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条能够带给教师乐趣和幸福的道路——教学成果培育的学理呈现与事理安排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推广应用、培育申报和提炼表达
2020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
中小学教师与教育叙事研究
......

一条能够带给教师乐趣和幸福的道路
——让教育科研成为一种需要
作者|佚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其基本需要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每个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有一种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我们不应仅仅停留教育教学的层面,还需要投身教育科研中,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皮亚杰说:“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支教育工作队伍,现在在全世界这样专心致志地工作着,而且一般说来,都具有胜任的能力,但工作一生却成不了杰出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将教育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我想主要原因是缺少研究。

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

【守望新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教育科研”系列文章,仅供新教育一线教师学习分享之用。如果涉及内容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及时删除,感谢作者。

找寻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卓越的教研,造就卓越的教师

教学成果培育的学理呈现与事理安排
作者|黄积才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要: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是国家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政策红利。这一制度对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获得感、归属感与幸福感,提高教学水平和立德树人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教学成果培育作为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的落地机制建设,要围绕“实践问题解决”进行学理与事理分析,从教学成果之本体、主体、价值、理论与实践维度进行学理呈现,从教学成果之培育依据、培育方向、培育目标、培育思路、获培条件及培育举措方面进行事务安排。

关键词:教学成果;成果培育;落地机制

教学成果奖的制度化评审,已成为国家为鼓励教师长期从教、安教、乐教的一项政策安排,它已经深刻影响并推动了教育实践的变革,激活了广大教师潜心教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涌现出一大批基于教师教学实践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成果。通过收集、归纳、梳理现行教学成果,发现存在着价值不高、本体不明、主体不突出、理论不厚实、实践不深入等学理呈现逻辑不清晰的问题;也存在着成果培育依据未找对、培育方向不准、培育目标不具体、培育思路不清、获培条件不充分、培育举措不落实等事理事务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教学成果的学理呈现不好、事理安排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的落地机制建设。为此,笔者作为负责深圳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的具体推手,把自己长期以来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工作的理解与做法做一样例,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学成果培育的学理呈现

教学成果培育要解决其学理呈现问题,教学成果学理呈现又要基于学理分析。问题是,教学成果的学理分析从何处开始?笔者以为,要对教学成果进行学理分析,应从教学成果之概念分析开始。什么是教学成果? 应从《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寻找依据。根据《条例》第二条规定可知:“教学成果”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案”,这一“教育教学方案”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反映教育教学规律”,二是“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实用性”,三是“对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根据“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中附件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基础教育),其中“成果简介”第二个表即“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教学成果报告”的体例(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成果的主要内容、效果与反思),可以得出:教学成果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教学方案。什么样的教学成果(即教育教学方案)能够获奖?除了要符合《条例》中教学成果概念所规定的三个要素外,还要符合四个要求:一是回应教育教学重大问题(立德树人方向);二是基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案(独门功夫);三是基于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四是教学成果在推广应用上要达到一定年限(二年以上具备二等奖资格,四年以上具备一等奖资格)。也就是说,能获奖的教学成果是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并创造性地解决了教育教学中重大现实问题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根据《条例》精神,以及对“教学成果”之学理分析,教学成果培育应以“实践问题解决”进行要素设计,从教学成果之价值维、本体维、主体维、理论维及实践维等维度进行呈现。

1.价值维

根据“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中的“成果要求”:“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特别要求:“使问题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破解”。教学成果的价值来源于实践改进,能够破解教育教学改革中重大实践问题。教学成果的呈现一定要聚焦问题,把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梳理出来,方能体现教学成果的价值。破解实践问题是教学成果培育的逻辑起点。

2.本体维

根据前两届(2014、2018)“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有关规定,要培育的教学成果,可以是课程改革方案、教学改革方案、评价改革方案及资源建设方案,可以是综合性改革方案,也可以是有所侧重的某个领域的改革方案。但中小学教材建设方案暂未列为教学成果评奖范畴。

3.主体维

教学成果是基于教学实践问题解决形成的一整套持续性解决方案,成果持有人(单位或个人)应亲自“主持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实施与总结的过程,做出主要贡献,并至今仍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可见,教学成果的呈现应体现成果持有单位的意志,体现高水平学校样例;或者应体现成果持有人所一直从事并作出的主要贡献,体现成果持有人对教育教学的风格形成、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坚守以及对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

4.理论维

教学成果是基于教学实践问题解决形成的一整套创造性解决方案,这一整套方案就是一整套基于本问题解决的话语体系,要体现自己的理论主张,或者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或者对现有理论进行重要的完善,并且该理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5.实践维

教学成果是基于教学实践问题解决形成的一整套可行性解决方案,在实践中长期探索形成,是对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并且要在推广应用中经得住实践检验,在实践检验过程中要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对学校教育质量以及教师教学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学生产生重要正向影响。教学成果的呈现要体现成果持有人在实践中问题解决的方法论思想、问题解决过程的重要时间节点、方案成型的标志性事件、推广应用的示范引领效果及影响,呈现一个真实发生的实践创新过程。

二、教学成果培育的事理安排

获得国家级及省市级教学成果奖的数量与等级,是体现学校(或者区域)教育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指导广大教师梳理与呈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做好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教学成果是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重大现实问题的一整套办法,是基于实践问题解决的思路、思维及逻辑,形成的独特的话语体系。教学成果的申报工作集总结、提炼、呈现、优化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教学成果培育要围绕“实践问题解决”进行事理分析,从以下方面进行事务安排。

1.找好培育依据

教学成果培育应跟随国家意志,精读相关文件,理解文件精神,争拿政策红利。国家级有《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省市级有不同的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这些是当前教育成果培育的主要依据。了解历届国家级、省(市)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及评审工作细则,同时查阅获奖教学成果的文章,从而读懂文件,读懂教学成果的结构与体例,不要自创体例,自说自话。

2.找准培育方向

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在教学育人、课程育人、组织育人、综合育人等方向上呈现好成果。第一是教学改革方向。 回应重大教学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策略优化等方面形成的成果。第二是课程改革方向。回应人才培养重大现实问题,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聚集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开发、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的成果。第三是学校改革方向。 回应学校治理重大现实问题,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探索现代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突出制度创新,呈现学校管理新路径等方面形成的成果。第四是综合改革方向。 回应教育质量提升重大现实问题,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在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形成的成果。

3.制定培育目标

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教学成果培育工作,促进教师安教、乐教、优教,潜心实践,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并善于总结、提炼,呈现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案,涌现一批基础好、水平高的教学成果。唤醒并激发教师的教学成果意识,引导教师们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回应好问题,积累好经验,呈现好成果。

4.确定培育思路

一是教学成果的培育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二是回应好问题,立项好课题,研制好方案,实践好效果。三是遴选优育,优中选优,持续跟进。 深入挖掘和全面总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优势和特色,采取存量推选与增量自主相结合的形式,遴选部分基础扎实、个性鲜明的教学成果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学理分析,理清并完善成果要素体系,根据事理安排持续优化改进,突出成果特色,增强推广价值,突出成果的实践性、实用性、新颖性和独创性。

5.设定获培条件

一是成果要有厚实的实践基础。解决教育教学重大实践问题是教学成果的价值所在。要突出教学成果所回应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有鲜明的实践创新,鼓励原创。二是成果要有厚实的研究基础。 围绕教育教学重大实践问题进行长期的、 整体的改革,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育人效果对比突出,支撑材料丰富,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三是成果要有鲜明的育人特色。 在优化教育教学管理、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育人目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社会所认可,在系统内优势突出。四是成果要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围绕解决教育教学重大现实问题的整体性解决方案,操作性强,有示范引领作用,有借鉴意义,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大面积质量提升有显著效果。

6.落实培育举措

一要提高认识。要把教学成果培育作为学校(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指标,要把教学成果培育作为促进学校(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发挥成果培育工作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在人、财、物等各项资源投入上配齐配足,要有专人负责,筹措专项经费,确保成果培育。二要对象跟踪。对每一项培育成果进行持续跟踪指导。根据教学成果奖有关文件精神及评审指标要求,结合成果现有条件,科学分析,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和不足,提出优化提升路径。三要专家引领。根据教学成果的学科领域,由成果持有人与所在单位商量拟定专家团队。专家来源为国内教学成果培育方面有造诣的专家等。四要持续优化。 围绕教学成果要回应的重大问题,从成果名称、成果要素及其结构框架、成果创新点表达等方面进行反复打磨,修改凝练,使成果申报材料得到持续优化与升华。五要宣传推广。发挥省、市、区、校多方积极性组织培育活动:

(1)成果梳理活动,邀请专家对成果进行归纳、提炼、呈现、提升等活动;(2)成果推广活动,如成果展示活动、成果宣讲活动;(3)组织专项培育活动,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专场活动、特殊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专场活动, 并在各种报纸杂志及其他传媒进行专题宣传,增强教学成果的影响力。六要形成合力。 教学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区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教学成果培育不仅是成果持有人个人的事,也不应是单个学校的事,而是各相关方面大家的事,要协同培育,要形成合力。根据培育进度组织各种培训、研讨活动;牵头组织各种培育活动进行跟踪指导,如研讨推广活动、展示观摩活动,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梳理好经验,提炼好成果。教学成果奖励制度作为重塑教师职业生涯特质的一个重要政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生成机制。引导教师围绕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进行长期探索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做一个完整的教师、独特的教师、创新的教师、高水平的教师,使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不懈奋斗者、追梦人,让教师散发出职业的影响力与魅力,享受教师职业的尊荣,意义十分深远。
本文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0,(7):18-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育出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
为国选优,为国聚贤 |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综述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本质特征
中小学教学成果的培育与提炼研究┃成果培育┃​2023年4月1日
【我的卧🐯湾】李进章|两获“教学成果”奖●中老年篇之三
2018年基础教育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的数学项目选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