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蒙时期 43】每一次航海灾难的背后,都在推动航海钟的不断成型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364 篇文章

启蒙时期】第 43 篇文章


来看看英国,1707年,英国发生了一次大灾难,一队英国海军舰队在通往英吉利海峡的时候,由于算错了经度,搞错了自己的位置,结果有四艘船撞上了岛礁,沉没了,有1600多名水手遇难。


这一次事故让英国政府意识到了经度的重要性,因此,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经度法案》,还成立了一个经度委员会,发出赏金,希望可以找出一个能够精准定位经度的办法。据说,当时几乎所有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投入其中,希望自己能获得那笔高昂的赏金。

再者,当时由于海上航路的需要,人们对于经度准确测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问题来了,经度有啥用呢?经度没啥用,但要和纬度联系起来才有用,可以确定位置,也就是定位。当时,人们已经知晓了测量纬度的简单办法,但经度一直以来让人头痛不已,就连当年的伽利略、牛顿、惠更斯也没有理出一些头绪。

测量经度有两个间接的办法,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月亮。经度与时差有关系,地球24小时自转一圈,因此可以平均化成24个时区,每一个相邻的时区之间,经度相差15°。但是其前提条件是,得有高度精密的钟表才行,才能算这个时间差。

但是呀,要制作一个精密的钟表谈何容易?在当时的欧洲,普遍使用的钟表是摆钟,就算是把它放在平地上,一天也能整出几分钟的误差,更别说是放在船上,一起随着海浪荡来荡去。一个钟表要是每天差个五分钟,在海上航行两个星期后,就能相差一个小时,就能算错一个时区,把中国错当日本,把巴黎错当伦敦,这显然是很荒谬的。

这条路看上去是一个死胡同,那么另一个办法呢?就是看月亮,也就是“月距法”。我们都知道,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其实一直都在改变,早在之前,一个德国的天文学家就进行了准确的测量,他发现,月球每个小时在天空中走过的距离,大概和月亮本身的直径相等。

但是,这个办法依旧不太可行,为什么呢?因为天上恒星的位置也都在变动,时间长了,误差也就大了,而且这种办法需要提前对月亮进行长时期的观测和记录,至少要有18年的观测数据才行。再者,晚上看月亮是一件很浪漫的事,问题,大白天呢?若是天空中乌云密布,你看不到;若是大晴天呢?你就不怕你的眼睛被太阳给射瞎了?

有本事你在大晴天的白天里,连续一个月给我找出月亮的位置,我直播吃太阳!

海盗的形象为什么总是戴着一个独眼的眼罩,其实当时不仅是海盗,正常的船长也都是这个形象,因为他们在大白天看天空看太久了,你要问他没事看天空干什么?他也很无奈啊,你要给我一个劳力士手表,也不至于我要通过看天空才能判断时间。

就在大家为此犯难的时候,一个叫约翰·哈里森的英国人将钟表和时间拉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他原先是一个木工,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还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再者,他熟读当时的科学著作,这给了他一定的基础科学素养。

摆钟为什么放在地面上都有误差,就在于热胀冷缩使得摆钟的摆长经常发生变化。我们知道,摆钟具有等时性,只与其摆长有关,这是伽利略时代就已经发现的,而摆长若是经常发生变化,这一次摆动的时间就和下一次摆动的时间不相等,这也就造成了误差,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是灾难。

因此,哈里森发明了“格架摆”,由两条不同的金属交错排列而成,两种金属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可以相互抵消,这就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准性。

哈里森不断迭代,最终制作出来的摆钟非但不是很笨重的,还很小,方便携带,在海上航行三个月后,只有五秒的误差。

哈里森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不断改进自己的摆钟,在改进到第五代的时候,他完成了自己的杰作。他造出第一代摆钟的时候才四十岁出头,直到他八十多岁的时候,他才终于拿到了那份奖金,作为对他贡献的认可。

哈里森的成功,更在于他的工匠精神,在第一代钟表以很高的精确度完成了航行实验之后,船员和其他的科学家都已经觉得是巨大的成功了,但哈里森自己还是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又继续改进。在第二代钟表还没完工之时,他就意识到由于设计的问题,这个钟表在大的风浪中可能会出现额外的向心力,导致钟表出现误差,于是他接着去研发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去了。

当然,英国政府的赏金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这个故事里面也透露出了一条时代的信息,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都是很模糊的,农业时代对于时间的精准度需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向工业时代迈进的时候,时间精确性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人们甚至无法容忍几秒钟的误差。哈里森改进摆钟的时期,正值工业革命的前夜,因此也可以说,哈里森也是工业革命的一个推动者。

当然,哈里森的杰作在一开始的成本很高,大部分人用不起,在他去世后,接二连三的工匠不断改进,主要是朝着降低成本的方向前进,才最终让这种精密的时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然而,人们长期生活在农业时代之中,因此,大部分人对于时间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比如,我再睡五分钟,再等我五分钟,我五分钟后到,很多时候,实际的时间要远比五分钟多得多,这也可以看出来,大部分人都还活在农业时代的惯性之中。

下一次,我不会再说“我再睡五分钟”之类的话,我会说“我再睡一炷香的时间”,因为,我这炷香,燃烧的时间非常慢,你总不能说我食言了吧,嘿嘿。


新书已上线,精美装帧,值得收藏:


西方大通史系列

▲ 【希腊神话】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 【文艺复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度之战
英国钟表匠解决航海中船只精确定位科学难题
经度的故事
航海钟: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船钟
大航海时代的幕后英雄,你了解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