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2020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附:《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2023版)》内容摘要

干货!2020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近日,AHA刚刚推出了2020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指南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成人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儿童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新生儿生命支持、复苏教育科学、救治系统。(点击下载指南原文中文版)成人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

尽管近年有所进展,仍只有不到40%的成人接受由非专业人员启动的CPR,而仅有不足12%的成人在EMS到达之前接受了AED急救。

AHA成人IHCA和OHCA生存链

(点击看大图,下同)成人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针对非专业急救人员的阿片类药物相关急救流程

针对医务人员的阿片类药物相关紧急情况流程

成人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治疗流程图

对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的成人患者进行多模式神经预测时建议采取的方法

孕妇心脏骤停院内 ACLS 流程图

2020年主要新增和更新建议

非专业施救者尽早启动

CPR2020(更新):我们建议非专业人员对可能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 CPR,因为如果患者未处于心脏骤停状态,这样做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也较低。

2010(旧): 如果成人猝倒或无反应患者呼吸不正常,非专业施救者不应检查脉搏,而应假定存在心脏骤停。医务人员应在不超过 10 秒时间内检查脉搏,如在该时间内并未明确触摸到脉搏,施救者应开始胸外按压。

理由: 新证据表明,未处于心脏骤停状态时接受胸外按压的患者受到伤害的风险较低。非专业施救者无法准确确定患者是否有脉搏,而不对无脉搏患者实施CPR 的风险超过不必要胸外按压所造成的伤害。

CPR 质量的生理监测

2020(更新): 在可行的情况下使用动脉血压或 ETCO2 等生理参数来监测和优化CPR 质量可能是合理的做法。

2015(旧): 尽管没有临床研究考察 CPR期间根据生理参数对复苏操作进行调整能否改善预后,但在可行情况下使用生理参数(定量二氧化碳波形图、动脉舒张压、动脉压监测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来监测和优化 CPR 质量、指导血管加压药物治疗及检测 ROSC 可能是合理的做法。

理由:尽管利用动脉血压和 ETCO2 等生理监测手段来监测 CPR 质量已是既有观念, 但新数据支持将其纳入指南。AHA“ 遵循指南®- 复苏 ”登记研究的数据显示,使用 ETCO2 或舒张压监测 CPR质量时 ROSC 可能性提高。

该监测取决于存在气管插管 (ETT) 或动脉置管的相应情况。调整按压目标使ETCO2 值至少为 10 mm Hg,理想情况下为 20 mm Hg 或更高,作为 CPR 质量标记可能很有用。理想目标尚未确定。

不支持双重连续除颤

2020(新):尚未确定双重连续除颤对顽固性可电击心律的有用性。

理由:双重连续除颤指使用 2 台除颤器近乎同时实施电击的做法。尽管一些病例报告显示预后良好,但2020年ILCOR系统综述未发现支持双重连续除颤的证据,因此不建议常规使用。现有研究存在多种形式的偏倚,观察性研究并未显示预后改善。最近的一项试验性 RCT 表明,通过重新放置电极片来改变除颤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双重连续除颤效用相当,同时避免因能量增加造成伤害以及除颤器受损的风险。根据目前的证据,尚不清楚双重连续除颤是否有益。

静脉通路优先于骨内通路

2020(新):实施人员对心脏骤停患者首先尝试建立静脉通路进行给药是合理的做法。

2020(更新):如果静脉通路尝试不成功或不可行,可以考虑改用骨内通路。

2010(旧):如果没有现成可用的静脉 (IV)通路,实施人员建立骨内 (IO) 通路是合理的做法。

理由:2020 年 ILCOR 系统综述比较了心脏骤停期间静脉与骨内(主要为胫骨前放置)的给药情况,发现静脉路径在5项回顾性研究中与更好的临床预后相关;侧重于其他临床问题的 RCT 亚组分析在将静脉或骨内通路用于给药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尽管静脉通路为首选方式,但对于建立静脉通路困难的情况,骨内通路也是合理的选择。

康复期间的治疗和支持

2020(新): 我们建议心脏骤停存活者在出院前进行生理、神经、心肺和认知障碍方面的多模式康复评估和治疗。

2020(新): 我们建议心脏骤停存活者及其护理人员接受全面的多学科出院计划,以纳入医疗和康复治疗建议及活动 / 工作恢复预期目标。

2020(新): 我们建议对心脏骤停存活者及其护理人员进行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反应和疲劳度的结构化评估。

理由: 心脏骤停患者在初次住院后需经过较长康复期。康复期间需要支持,以确保最佳生理、认知和情感健康及恢复社会 / 角色功能。此过程应从初次住院期间开始,并根据需要持续进行。2020年 AHA 科学声明中更详细地探讨了这些主题。

施救者分析总结

2020(新): 心脏骤停事件过后,在以情感支持为目的的随访中,组织非专业施救者、 EMS 实施人员和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分析总结并为其提供随访可能很有益。

理由: 施救者可能会因提供或不提供BLS 而感到焦虑或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医院医护人员在救治心脏骤停患者时也可能遇到情感或心理影响。团队分析总结可对团队表现(教育、质量提高)进行审查,并识别与濒死患者救治相关的自然压力因素。预计 2021 年初将发布专门探讨该主题的 AHA 科学声明。

孕妇心脏骤停

2020(新): 由于孕期患者更容易发生缺氧,在孕妇心脏骤停复苏期间应优先考虑氧合和气道管理。

2020(新): 由于可能干扰孕产妇复苏,在孕妇心脏骤停期间不应进行胎儿监测。

2020(新): 我们建议对心脏骤停复苏后仍然昏迷的孕妇进行目标体温管理。

2020(新): 在对孕期患者进行目标体温管理期间,建议进行胎儿连续监测是否存在并发心动过缓的可能性,并向产科和新生儿科征询意见。

理由: 审查了 2015 年指南更新和 2015年 AHA 科学声明中有关管理孕妇心脏骤停的建议。由于母体代谢增加、妊娠子宫造成功能残气量下降以及存在低氧血症导致胎儿脑损伤的风险,气道、通气和氧合在妊娠背景下尤为重要。

在孕产妇心脏骤停期间对胎儿进行心脏评估并无帮助,还可能会分散对必要复苏操作的注意力。在没有相反数据的情况下,应使心脏骤停后存活的孕妇像其他存活者一样接受目标体温管理,同时考虑可能留在子宫内的胎儿的状况。儿童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

婴儿和儿童心脏骤停的原因与成人心脏骤停不同, 越来越多的儿科特定证据支持这些建议。

AHA儿童IHCA和OHCA生存链

儿童心脏骤停流程图

有脉性儿童心动过缓流程图

有脉性儿童心动过速流程图

儿童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治疗核查表

2020 年指南中的重要问题、主要更改和增强

· 修改了流程图和视觉辅助工具,以纳入最佳科学知识,并为 PBLS 和 PALS 复苏实施人员提供更清晰的信息。

· 根据儿童复苏的最新数据,针对所有儿童复苏场景,建议将辅助通气频率增至每 2-3 秒通气 1 次(每分钟通气 20-30 次)。

· 对于需要插管的任何年龄的患者,建议使用有套囊 ETT,以减少漏气现象及换管需要。

· 不再建议在插管期间常规使用环状软骨加压。

· 为最大限度增加获得良好复苏预后的几率,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理想情况下应在不可电击心律(心搏停止和无脉性电活动)心脏骤停后 5 分钟内给药。

· 对于动脉置管的患者,利用连续测量其动脉血压得到的反馈可改善 CPR 质量。

· ROSC 之后应评估患者的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和任何惊厥性癫痫发作应予以治疗。

· 心脏骤停患者在初次住院后需经过较长康复期,因此应正式评估其生理、认知和社会心理需求并给予相应支持。

· 在需使用血管加压药物的情况下输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时,采用滴定式液体管理方法对于感染性休克复苏是合适的。

· 依据成人数据大致推知,平衡血液成分复苏方案对于失血性休克的婴儿和儿童是合理的做法。

· 阿片类药物过量管理包括由非专业施救者或经过培训的施救者进行的厥性癫痫发作应予以治疗。

· 心脏骤停患者在初次住院后需经过较长康复期,因此应正式评估其生理、认知和社会心理需求并给予相应支持。

· 在需使用血管加压药物的情况下输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时,采用滴定式液体管理方法对于感染性休克复苏是合适的。

· 依据成人数据大致推知,平衡血液成分复苏方案对于失血性休克的婴儿和儿童是合理的做法。

· 阿片类药物过量管理包括由非专业施救者或经过培训的施救者进行的 CPR 和及时给予纳洛酮。

· 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 ST 段变化或低心输出量的急性心肌炎患儿发生心脏骤停的风险较高。尽早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很重要,某些患者可能需要机械循环支持或体外生命支持 (ECLS)。

·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只有单心室生理机能的婴儿和儿童如若处于分期重建过程,在 PALS 管理中需要特别考虑。

· 肺动脉高压管理可能包括使用吸入性一氧化氮、前列环素、镇痛药物、镇静药物、神经肌肉阻滞药物、诱发碱中毒或ECLS 抢救治疗。新生儿生命支持

· 新生儿复苏需由接受过单人及团队培训的实施人员进行预测和准备。

· 大多数新生儿不需立即进行脐带结扎或复苏,可在出生后母婴皮肤接触期间再予以评估和监测。

· 预防低体温是新生儿复苏的重要关注点。因作为密切亲子关系、促进母乳喂养和保持正常体温的方式,健康婴儿皮肤接触护理的重要性加强。

· 对于出生后需要支持的新生儿,肺部扩张和通气是首要任务。

· 心率上升是有效通气和对复苏干预有反应的最重要指标。

· 脉搏血氧饱和度用于指导给氧以及达到血氧饱和度目标。

· 不建议对在胎粪污染羊水 (MSAF) 中出生的有活力或无活力婴儿进行常规气管内吸引。仅在提供正压通气 (PPV)后疑似气道梗阻时,才适用气管内吸引。

· 如果采取了适当的通气纠正步骤(最好包括气管插管),但心率对通气的反应不佳,可以进行胸外按压。

· 应对心率对胸外按压和药物的反应进行心电图监测。

· 新生儿需要血管通路时,应首选脐静脉路径。静脉通路不可行时,可以考虑骨内路径。

· 如对胸外按压反应不佳,提供肾上腺素可能是合理的做法,最好通过血管内路径进行。

· 如对肾上腺素无反应且有与失血相符的病史或检查,新生儿可能需要扩容。

· 如果所有这些复苏步骤均已有效完成,而在 20 分钟后仍未出现心率反应,应与团队及患儿家属讨论调整救治方向。复苏教育科学

旁观者 CPR 培训应当面向过往表现出较低旁观者 CPR 比率的特定社会经济、种族和族裔人群。CPR 培训应克服与性别相关的障碍,提高对女性患者执行旁观者 CPR 的比率。救治系统

心脏骤停后的存活有赖于建立涵盖人员、培训、设备和组织的有机体系。有意愿的旁观者、配有 AED 的业主、紧急服务远程通信人员以及在 EMS 系统工作的BLS 和 ALS 实施人员,都可为成功复苏OHCA 贡献力量。在医院内部,医生、护士、呼吸治疗专家、药剂师及其他专业人员的工作同样为复苏预后提供支持。成功复苏也离不开设备制造商、制药公司、复苏教师、指南编制人员及诸多其他人员的付出。长期生存有赖于家属和专业护理人员的支持,包括认知、生理和心理康复与恢复方面的专家。整个体系所有环节无不为全面提升救治质量而努力,这对于取得成功预后至关重要。

附:《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2023版)》内容摘要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在难治性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我国ECPR的发展远未满足临床需求,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存在地域不均衡、部分医院缺乏经验、在基础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开展等情况,加之ECPR发展迅速。

ECPR的应用现况欧洲、北美、日本和韩国对ECPR的研究较为领先。欧洲的注册研究显示2011年5月到2018年1月间发生的可疑心源性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中大约4%的患者使用了ECPR[2]。截止2022年10月,体外生命支持组织注册的成人ECPR病例共12125例,其中42%的患者能成功撤除V-AECMO,30%能够出院或者等候至器官移植[3]。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建成了区域性ECPR中心,且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2015—2022年OHCA患者出院存活率22.5%,存活患者中77.8%神经功能预后良好[4]。然而,部分医疗结构技术不全面、受制于伦理及费用昂贵等,ECPR技术的发展仍处于瓶颈期。建立完备的分级转诊机制、做好定期专业培训、资质认证和后续质量控制将成为我国ECPR技术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ECPR联合其他急救技术的集束化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ECPR开始后,即使尚未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体外循环仍可为全身脏器提供灌注。与传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相比,ECPR能够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压、ROSC率[5]以及除颤成功率[6],并且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颈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梗死面积[7]。ECPR能够提供充足的器官灌注,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风险。

CA的治疗非常复杂,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技术交叉。V-AECMO、目标温度管理(target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等复杂技术均可应用于CA患者。V-AECMO的热交换器也能够应用于TTM,减少再灌注损伤,并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国内及国外学者均有报道ECPR联合TTM可改善难治性CA患者预后,患者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8-9]。

推荐意见一

根据CA患者情况,ECPR可联合TTM、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实施集束化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ECPR的适应证与应用时机目前尚无统一的ECPR适应证。201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指南更新中指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推荐CA患者常规使用ECPR,但传统CPR失败且有熟练医生快速实施ECPR时可对选择的患者实施ECPR。随后在2020年,AHA指南对ECPR的适应证进行了更新: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对CA患者使用ECPR,但在一定的复苏时间窗内,对于那些选定的,由于可逆原因导致的CA患者,专业人员可尝试ECPR进行抢救[15]。

相较2018年《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本期专家共识更推荐初始心律为室速/室颤(ventricular tachycardia/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T/VF)的可电击心律的CA患者使用ECPR治疗。缩短CA患者低流量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存活及神经功能预后。

推荐意见二

初始心律为VT/VF的CA患者更推荐使用ECPR。

推荐意见三

OHCA患者CPR持续40min以内实施ECPR。对于年轻、有目击者、无终末期疾病且评估病因可逆的CA患者,在初始60min内,应当积极考虑ECPR。

ECPR多学科团队建设ECPR在实际操作层面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特别是对于已经发生难治性CA患者而言,其机体已经出现了多系统功能的严重紊乱,由单一专业团队处理很有可能会出现抢救效率下降的窘境,因此,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的组建与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23]。

我国使用ECMO的科室涵盖了心脏外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急诊科与呼吸科等多个科室[24]。我国不同医疗中心根据自身情况摸索出适合的MDT团队特色。由于缩短V-AECMO启动时间意义重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形成了以急诊科为主导的ECPR团队,该抢救团队可以全天保持待岗状态。MDT中涵盖了心血管内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核心高年资专家,并会根据患者病情扩展为对ECMO技术熟悉的肾内科、神经内科与检验科等专业的专家。此种模式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良好效果,通常在CA现场第一目击者启动CPR后,在30min内可以完成ECMO的运转,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效率和ECMO后期脱机率。这种模式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急救部采用的模式非常接近,即在ECPR的MDT中分成急诊医生、外科医生、灌注师、内科医生、专职护士等模块,各司其职,完成流程中的各岗位要求[23]。

推荐意见四

ECPR医疗中心可根据本中心特点组建ECPR多学科团队,以提高ECPR的治疗效果。

移动ECMO设备

近年来,移动ECMO设备可允许更快速地实施ECPR。由于神经功能预后随着院外复苏时间延长而恶化,当低灌注时间成为关注的要点时,移动ECPR设备可以减少低灌注的时间。明尼苏达复苏中心的移动ECPR团队全天候待命,急救人员发现需要ECPR的患者后,立刻呼叫该团队,复苏团队与急救人员在最近的医学中心急诊室会合,为患者进行ECPR,患者随后被送往医院的心导管室,经冠脉造影或PCI后,被送往复苏中心或V-AECMO中心进行复杂的CPR后管理和V-AECMO管理[25]。

推荐意见五

移动ECMO设备可应用于ECPR,以减少院外复苏低灌注时间。

ECMO置管技术

超声能够在CA情况下快速识别动、静脉,为动、静脉导管的置入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参考,超声引导下置管能够显著减少血管并发症[26]。ECPR后即刻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动脉插管,连接远端灌注管置入股浅动脉,可以减少肢体急性缺血损伤的发生率[27]。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实时监测插管肢体的血运,有助于缺血的早期诊断和恢复逆转[28]。

推荐意见六

移动的超声设备可广泛应用于ECMO股动脉置管,提高时间利用率及成功率。

V-AECMO的管理在使用外周V-AECMO期间,逆行的动脉灌注会增加左室后负荷从而影响左心功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能够增加舒张压[29],极大提高大脑中动脉的前向平均血流[30],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同时能够降低V-AECMO的左心室负荷,在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IABP联合外周V-AECMO能够降低病死率并提高V-AECMO的脱机率[31]。虽然部分ECPR的研究使用了V-AECMO和IABP的组合,但IABP对神经功能是否有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容量优化管理在ECPR运行期间至关重要,一旦启动V-AECMO,就应当立即启动容量优化策略[32]。通过使用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可以获得最佳的液体状态,V-AECMO联合RRT是CA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33]。V-AECMO支持的患者若需要RRT,可直接将透析过滤器连至V-AECMO回路中,能够为CA患者提供高效的床旁支持治疗[34]。在促进呼吸、循环系统恢复的同时,清除机体内毒素与多余水分,达到减轻心肺负担,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目的,但也会增加感染、血栓形成和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35]。

推荐意见七

V-AECMO患者如出现左心室后负荷明显增加,可选择使用IABP。

推荐意见八

可使用RRT在ECMO运行期间优化容量管理。

ECMO的撤机

撤除V-AECMO的决策需要一系列考量,包括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和影像学是否好转,同时需要尽可能解决CA的潜在病因。难治性VT/VF中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是大多数患者CA的病因。因此,心脏功能恢复通常是V-AECMO拔管的核心标准[33]。具体撤机标准可参照2018版《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可以采用降低流量、建立侧枝循环、泵控逆流试验等方法进行脱机试验[36]。乳酸>24mmol/L或者乳酸>16mmol/L且pH<6.828可作为终止体外心肺复苏的一项指标[37]。

ECPR的并发症除2018版《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所阐述ECPR的并发症外,“南北综合征”是外周V-AECMO治疗的特有并发症。V-AECMO一般选择股静脉作为引流通路,股动脉作为灌注通路,心脏泵出的顺向血流与外周V-AECMO的逆向血流存在交会平面。氧合充分的逆向血往往很难供应机体上半身,而顺向血流氧合不良,导致机体出现上半身缺氧,影响重要脏器供氧,可导致脑缺血及心肌缺血,将这种并发症称为“南北综合征”(又成为Harlequin综合征或BlueHead综合征)。南北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心脏本身的收缩能力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可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法或动脉血气测量法密切监测头臂动脉,如右手、手臂或面部的血氧饱和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南北综合征”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如提高呼吸机吸入氧体积分数、增加呼吸机呼气末正压等)改善顺行血液的氧合来预防。或者可添加单独的静脉灌注套管,以创建静脉-动脉-静脉ECMO回路。

泵血栓形成是一个罕见但往往导致灾难事件的并发症,可能发生在泵头处,导致严重溶血、血流动力学支持失败和死亡。动脉侧回路的任何血栓都可能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栓塞事件。

推荐意见九右上肢脉氧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南北综合征”,调整呼吸机参数改善顺行血流的氧合可预防“南北综合征”。

ECPR患者的预后及其评估方法目前整体而言,ECPR可以提高CA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针对难治性OHCA患者的ECPR研究结果显示,ECPR可提高难治性OHCA的生存率[38-39]。根据5个欧洲医学中心的研究数据,在未经选择而使用ECPR的CA患者中,19%的患者拥有较好的神经功能预后,而经过特定标准选择后,38%的CA患者可以较好地恢复神经功能[40]。2015年明尼苏达复苏中心报道了一项针对VT/VF的OHCA患者的临床实验。在该实验中,需要将患者从CA的发生地点迅速转移至明尼苏达大学,途中持续进行CPR并在心脏导管室开始ECPR,如果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复杂病变,需要进行PCI。这一包括ECPR和冠脉造影的程序化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最中55%的患者能够存活至出院,50%的患者能够达到脑功能表现分级(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CPC)1~2级[26]。然而,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此延长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CA所致的多种严重疾病可导致ECPR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而缺氧性脑损伤是住院期间ECPR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除了2018年《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涉及的ECPR的预后因素外,有学者使用脑电双频指数来评估预后。Jouffroy等[41]认为ECPR患者使用治疗性低温,脑电双频指数小于30提示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脑死亡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82%,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为93%,这个结果提示脑电双频指数可以用来评估预后。头颅CT也可用于评估ECPR患者预后。ECPR开始1h颅脑CT灰白质比能够预测患者预后,平均灰白质比为1.23,对不良预后的特异度为100%,基底节灰白质比为1.24时对不良预后的特异度为88%,皮质区灰白质比为1.22时对不良预后的特异度为64%[42]。ECPR的预后因素涉及多种指标,这些指标之间的权重及相互作用复杂。Okada等[43]利用日本协会的急救OHCA注册系统开发了TiPS65评分。该评分纳入4个影响预后的因素,分别是年龄<65岁,从呼救到到达医院时间≤25min,到达医院时初始心律为可电击心律,以及初始pH值,每个因素计1分。其评分及存活1个月并CPC1~2级概率如表1所示。根据该评分系统,对高概率组的OHCA患者给予ECPR可能是合理的,但极低概率组需重新考虑是否采用ECPR。由于年龄、从呼救到救治的时间和初始节律通常在到达医院时获得,pH值也可在到达医院后快速获得,该评分系统可以在患者刚到急诊科立即使用。

推荐意见十整体而言,ECPR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CA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但影响ECPR预后的因素众多,可使用预后模型或多个预后因素对患者进行综合的预后评估。

十一

ECPR的伦理ECMO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治疗方式,为救治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重患者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但是因为ECMO能够暂时中止维持生命所需的自身心肺功能,因此造成了伦理困境。ECMO实施必须以一种既尊重生命又尊重死亡,同时兼顾患者家属情感的方式进行实施与管理[44]。判断ECMO技术是否具有适应性是其临床应用的主要伦理考量之一,因此ECMO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及其直系家属的自主性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且提供全面且正确的临床预测与信息[45]。

来源:院前急救联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版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一表搞定!| AHA 2019
夜鹰解读:2019 AHA复苏指南更新
心肺复苏指南最新要点(2022)
体外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震撼发布!!医生必须跟得上的心肺脑复苏知识点
【综述】院外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