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么学中医,怎么分配学习的时间?——关于伤寒论的学习(下)
userphoto

2022.10.28 江苏

关注


 .  . 

主持人:有学员问,中医科班必修课的内容,对于我们的中医学习有多大的帮助?应该如何去分配学习的时间?
这位学员曾经读过李辛老师公众号的“如何学习传统中医”的第一篇,特别有感触,老师在本科期间学习的基础知识,功夫是非常扎实的。这位学员报了确专考试,然后他发现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跟我们在临证本草课学习的知识点很不一样。
同时他看到班里有中医或者西医背景的同学或师兄、师姐,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非常大。所以这让他很困惑,到底需要怎么安排学习中医西医这种科班内容的比例。
李辛:这个取决于你对自己未来走势的预判。如果学中医只是为了照顾自己和家人,时间很紧,又有其他的工作,那现在这样学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想去行医,要考医师证,那么这些教材肯定都要看,把它背下来,因为首先要过这个考试。
医学,面对的是人的健康、生命。而生命非常脆弱,生机非常容易受到各种伤害和消耗。气候、环境、人事、情感、居所等等忽然的变化,各种力量同时叠加的时候,假如一个人已经处在三阴的状态,就可能因为很小的原因,在原本看起来还不错的状态下突然转成很不好的结果。
我们不少人可能有这样的经验,但如果没有深入学习医学,不一定知道为什么?所以,如果你决定去做一个中医,就要把这些中医教材的内容都学一遍,我还会建议,如果是半路出家的,至少还应该学习西医的《急诊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还有《内科学》,必须要学一遍。因为西医的部分也很重要,很多指征、检查、指标能够帮助我们很快的判断病人的预后,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还有,我在《经典中医启蒙》最后一章列的那些名家的书,里面至少有十几本是必读的。有的书我已经读了很多遍,除了《伤寒论》《温病条辨》之外,还有李东垣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至少读了三遍。所以当你决定做医生,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里边。

 .  .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否定大学教材的倾向。我当时学的是第5版教材,是建国后那些很好的中医集体编撰的。建国前是没有国立的中医药大学的,当时从全国各地去请各地最厉害的医生到北京来,这些医生按照现在的标准,也属于民间中医。这些名家开会讨论,按照现代教育的方式定下这些教学内容。
但是我们在具体学习的时候,比如涉及到中药和方剂,还是得自己去尝药,体会它在身体里边的变化。然后配合看李东垣、张元素的书,再翻一翻《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知道它的虚实动静,走守开阖,这些,比书本上的“归经”和“主治”重要的多。
我在2010年的时候,看病讲课比较多,住在上海,开散得很厉害。虽然基本上不见什么人,也很少参加聚会,每周还花两个上午打车到上海植物园去,就在那里待着,沾点地气。那时候到了晚上我还是会拿出《伤寒论》看看。每个字都认识,太熟悉了,但是感觉自己的神意不足,看进不去。那会儿觉得很挫败。
后来,我休息了三年,真正休息了三年。到了大概2013年还是14年的春天,我已经有三年多没有看病,也没有讲课,也没怎么看这些书,只是锻炼、休息、看电影、旅行,然后身体、精神就休息过来了。某一天我又拿起《伤寒论》,一下就看一个钟头,特别高兴,感觉神意能进去,而且比过去深了。
回到我最开始说的,你先要确定自己未来的趋势和走向。如果下决心做一个相对深入的医生,就要把更多的力量放进去。学医虽然有捷径,但是真正达到一定的深度,需要时间和坚持不懈的积累,一步步训练下去,就会每一年都有进步。
这个捷径,就是我反复强调的要锻炼身体,要练功。马凯翰老师前两年还在美国国立自然医科大学的经典中医学院做副教授。然后为了跟他的老师学习印度古典瑜伽的训练,体式、呼吸、唱诵、冥想、静坐……,就辞了职搬到哥斯达黎加,只是为了学习。
这个看起来好像跟中医没有一点关系,但实际上这个部分的训练,对他更深入地理解中医,会奠定一个很深的基础,所以内在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然后是尝药、临床、看古书、跟老师学习,这些部分是不可能直接越过的。只是简单的看几本书、背一些汤药方剂,就想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是幻想。
再有,要从生活当中去体会。整个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一气流通。不要把中医的理路只是停留在看病上,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周围人事物的虚实、邪正、动静、清浊,体会与周围互动时,自己形气神的细微变化。比如在病机和病势的把握上,我们常常会说到势、机、度。这三个字,其实也是古代兵法、书法,或古琴、围棋里面常讲的几个字。
我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就是我前面说的从打乒乓和听音乐里体会的,比如打球,11或21个球,三局或五局决胜负。你碰到不同的对手,一上手,这个格局马上就知道。如果你水平高一些,就是在阳的格局,可以压着对方打,随便乱打,打错了都能赢;如果是对方压着你打,就是在一个阴的格局,那么怎么尽量减少失误,然后尽量让比分不要太难看,或者21个球能够过10,这个就是三阴证的打法,续命的策略。
每一个具体的操作,从发球到接球,所有的应对、推挡、削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方子出去了,说白了是一个铺垫,寻找、创造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一个“势”,然后再找到一个能把对方打死的“机”,机不可失,抓住了每一个机,就可以扭转当下不利的“局”与“势”。。
一下子能把对方干掉的招式,就像比如用麻黄汤、大青龙、大承气、小承气、白虎汤的机会。所以用这些方子,是要抓时机的,如果“病势已过”,再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到正气。
或者像白通加猪胆汁汤。用白通汤的机,就属于看起来是要被打死了,突然一个海底捞月把球救回去了,这就是白通汤加猪胆汁加童便的方子。我们去年还跟几十位同学在现场做了一遍。现找的猪胆汁、现找的童便,尝了一下,味道印象很深刻。我估计尝过此方的医生不会太多。
音乐也是这样。大家可以慢慢培养听交响乐的习惯,3个乐章或者4个乐章,喜欢的段落可以反复听,它里边其实是一个变化起伏的势。
比如说贝多芬的作品,偏于太阳、阳明的突破和奋进;像马勒,就是偏太阴少阴的;还有像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也是一开始有点少阴太阴的。听多了就能感觉到。
这个部分可以搜一下,两年前我在动静自在的公众号上跟赵前林做的一个节目:中医音乐嘉年华。慢慢地听,可以在一个曲子里听出来从阴到阳,从阳到阴的势的转化。近代比较好的作曲家,一个是德彪西,非常好;德沃夏克,还有像俄罗斯的拉赫玛尼诺夫也很好,可以说继承了古典音乐的精髓。
尤其是那些伟大的经典作曲家的曲目,多听,你就能感觉它阴阳转化非常的妥帖,配器的细致入微,当然这也和优秀的乐队、指挥家有关。这些就像是看经方一样,听多了以后,再听近代作品,能感觉到有不少人为的、牵强的、头脑型的、修饰性的多余的东西,是为了表达某种约定俗成的“喜好”“情感”或“意象”强行加上去的。
如果你自己不去花很多时间去听,这些微妙而有趣的变化,即使我今天都告诉你,对你来说也没什么用。
所有好的东西,背后有同样的本质——形气神的完整度,势机度的转化的自然和谐,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所有层面。去看那些绘画、诗歌、网球比赛,我们要去体会真正美的东西。体会到它之后,学中医就是小菜一碟了。包括在商业上、在文字上,都能呈现出这一部分。
所以,不要求速效,只有慢慢地在生活当中,去体会所有出现在你眼前的内容,认真地去训练你自己,这个过程反而是最快的。
(终)
主办方公众号: 源学舍
主持人/文字整理:点点
编辑/修改:李辛   孙皓
作者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著有《儿童健康讲记》《经典中医启蒙》《精神健康讲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

李辛 | 新书预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101---109)一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2)
身边的中医,让人欢喜让人忧
厥阴病及其相关问题
学习中医没有师承能学好吗?
顺从自然的如何认识中医中药+见闻浅思杂录十八:脾阴虚浅谈+冬季上火,不同人群用不同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