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甘岭:辉煌与悲怆—10



劲好鼓,仗却难打


这个时候,上甘岭的战况一点也让人乐观不起来。
  

15日中午时分——也就是志司邓华杨得志、第三兵团王近山杜义德、第十五军秦基伟作出判断,并协调动作达成一致之时,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大部分表面阵地又一次失守,守备分队在给进攻之敌以重大杀伤之后,撤出大部分表面阵地,再次退守坑道。
  

崔建功当然不肯相让,当晚再次组织反击,恢复了阵地。
  

虽然军里已经停止了注字洞南山的反击计划,军炮兵群也调整到上甘岭方向,并且极大地压制了“联合国军”的炮兵,但晚上反击时,从千米之外开始接敌的部队在运动途中仍然遭到敌人炮火的严重杀伤。反击分队在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恢复表面阵地后,兵力损耗过大,已无坚守的力量,因而难以抵御对手在次日白天投入的生力军美步兵第十七团和韩军第十七团4个营的猛烈冲击。
  

16日白天的防御战只坚持了小半天。
  

不到中午,“联合国军”就得了手。
 
  
崔建功一看“联合国军”占了上风,立马就红了眼。
  

当晚,一番激战后,反击部队又恢复了阵地。
  

然而与昨天一样,攻击时伤亡一大堆,占领阵地后兵力难以长时间固守,天亮以后,残存人员又被迫退守坑道,大部分表面阵地又被敌人夺回。
  

防御,每天要拼光两三个连;反击,每天要折损两三个连。
  

不到3天,已经有十多个连队投入战斗而且伤亡惨重,伤亡最惨重的一个连队站着走下阵地的只有几个人。
  

而固守表面阵地的时间却一天比一天短。
  

这仗这么打下去怎么打得起?
 
  
17日,杀红了眼的崔建功开始感到了兵力不足的压力。
  

“联合国军”虽然伤亡也很大,基本上是每天都有近4个营失去战斗力被换下去,而每天又会换上来4个营,都是补充过或者新上阵的生力军,而且一点也没有善罢甘休的意思。前沿部队侦悉的番号已有美步兵第七师的第三十一团、第三十二团、第十七团和韩军第二师第三十一团、第三十二团、第十七团和配属的韩军第九师第三十团。
  

也就是说,敌人已经投入了差不多两个加强了的整师!
  

“他娘的,我出手是不是太大方了?”崔建功在倒吸一口凉气的同时心里边也在想。
  

后悔药没得卖,补救法还是有。
  

冷静下来的崔建功立即下达了节约使用兵力的命令:“再用兵时,要以排为单位,超过一个排必须由我批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然这仗就打不起了。
  

可惜这个决定来得晚了一点。
 
  
17日当夜,崔建功已经在动用预备队了。
  

这次他只动用了两个连队。
  

第一三四团第七连反击597.9高地,第一三三团第三连加强第九连一个排反击537.7高地北山阵地。
  

第一三四团第七连是个红军连队,在太行山曾经警卫过刘邓,作风过硬,战斗力强。投入战斗后打得非常勇敢机智。由于运动隐蔽,队形疏散,伤亡很小,一个冲锋扑上山顶,全歼美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二团第一营一个连,然后在打敌反扑中,又歼灭美军一个连。
  

按说,这是一个优秀的反击作战范例。
  

可是随之而来的防御作战却使反击的成果难于巩固。
 
  
这次固守时间更短。
  

战至次日凌晨,第七连百余人的连队只剩下10来个伤员,天还没亮,阵地又被敌人夺回。第一三五团第六连从454.4高地东山无名高地反击597.9高地,策应第七连战斗,结果也失利退回。
  

同日,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也遭受挫折。
  

这个时期的韩军,的确今非昔比,已不是战争初期那种一触即溃的窝囊模样,火力配备得到了很大地加强,纪律和自信心都有所提高,甚至还能跟中国士兵比划两下白刃战。防御作战时也比美国兵舍得花力气改造工事,所以打起来反而比美国兵更难对付。


18日凌晨,美步兵第七师第十七团和韩军第二师第十七团各以一个营的兵力依托已占领的阵地向四周扩展,支援炮火拼命地进行弹幕射击,牢牢地封锁住了通往阵地的道路,致使第四十五师守备分队寡不敌众,全部退入坑道。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全部失守。
  

这是上甘岭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
  

这仗,算是打到节骨眼上啦!
 
  
秦基伟也打明白了:范佛里特确实是冲着上甘岭来的!
  

“上阵地以来,总觉得平康平,便敌攻,认为敌攻西方山的可能性大,没有站在攻者的地位上想想:攻者总是想出其不意、避实击虚,总是想选择结合部、突出部下手,攻突出部可避免两侧火力杀伤。五圣山前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特别突出,倘敌攻平康,会遭我第十五军、第三十八军两军打击,攻牙沈里又会遭我第十二军打击。而攻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则只受我第十五军打击,同时也只受我第十五军纵深威胁!”
  

秦基伟开始醒过味儿来。
  

醒过味来的秦基伟暗暗佩服范佛里特的老谋深算,倘若自己处在进攻者的地位,肯定也会这样考虑问题。强弱总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大家都关注弱点了,弱点还是弱点吗?反之,大家都忽视强点了,这强点还成其为强点吗?
  

可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这样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呢?
  

要命的是这个时候崔建功也打电话报告,第四十五师除守备其它高地的部队外,能够动用的21个机动连队已经动用了15个,这15个连队除少数人尚在坑道中坚守外,已经大部伤亡殆尽。“军长,我没兵啦,现在只能守,再也攻不动啦!”
  

秦基伟明白,好强的崔建功也叫苦,这仗一定打得很勉为其难。
  

而兵团王近山副司令员打来的电话也是没得商量:“告诉你秦基伟,你今晚要是把那两个山头夺不回来,你就干脆回家放羊去!”


夹在两者之间的秦基伟没地儿叫苦,只能较劲儿。
  

“崔建功我告诉你,为了全局,第十五军打光了也在所不惜!咱中国人民解放军象第十五军这样的部队多的是,可上甘岭只有一个。你要是丢了,可就不好回来见我喽!”他在电话里对崔建功吼道。
  

“军长放心,剩我一个也要打到底!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这两座山头就是咱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崔建功一股热血也冲上头顶。
  

秦基伟心中热辣辣的:“阵地不能丢,伤亡也要减下来。向守志他们那儿虽然没有大打,但那个口子绝对不能动,现在你们那边只有靠你和张显扬顶住。咱们第十五军现在是婆娘娃娃一起上,打到最后一个人!”
  

话是这么说,但秦基伟自始至终都没有让女同志上第一线。
  

面对重重压力的秦基伟仍然不失冷静,心想毕竟范佛里特是机械化部队,又有制空权的保障,撤出战斗和投入战斗都很快,要是那老小子随机应变,一变换主攻方向,不是又要打咱一个措手不及?
  

他在电话里对嚷嚷着也想过来打一把的向守志浇了一瓢凉水:“向守志你听好,你好好地看住西方山,你那儿不出问题,上甘岭的仗就好打!懂吗?”
  

放下电话,秦基伟心仍然悬在半空中:现在全看崔建功的了!
  

他顶得住吗?
 
  
吃了军长一吼,崔建功这会儿也在发狠。
  

刚从兵团赶回来的聂济峰政委告诉他,上边已经说啦,就是把第四十五师全打光,也不能往后退一步。只要把美步兵第七师和韩军第二师给打垮了,范佛里特就没咒念了。
  

这个道理不说崔建功也明白。
  

这两个高地太重要了。
  

“例如我这个身高是五圣山,从右边延伸出去的那条山梁就能直通597.9高地(他举着右拳比拟着主峰阵地),这胳膊弯就是‘零号’阵地;左手从山梁上延伸出去的拳头就是537.7高地了。它的南边由敌人据守着,是双方都无法构筑工事的青石山,战士们叫蛤蟆嘴。因为它活象一只张口望天的蛤蟆。假如上甘岭这两个高地被占领,敌人就能直取五圣山,山背后3公里的平川就无坚可守,我们就会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崔建功自己就常这样解释上甘岭这两个高地的态势和重要性。
  

当然不能让这两个山头从自己手中丢掉。
  

“打吧,反正老子手中还有点本钱,够范佛里特啃一气的。第四十五师打剩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一个连,我就当连长。”崔建功对参加师作战会议的下属们说。
  

“师长,没问题,咱第四十五师没孬种,我给你当班长!”
  

“拼到底,反正咱过了鸭绿江就没打回头的主意。”
  

“咱们今晚就把阵地夺回来!”
  

……
  

大家纷纷发狠。
  

但崔建功和聂济峰反复考虑,还是决定18日当天暂不反击,全力作好准备工作,整顿好建制,屯集好弹药,将仅有的6个连队投入战斗,于19日晚7时发起决定性反击,夺回阵地。
  

会散了,崔建功仍然在作战室的沙盘前默默地抽烟。
  

作战科长宋新安知道:师长是在为部队如何在密集炮火下运动到攻击出发位置而焦虑,前几次反击,突击部队在通过千米之遥的封锁区时,都付出了很大伤亡。而现在这6个连队已经是看家本钱了,要是伤亡在路上,那本赔大了不说,反击也得泡汤。
  

宋新安为这个问题已经绞尽脑汁折腾了好几天了。
  

他和第一三五团团长张信元在策划反击注字洞南山时,就嘀咕过一星期前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反击391高地招法,那天,第八十七团将400多人潜伏到敌人阵地前,黄昏后突然发起冲击,从而缩短了冲击距离,减少了伤亡,反击也获得成功。
  

他们当时就准备在攻击注字洞南山时如法炮制。
  

现在,反击注字洞南山的计划虽然取消了。但为什么不能由此及彼地设想把反击分队“潜伏”于前沿的坑道中,从坑道中发起反击呢?
  

宋新安刚跟崔建功道出这个想法,肩膀上就挨了重重地一击:“好小子!好主意!就这么办!”




神奇的枕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5军军长秦基伟对崔建功下达命令:丢了阵地,你就不要回来见我
揭秘上甘岭战役有多苦?没有水喝,全连分吃一个苹果
构筑地下长城——上甘岭坑道的构筑
在上甘岭:秦基伟的“添油战术”VS“范佛里特弹药量”
秦基伟在上甘岭大战中
抗美援朝时上甘岭主将竟是国民党战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