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讯】浅谈 | 分子诊断技术现状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受检个体或其携带病毒、病原体的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依据检测结果做出诊断的技术。其检测对象主要为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以核酸分子为主。

相比于发展成熟的免疫诊断、生化诊断等技术,分子诊断处于快速成长期,是体外诊断领域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度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传染性疾病、优生优育、血液筛查、遗传性疾病、肿瘤伴随诊断等领域,其中传染性疾病占比最高、临床价值最显著。

图:中国分子诊断市场应用情况


从技术上看,分子诊断领域主要包括PCR(传统PCR、qPCR和d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芯片和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NGS)等。
表:分子诊断行业细分领域分类

在分子诊断的众多细分领域之中,PCR是目前应用最成熟、市场份额最大的技术平台,在国内分子诊断中市占率高达40%;其次是分子杂交技术,占比为35%。

图:国内分子诊断技术市场份额情况


回顾分子诊断学40余年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图:全球分子诊断行业发展历程

在精准医疗、个性化用药等需求推动下,分子诊断技术在全球得到飞速发展。数据显示,2013-2019年全球分子诊断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12.18%,2019年全球分子诊断行业市场规模达1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8%。

国内分子诊断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消费升级、政策扶持以及资本青睐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已经由产业导入期步入成长期。2013-2019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由25.4亿元增长至约13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63%,虽然仅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6.86%,但是增速约为全球增速的2.6倍。在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的大背景下,分子诊断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姿态,未来五年行业复合增速可达15%以上,预计至2024年将会突破230亿元。

分子诊断行业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分子诊断试剂、分子诊断仪器、分子诊断服务,其中分子诊断试剂是最主要的产品,是本行业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分子诊断仪器通常是企业销售分子诊断试剂的配套产品,通过“仪器+试剂”的一体化销售方式提升客户黏度最终实现试剂的持续销售。


1 上游分析

分子诊断产业链上游是原料供应商,包括诊断酶、引物、探针、dNTPs等生物制品原料,以及高纯度氯化钠、无水乙醇、核算提取试剂等精细化学原料,以及塑料配件、尼龙膜、硝酸纤维素膜等其他物料。因技术难度高,上游主要是由罗氏、Meridian Life Science、Solulink、Surmodics等几个国外巨头垄断,国内仅有少数厂家生产个别产品,且规模较小,议价能力弱。

2 中游分析

分子诊断产业链中游主要是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两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分子诊断产业链的核心。诊断仪器和试剂生产商贯穿分子诊断产业链上下游,其产品质量和试剂种类数量直接关系到下游终端检验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在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

目前,国内试剂发展较为迅速,而国产仪器占比相对较小。分子诊断试剂盒包括核酸提取试剂盒和核酸检测试剂盒,基本已经实现国产化;分子诊断仪器包括核酸提取仪、PCR扩增仪、核酸分子杂交仪、基因芯片仪和基因测序仪等,其中核酸提取仪、PCR扩增仪、核酸分子杂交仪和基因芯片仪在技术层面相对容易攻破,国产产品占据了主要市场,同时基因测序仪也在加速实现国产化。

3 下游分析

分子诊断行业的下游为需求市场,主要有医疗机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下游需求客户的数量较多,价格敏感度较低,故对其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外诊断领跑者:分子诊断技术
分子POCT是一个怎样的市场?
2021年我国分子诊断行业竞争现状:市场呈现外企领头 国内龙头企业领跑格局
分子诊断产业链分析 带动实验室仪器快速发展
【产业链系列文章】医药产业链上市公司盘点之检测试剂篇
体外诊断的“双循环”时代,国产IVD的崛起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