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须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育邻梦

家庭教育须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孩子自带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学习“专家”。同时,孩子也是察言观色的“专家”,他们能够轻易的发掘家长之间的亲疏关系,并从中找寻到对自己最有益的依靠方。如果出现家长对孩子成长教导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孩子就会在家长之间走钢丝、找舒适区,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教导、家庭团结和睦“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良好家庭教育源自家长统一对孩子说“我们认为”,统一家庭教育规则是践行良好家庭教育的开端。

家庭是串联电路

家庭教育需要家长能够做到“一个鼻孔出气”

“一个鼻孔出气”比喻在对待生活问题时,多个人持有完全一致的立场、观点和主张,也就是所谓的“人云亦云”。对待孩子的学习成长,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就应该做到彼此信任、彼此包容、相互鼓励“一个鼻孔出气”,用同一个声音教导孩子的学习成长。家庭教育中家长难免会“自以为是”,这个时候其他家长一定要知道一点大家的目标都是“为孩子好”,因此当父亲严厉管教孩子、引导孩子养成学习成长习惯时,请作为母亲或祖辈的家长能够给予支持;当母亲教导孩子需要做事细心、为人处事有礼有节、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时,作为父亲您也不必感到这只是琐碎小事儿;最重要的是,如果您是孩子的祖父母,更是不必将自己对成长的看法强加给孙子,家庭教育中“隔代亲”对孩子成长并无好处。因为,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祖父母在对生活认知上难免有些“因循守旧”。

俗话说:“夫妻同来心,其利断金。”家庭是最小的股份合营制企业,夫妻双方是最大的股东,只有夫妻和睦、处事有商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家庭才能和谐幸福,才能“家和万事兴”。孩子是夫妻双方爱情的结晶,是家庭未来的希望,在如何培养孩子成长、成才、成人的问题上夫妻之间理应默契配合,切忌相互以“我认为”的方式彼此拆塔。常言道:“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这句话运用到家庭中在合适不过了,家庭本是团结协作的整体,家庭成员彼此间是性命、荣辱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家庭生活中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大家共同关注的成长对象,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和谐家风的好榜样,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成长培养方向是明确一致的,而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之间的不和谐,进而采取“各个击破”,这样即会毁了孩子的学习成长,同样也会毁了家庭的幸福生活。

家庭“我们都是为你好”

家庭教育适宜采取“我们都是为你好”

家庭教育就是家庭生活中家长【核心是孩子的父母】通过自身言行示范对子女施加的成长教导,也就是家长根据自身已有成长经历从生活中潜移默化、细致入微对孩子施加的示范成长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的特点:

① 家庭教育领域没有统一施教大纲和考核标准、没有政府统管部门、没有绝对权威机构和真”专家”,只有无私陪伴孩子成长进步的父母,每个家长都按照自有的成长、生活经历为孩子成长指引方向。家长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成员分布最广泛但从未有机构进行认证的职业,人生之中需要经历很多身份,如学生、农民、工人、教师、公务员,但是人真正的成长是在成为家长之后,成为家长意味着您不在“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意味着一个人真正开始走向成熟;

② 家庭教育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先。人生之初首先是成长生活在家庭之中的,接受来自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就是“一泡屎、一把尿”的将孩子抚养长大,等到孩子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后才送入学校接受学校教育、才能逐步融入社会接受社会教育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导师。” 孩子的学习成长活动是从家庭生活中开始的,是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开始的。为此,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做好家庭教育意味着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夯实了基础;

③ 家庭教育教授内容包罗万象,核心是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习惯。孩子要成长、成才,必备条件就是应该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具备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做人做事的成长习惯,家庭教育就是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孩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习惯,这些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等等。

家庭是最小的股份制企业,每个股东【家长】对事业【培养孩子】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是最正常的。因为,每个人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成长经历,也就必然对世界拥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和理解。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国家不可一日没有国君,家庭之中同样不可没有主心骨。家庭教育中需要梳理出相对的教育“大纲”,明确对孩子成长教导的大方向,以避免很多家长之间因如何教导孩子成长而“大动干戈”.......这个大方向简单的说就是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成长问题上采取“我们都是为你好”,进而避免家长之间因“我认为”而爆发无谓的“战争”。国有国法、企业有企业的规章制度,家庭同样需要简明扼要的家规,这个家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在关于孩子的成长教导方面相互补台、彼此相互协作,共同践行“我们都是为你好”。

成长陪伴无小事

家庭教育应“对事不对人”

家庭教育观念统一是取得好成效的前提,而统一家庭教育观念前提就是在孩子成长的问题是做到“对事不对人”,不将平日家庭生活中的个人“恩怨”带到教导孩子学习成长的活动中。做到对待孩子学习成长的事情上“一事一议”,是有什么事情就解答什么事情,形成育儿“统一战线”。

1、孩子最懂“入乡随俗”

刚出生的孩子不带“一丝牵挂”、不带任何智慧或财富,他们唯一随身自带的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学习能力,他们懂得如何快速“入乡随俗”。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便能够辨识亲人的味道,就会表现出“认生”的行为,这就是孩子适应环境的基础表现。孩子并不像成年人,起初他们的意识之中并没有谁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疏概念,他们知道的就是谁在我周围出现的次数多、谁能够给我吃的、谁陪伴我玩儿......接触次数成为孩子最初辨别亲疏关系的基础。孩子也能够容易辨识亲人不同的陪伴方式和方法,记住父亲是严厉的、母亲是包容的、祖父母是有求必应的。同时,孩子们能够很快根据陪伴对象的不同调整他们的应对方式。

孩子是在大人的教导下认知到谁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而且是在无数次重复下形成的结果,认人初期由于小孩子将与自己亲人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人认为作“亲人”而闹出笑话也不在少数。因为,人的记忆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强化才能形成具有特定标识的印记,那些未能得到强化的记忆就会被遗忘。《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狼群里有两个人类孩子。人们打死了狼后,在狼穴里发现两个狼孩,大的八岁叫卡玛拉,小的两岁叫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阿玛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马拉活到十六岁,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学习“专家”,他们会模仿家人日常行为中几乎所有可见的行为。因此,孩子对家庭关系的亲疏也是十分敏感的,比如家庭关系不是很和谐,某位家庭成员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久了孩子就会产生对这个人的不好印象,最常见的就是在家庭婆媳之间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而彼此诋毁对方。孩子的视力具有“近视眼”的特性,他们会更亲近能够时刻陪伴他们、满足他们任何需求的人,这就是那些从小被遗弃的孩子和亲生父母没有任何亲近感的根源。

人生之中最宝贵的就是健康活着的时间,物质财富可以通过时间赚取,而时间一旦失去就永无回头之时。现代社会分工协作带来的最大难题就是中年人如何分配工作时间与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之间的关系,2020年3月,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757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受访家长表示兼顾工作和陪伴孩子学习很吃力,小学生家长尤其感到吃力。

陪伴孩子是家长共同的责任

2、理顺家庭教育关系

不同家庭成员在有各自不同的职责,但在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须有协调并达成相对统一的教导方案。有人说:“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组成单元,家庭本身就是一个混合型小社会,这个小社会中有老年的祖辈、中年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成长经历,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礼仪习惯。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有不同的工作使命,比如孩子的使命就是学习、练习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技能;中年夫妻负责家庭建设中的工作、生活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肩负着育儿、赡养老人的职责;老人的职责就是在家庭中辅助年轻人整理好家务,在子女不在跟前时照看孙辈。

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工作应该各司其职。”社会是分工、协作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密不可分的一份子。在家庭中不同辈分的家庭成员同样需要“各司其职”,古代家庭遵循“男主外、女主内”,中年男子负责在外赚钱养家、处理家庭劳动中的“重力”活儿;中年女人负责处理家务,同时教导孩子、赡养老人,也就是“好女人旺三代”说法的根源所在;老年人则侧重于安享晚年,在必要的时候协作子女处理家庭事务,但绝没有处于中心位置的意义,比如孙辈的成长就不是祖辈需要“揽截”的活儿。当孩子的父母在场时,祖辈尽可能不管孩子的事情;当孩子的父母不在场,祖辈也尽可能按照其父母的方式、方法管教孙子,让家庭教育有延续性和连续性,而不是每个家长都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管教孩子。

家庭生活无小事,每件都是关系到家庭幸福生活大事情,没有一种关系都是关系到家庭成长身心健康的大事件。作为祖辈,需要适应相对身份的变化,对家庭事务处理更多应放权给子女,特别是在如何管教孙辈的事情上,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儿子、儿媳能够处理好。作为祖辈应在儿子、儿媳忙于工作无法抽身看管孙子的时候提供帮助,而不是自己将自己变成主导孙子成长的人,尽可能避免为教导孙子的事情与儿子、儿媳发生冲突。每个人都必定会经历孩子、中年、老年这三个人生阶段,也都会是别人的儿子/儿媳、公公/婆婆。因此,每个人都应多换位思考,多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换个位置坐坐”,多换位思考、换位处事才是家庭幸福的关键。

老话所讲:“在哪座山就唱哪山的歌。”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许多不同的社会角色,是孩子、学生、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祖父、祖母,这是我们在家庭中角色变迁的历程,在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拥有不同的职责分工。但是,无论在在哪个时期,家庭都应当如同企业一样拥有相对完备的家规,做到家庭中始终有一个相对的“主心骨”,特别是在关于孩子的成长教导方面宜达成相对统一的教导方式。在教导孩子的问题上最忌讳不同家长各做一套或者心血来潮式的“打点”教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不断变化新花样而有没恒心坚持。

家庭教育分工、协作互补

3、家的意义在于能力互补

家是人生成长逐梦的起点。家,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史记·乐毅列传》:“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家是人生成长、成才的起点,是爱和快乐的源泉,是幸福生活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基点。

家庭职责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前站,人类社会是分工协作的大家庭,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担负不同的社会生产分工角色,比如社会生产中的大类分工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每种社会职业分工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职责。家庭是由男、女、老、少组成的综合社会生产单元,是具有不同劳动能力、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劳动分工的少数人的组合体,比如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生儿育女、老人辅助完成家庭生产与生活、孩子负责学习成长。

有人说:“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组合单元,不同成员在家庭中有各自不同的分工职责,家庭本身就是一个混合型小社会,这个小社会中有老年的祖辈、中年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成长经历,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礼仪习惯。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有不同的工作使命,比如孩子的使命就是学习、练习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技能;中年夫妻负责家庭建设中的工作、生活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肩负着育儿、赡养老人的职责;老人的职责就是在家庭中辅助年轻人整理好家务,在子女不在跟前时照看孙辈。

家庭分工须按性别、年龄差异而各有侧重,如果男性担负赚钱养家的重任,则需要一个善解人意、开朗能适当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伴侣;如果男性生性比较细腻,不喜欢做决策,那应该有一个果断决策能力强的伴侣;如果家庭成员年龄结构发生变化,那家庭分工也是应随之变化,比如儿女已成家,那么作为曾经家庭主角的父母就应该放手、放权,让年轻人成为新的家庭主角,而不必像管教童年的孩子那样教导他们,如果这样只会引来所谓的“不孝子女”。家庭分工是社会生产分工的前站,家庭生活幸福的人才能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产、工作之中,而不至于将家庭中“六神无主”的生活状态带到工作之中去;家庭分工和睦,同样能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创造更加和谐的成长环境,祖辈与父母辈的和谐、和睦也会为孩子学习成长树立良好的行为典范。

世界上没有超人,也没有人能够完全独自生活。家庭生活中,作为妻子您需要放手让丈夫帮助孩子换尿布,而不必担心他们是否能够胜任;您需要帮助丈夫分担工作上的压力,特别是那些处于低谷期的丈夫,而不是抱怨他们收入少、没能力......作为丈夫您需要主动试着帮助妻子做家务、辅导孩子的学习成长,让家人也能品尝到您并不美味可口的 厨艺......作为长辈您需要放手让年轻人自主处理家庭事务,特别是对处于学习成长期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来自亲身父母亲的引导。作为祖父母,您需要做的就是孙辈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监督、辅助他们的学习成长。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家庭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成员。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密切配合他人的工作,给予他们协作而不是要求他们按您的方式处理事务;应该帮助他们更好的处理家庭事务,而不是替他们代劳【特别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习和成年子女如何处理生活事务】。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书生:家长如何教育陪伴孩子成长!!!
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隔代教育孩子的策略
江苏省妇联“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社会治理篇(四)
育儿的核心是什么?
父母如何对孩子做到“高效陪伴”?( 李子勋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