胃失和降,聚湿酿痰,痰气搏结而致。虽临床上还有半夏厚朴汤,但治此病降逆之功,远远不及此方。

13

四逆汤

鼻衄大量失血,突然休克,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冷,脉芤而沉细,终至伏而扪之不得。这是气随血脱,阳气告尽之象。此时唯一的拯危救急,就是四逆汤。但大多情况下,还须加人参以大补元气,使气旺而血自生。

14

竹叶石膏汤

复发性口腔炎一般以中土虚弱,脾气不振,同时还兼有心、肺、胃炎等五志之火的存在,致虚实互见者为最多。此种口腔炎,竹叶石膏汤最为合适。

15

理中汤

在复发性口腔炎中,很多是中宫虚冷所致。本方正以“分理阴阳,安和胃气”(引用《成方切用》语)的作用来治疗此病。因为中宫虚怯,非腐即烂了。理中汤正是帮助失去主宰的中气重掌大权。

16

防己黄芪汤

卡他性中耳炎的潴积物,中医视为败津腐液的痰。但一入慢性途中,必然伴以虚证。不论痰的潴积或气机虚滞,空清之窍的阻塞壅滞势所必然。本方的作用,也正是本病之必需者。考本方四味药,关键在防己。“散留痰”“ 散结气壅肿”“ 利九窍”,而且“折茎吹之,气从中贯,故专以通,疏导为用”,故甚适合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所求。

17

桂枝附子汤

本方对寒性颞下颌关节炎、阴证颌骨骨髓炎这两病的初期很有作用。

18

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

二方均用治一切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干燥严重者。微有不同者,夹有虚火者宜百合知母汤,夹有胃火者宜百合地黄汤。

19

甘草泻心汤

本方《金匮要略》主治“狐惑”,近人认为狐惑相当于白塞综合征,所以现已广泛取用于白塞综合征及复发性口腔炎。

20

酸枣仁汤

对慢性咽炎、干燥性咽炎、鼻炎、萎缩性咽炎,还有某些耳聋、耳鸣、梅尼埃病,尤其是伴有盗汗、失眠等,最喜用本方,或予以加减。

21

射干麻黄汤

治疗由咽喉炎引起的咳嗽,其特点是咽喉先作奇痒,然后咳即随之。方取射干、麻黄、紫菀、半夏、款冬花共五味,大枣可有可无,不用五味子和细辛,但经常根据病情与证型而有所加减。

22

葶苈大枣丸

本方专用治鼻塞为主的慢性鼻炎,方仅两药,但力峻性猛,用于实证见效甚捷,考主药葶苈,所谓“独用葶苈之苦寒,入肺经以泄肺闭。辅以大枣之甘温,补脾土以和药”。符合《本草图解》的“入肺泻气,主肺壅上气”。但葶苈毕竟是峻药,方中尽管有大枣缓和,虚人仍应忌用。

23

麦门冬汤

本方对慢性咽炎的咽部反射敏感,由于局部分泌物的长期刺激,常引起恶心、作呕的病者是十分恰当的。喻嘉言称此方为:“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其中人参与麦冬两味是主药,起到“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火;麦冬甘寒,补益水源而润金”。慢性咽炎泛恶不明显者,去半夏。

24

泽泻汤

《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如其改为“耳中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也未必不可。“心下”当然可以归纳于手少阴,“心寄窍于耳”,则与手少阴也有联系。“支饮”是脏腑病理变化过程中的渗出液,那么卡他性中耳炎的潴留积液也不折不扣的是“支饮”。所以经常用本方治疗初期的卡他性中耳炎,尤其是眩晕者,不过药味太少,只有泽泻、白术二药,故务必加味用之。


25

黄土汤

长期、反复发作不休的衄血,血量不多,黎特尔区完好无损,黏膜苍白。全身症状有身凉少温,腰酸,小便频数,精神倦怠,甚至黎明泄泻或浮肿。脉沉迟微弱,苔薄,舌质瘦而淡者,以黄土汤为最合适。

26

泻心汤

此方在耳鼻喉科领域里用处十分广泛,可治一切化脓性的急性炎症。方中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

27

桂枝茯苓丸

本方作用活血化瘀,缓解症状。我们利用此种功能,作为声带息肉的消散剂,疗效较为满意。但取用时还得有所加减。凡血性息肉,加减无多。白色的加消痰药,如昆布、海藻、瓦楞子、毛茨菇等,而甘草、桔梗则是必用药物,此方效用诚如高学山评语“盖取其渐磨”。

28

半夏厚朴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入大枣,称四七汤。取意于四味药,治七情病,故名四七。我们专用于梅核气,但疗效不太稳定。

29

甘麦大枣汤

本方除用于癔性咽喉异症之外,还用于幻听症、幻觉症、癔性失音和癔性失听,疗效都较理想。


《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确是经典著作,故成无己认为是:“仲景之方,最为众方之祖。”李东垣也谓:“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后之医者,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故先生选仲景方,广泛地应用于耳鼻喉科病,并取得一定成绩,是毫不足怪的。

耳鼻喉科运用经方的点滴经验

 

一、桂枝汤与肾气丸治疗过敏性鼻炎

 

凡急性过敏性鼻炎,喷嚏频作,清涕不断,鼻塞失嗅,遇寒更甚,舌苔薄白,脉浮者;局部检査:鼻粘膜苍白,鼻甲水肿,有水样分泌物。属于肺经感受寒邪,失其调和,可用桂枝汤治疗。桂枝汤功能温肺祛邪,调和肺气,用治此疾,效果确实。也可酌加蝉衣、徐长卿之类以加强脱敏能力,卫虚者尚可加黄芪。

 

慢性过敏性鼻炎,表现为病程漫长,微寒微风即狂喷连绵,涕清如水;局部检查则粘膜苍白;鼻塞似有似无,嗅觉正常;全身症状为身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精神萎顿;舌苔薄,质不红,脉来沉迟微弱。这是肾阳虚怯所致的过敏性鼻炎,取用肾气丸治疗,可获佳效。

 

二、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治疗鼻衄、齿衄及体虚证实的咽炎

 

鼻衄,理当责之肺经,但阳明之脉挟鼻,故鼻也与阳明相关。因之衄血少者固宜清肺,而大衄则必须清泻阳明。白虎汤清胃止衄,最为理想。

 

齿衄从词义上看,似属牙齿出血而责之于肾。但实际上牙齿怎能出血,乃出之于齿龈,实属阳明,故实证齿衄,白虎汤最宜。

 

咽属胃,凡风温化火或实热所致的咽炎,白虎汤也为常用方药。如其体虚证实,咽红口干的干燥性咽炎,则用白虎加人参汤。诚如《成方切用》所谓:“白虎解热,人参生津”。

 

三、黄土汤治疗慢性鼻衄

 

慢性鼻衄,属脾不统血者,施予归脾汤。但对长期衄血而血量不多,立特尔氏区完整无损,鼻粘膜苍白;全身症状有身凛少温,腰酸,小便频数,精神萎顿,甚至黎明泄泻或浮肿,脉沉迟微弱,舌苔薄、质瘦而淡者,则以黄土汤最为适合。方内之伏龙肝若缺而难觅,可用赤石脂代之。

 

四、麻杏石甘汤加减治急性喉炎、暴聋与慢性鼻窦炎

 

急性喉炎常可出现声音嘶哑或陡然失声,喉头干燥、灼热、疼痛,伴以阵咳,甚至呼吸喘促。局部检查则喉粘膜呈弥漫性水肿充血,舌苔黄或黄腻,脉大数。全身症状可有发热、畏寒、疲倦、食欲不振、大便闭结等等。取用麻杏石甘汤,疗效颇满意。此外更适用于白喉、某型急性喉阻塞等,不过用量必需加重。本方减去石膏,称三拗汤,《金匮》“水气病脉证”篇中有此方,但林亿、高学山都认为“后贤之所缀补”,用以治疗暴聋耳闭,也颇有成效。如其配合吹张,则效果更好。

 

此外,慢性鼻窦炎在诸方药失效时,用麻杏石甘加鱼腥草、干地龙,收效亦佳。

 

五、五苓散治中耳炎

 

凡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炎症消失而脓性分泌物仍多者,可用此方治疗。它具有利湿下行的作用,能促使分泌物减少以至消失。

 

六、葶苈大枣汤治长期鼻塞

 

本方专用于治疗以鼻塞为主症的慢性鼻炎。其适应症为长期鼻塞,鼻甲肥大但收缩良好,形体壮实者。这类鼻塞的病机,一如《齐氏医案》所谓:“世俗皆以为肺寒,而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治法宜以清肺降火为主,而佐以通气之剂”。

《景岳全书》更谓:“大都常塞者多火,暴塞者多风寒”。而葶苈正是辛寒泻肺药。又张山雷谓:“葶苈子苦降辛散而性寒凉,故能破滞开结”。鼻子长期堵塞,即是“滞”、“结”之谓。本方对于体虚之人应慎用。

 

七、猪肤汤治慢性咽炎、萎缩性鼻炎

 

笔者经常取用本方以治疗慢性咽炎及萎缩性鼻炎,疗效颇为满意。

 

方法是:取鲜猪皮约一斤,加水以武火煮熟后,转用文火约5~6小时以上,使之稀烂如胶状。如有小块,可用手加以捏烂,再用筛子过滤。再加蜂蜜、大米粉各半斤,搅匀(在冬天,可在文火上搅拌),冷却,瓷器收藏。

服法:每天晨昏两次,每次1~2匙,开水冲化,一次饮服。

清朝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谓:“猪肤甘凉,清虚热,治下利、心烦、咽痛。今医罕用此药矣!”为了使古方不致湮没,笔者正考虑在本院药厂生产此药,暂名“猪肤膏”,以供临床应用之需。

 

八、竹叶石膏汤治亚急性咽炎

 

亚急性咽炎,好发于素体阴虚之人。它的主要症状,为咽干口燥,灼热疼痛,伴以异物感或烟熏感,有些病例还有泛恶欲呕现象。局检则咽粘膜弥漫性充血,甚至小血管扩张暴露,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污红,也有两侧束肥肿者。这是胃阴不足,胃火上炎所致,治用竹叶石膏汤最为恰当,不过方中宜去半夏。此外,对复发性口腔炎、白塞氏综合征等,也有使用价值。

 

九、射干麻黄汤、甘草干姜汤治失音

 

本方常用于嘶哑、失音症。只要没有严重的外感和明显的热证,使用无妨。其中细辛与五味子可删去不用。

 

在喉科失音中,不乏寒逼肺金,致言出无声之例,医学上称为暴喑。《灵枢▪忧恚无言》:“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至,故无音”者,即指此。甘草干姜汤中,干姜具有解寒温中,流通气道之功,配甘草以“入辛热药,温散血中之结”(《得配本草》)入使阳气得以宣和。发音本赖气之鼓舞,内脏一温,真气一鼓,则声音即能发生。

 

结语

 

以上所介绍的运用经方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点滴经验,仅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而稍稍有些体会心得者。

其次,如调胃承气汤、泻心汤治急性化脓性疾病,旋复代赭汤、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治癔性咽喉异感症、失音,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治干燥性鼻、咽炎等,用来也比较满意。

此外,还有些经方的运用,目前正在摸索经验,例如慢性肥厚性喉炎,声带长期慢性充血、肥厚,室带超越、甚至覆盖于声带上面,披裂痴肥如槌,嘶哑,作胀不舒,病程成年累月,求愈无期者,现在正拟试用抵当汤与大黄䗪虫丸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祖望运用经方治疗耳鼻喉科的经验
干祖望:耳鼻咽喉科运用经方的点滴经验
【袋鼠知识】国医大师干祖望:耳鼻咽喉科经验用方
葶苈大枣丸治顽固性鼻塞葶苈大枣丸专用治鼻...
鼻炎 干祖望治疗耳鼻喉经验
干祖望发掘经方丰富耳鼻喉科去疾弹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