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阿禄:写好调查分析报告需要把握的重点
王阿禄:写好调查分析报告需要把握的重点
2013-08-06 08:17:37 来源:

 

调查分析报告,是针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以确凿的事实反映存在的矛盾、问题和现象,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实质、影响等,提出解决措施和处理意见的书面材料。调查分析报告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展开,其关键在于提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好的调查分析报告,需把握以下重点:一是要在写好标题、导语和结尾上下功夫;二是观点和资料相统一;三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四是问题、原因和对策相对应。结合2013年三明调查队刊发的调查分析报告的实例共同探讨调查分析报告写作的要点。

选题的针对性

写作调研报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选题应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一是针对当地经济建设的重点来选题,在选题时要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着力思考和谋划促进当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如《小长假短线旅游发展趋势探析与对策建议》一文,就是针对当地经济建设的重点来选题,《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把三明建设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生态与文化旅游胜地、国内知名山水安养乐园和世界客家寻根朝圣祖地。二是针对党委、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来选题,努力做到与全市中心工作“合拍”、“同步”,使调研成果直接进入决策层的视野。如《发展现代林业,打造美丽三明》一文,就是针对三明党委、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来选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概念,结合三明的林业和生态优势,践行“美丽中国”愿景。三是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选题,努力做到参政为民。如《对调节三明市区蔬菜价格波动的思考》一文,就是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选题,蔬菜等价格出现暴涨暴跌行情就会出现“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并存的矛盾局面。

调研方法的科学性

调研方法的正确选用有助于实现调查目的,提高调研资料的有效性。当前普遍采用的调查方法有普查、实地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间接调查等。具体实施的调查方式有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要结合实际选题选用适当的调研方法,调研方法选用得好,可以使获得的资料全面有效,反之,则事倍功半。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了解情况,使调查的事实、数据及引用的资料都真实可靠,准确无误,才能为进一步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如《小产假短线旅游发展趋势探析与对策建议》一文,为了解小产假短线旅游现状,作者通过监测8个重点景区游客接待情况,并发放有效问卷240份,综合使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利用大量调查数据资料,对小产假短线旅游进行趋势分析。又如《对调节三明市区蔬菜价格波动的思考》一文,通过对三明市东霞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华都超市、好多多超市、城关红杏商场、三明综合市场等多地采价,利用大量调查数据资料,分析市区蔬菜产销与价格变动情况。

分析研究的专业性

分析研究讲求专业性,力求体现统计特色,也就是要加强定性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具体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反映事物的情况和特征;定性分析是就事物的性质、特点、走向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和判断。在运用定量分析时,也可以综合运用归纳、对比、阐释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全面、辩证地分析材料,防止片面性,使分析系统化、条理化,在此基础上获得正确的结论。如《对调节三明市区蔬菜价格波动的思考》一文,为了说明市区蔬菜零售价格波动幅度过大,作者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列举了大量的调查事实和数据,又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并据此提出缓解三明市区蔬菜价格波动过大对策建议,突出了思辨性,能帮助读者认识问题,掌握规律。

在分析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不要以点带面,以某个企业的情况,说成整个行业现象,犯代表性不足错误;二是不要先有结论、后找一些资料来拼凑,分析方法有问题;三是不要颠倒因果关系如运动有利于睡眠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有的人就认为每当我伸懒腰都觉得犯困,把前因犯困与后果伸懒腰颠倒了。

对策建议的可行性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一篇调研报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策建议上。提出对策建议时,一是要把握政策,了解上级出台的方针政策;二是要立足实际,深入了解实情,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三是要有针对性、要切实可行,上下文要衔接。 

 (作者单位: 国家统计局三明调查队)



李希波:咬文嚼字话分析
2013-07-25 08:20:57 来源:

咬文嚼字话分析

——对“增速对比”和“翘尾因素”表述的初步探讨

 

  在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队系统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谭总队长在布署下半年工作中提出:要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其中之一是“突出抓好统计服务工作”,指出“统计服务工作一定要努力做到选题准、情况实、观点新、反应快、文字精,以不断提升统计服务质量和水平。”为贯彻落实谭总队长的讲话精神,把统计服务工作做的更好,笔者觉得,写好分析资料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解读数据、表述恰当。对此,就“增速对比”和“翘尾因素”表述的个人浮浅认识做些“咬文嚼字”的初步探讨,向大家汇报的同时,期望得到指导和帮助。

 

  一、关于“增速对比”的表述

 

  某篇分析资料有这样一段话:“某经济指标前年为100万元,去年增长10%,今年增长9.9%,今年增速比去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说明今年的发展不如去年。”仅以增速定性今年发展不如去年,对这个提法,觉得有些不妥。

 

  理由是:某经济指标前年是100万元,去年增长10%,实际增加了10万元,去年就是110万元了。这两个增速的基数不一样,一个是在100万元的基础上增长的,另一个是在110万元的基础上增长的,严格地说应该不可比!今年在110万元的基础上增长的9.9%,实际增加了10.89万元,去年增加了10万元,不言而喻,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多,结论应该是今年的发展好于去年,而不是今年的发展不如去年。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逻辑关系,讲发展既要看发展速度,更要看发展增量,以客观全面的表述讲清发展的真实情况。

 

  对此,这样表述是否更严密:今年的发展速度虽然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但增加额比上年增加了0.89万元,今年的发展好于上年。

 

  二、关于“翘尾因素”的表述

 

  在分析上半年价格指数(该指数为月报数据)时,某资料写到:“受上年4月份政策性提价的翘尾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价格指数为……”感觉表述的不够严密。

 

  举例说,是否应该这样理解:某产品在20123月份前价格均为每公斤1元,4月份政策性提价后一直保持每公斤1.3元,虽然2013年价格保持稳定,但计算出来的2013年前3个月的同比价格指数却为130%,表明价格上涨30%,这是翘尾因素对今年的123三个月分别产生的翘尾因素影响。而进入4月份,价格同比持平,翘尾因素影响结束,价格指数同比亦呈持平状态。因此,翘尾因素只对今年上半年的1-3月有影响,对4-6月并未产生影响。鉴于此理解,该文是否应表述为“受上年4月份政策性提价对今年1-3月的翘尾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价格指数为……”更准确。

 

  以上两点,不知认识的是否合适,作为商榷的个人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


赵绪颖:对推动统计调查分析撰写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3-07-16 09:12:24 来源:

 

作为一名基层的统计调查工作者,经常参与社会经济调查,并根据调研内容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因此,如何提高统计分析水平,以统计分析为工具,参与社会的经济管理,为各级党委、政府进行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真正体现统计的自身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统计调查分析撰写工作,粗浅的谈一些看法。

一、统计调查分析的特点

统计调查分析在内容上要求有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等,其中可以附有图表进行更加具体直观的说明。与其他信息相比,统计调查分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创新性、数据性等特点。

1.针对性。统计调查分析一般都是针对某一重要情况、问题等进行有目的性的调研调查,经过分析研究后而形成的书面报告。撰写统计分析要能够了解实际情况、查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时效性。统计调查分析多是针对热点问题或与之相关的情况而展开的调查研究的书面成果,其必须讲求时间效益,及时捕捉各种热点信息,经过细致分析后,做到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能适时实现统计调查分析的价值。

3.创新性。统计调查分析反映的多是新问题或是老问题新动态,要能够把握问题的重点,突出问题的特点,追逐问题的亮点,形成有新意的分析报告,进而增强可采性、可读性。

4.数据性。统计调查分析多是用数据说话,依靠数据来建立图形和表格,相对直观的来阐述现象、说明问题,从而使得能够从数据上寻找解决问题矛盾的突破口。

二、统计调查分析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基层统计调查工作一直是以数据采集、评估、汇总为主,统计调查分析仅限于研究数据表面所体现出的规律、结果,但对统计数据的进一步转化或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统计分析的质量仍有待提高。第一,有的统计分析对资料收集不够深入,没有经过认真调研,反映的情况不够具体、全面,缺乏实例,没做到点面结合;第二,有些统计分析对信息要点把握不准,虽然调研工作花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提供的材料与要点有所脱节,形成的分析不尽人意,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第三,有的统计分析只局限于对数字的罗列和同期的比较,不能横向对比所发生的变化,使读者看不出问题的症结,没有实用价值;第四,有的调查人员即使形成了文字材料,但分析过于简单笼统,流于形式;第五,有的统计分析缺乏科学的实证定量分析,没有前瞻性,预测分析较少。

2.调查人员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统计调查分析不只是将统计数据转化为简单的文字叙述,而是要从数据规律中发掘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提出有建设性、借鉴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因此,统计调查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拓宽知识面,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政治、经济洞察力,不断提高统计调查的综合能力。

3.统计分析专门系统培训亟待开展。由于统计调查部门工作任务量大,工作事宜冗杂繁琐,对新入职的人员来说,不能为其提供专门系统的分析撰写培训。因此,对于新人来说,不能通过专项培训取其精华,从而迅速提高撰写能力,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经验,分析撰写水平的提高相对较慢。

三、撰写统计调查分析的几点建议

随着统计工作的作用越来越大,统计地位也相应不断提升。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与时俱进,撰写符合发展趋势、反映最新问题的分析报告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1.全面提升统计分析的撰写质量。第一,围绕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本着以民为本、求真务实的精神,反映百姓的呼声,提高分析的社会效应;第二,具有超前思维,增加分析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以便各级领导及时掌握情况,从而提出科学对策;第三,深入分析统计报表,研究数据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思考,折射实物的发展趋势。

2.提高统计调查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全面地搜集信息资料,掌握丰富、准确、适时的统计资料。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时下社会经济形势、新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搜集相关业务部门以及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参考对比,参加或联合其他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专项调研等。通过深入实际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尽可能拓展统计调查工作思路和服务领域;第二,调查人员要对搜集取得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撰写分析时,要力求角度多变,观点新颖,言简意赅,措施科学可行等,使统计调查分析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高水平报告;第三,要充分利用、开发已有的统计资料,将统计数据变活,提高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准确性和超前性,能够为领导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服务作用。

3.规范统计分析工作的管理。第一,严把调研分析审改渠道,调研分析需经处长、分管队长、队长三层严格把关后才可进行印发上报,从而提高调研分析水平,达到提升统计服务的目的;第二,通过普及、提升和深度研修等不同方式进行培训,全面提升调查人员分析撰写水平。同时针对各自的优势,大力推行“互帮互带”的工作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第三,确定统计分析目标考核评比标准,每年要作为硬指标把统计分析任务布置下去,实行严格检查、监督和考核,激发撰写分析的自觉性。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本溪调查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做好调查报告数据统计分析
华师往年部分实习队教育调研题目
【学习进行时】写好调研报告的三步曲:“调查”“研究”“报告”
【1075.】很有意思的一个统计问题,并发症到底该如何分析?
调查研究常用九大方法
怎样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