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禅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他的苟且到底是真懦弱,还是大智若愚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听说过一个名字,那就是后主刘禅。作为官二代的继承者,刘禅在历史上的名声实在不怎么样,尤其他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一经出口便成了妇孺皆知的“名句”。只不过若干年过去了,再回过头来看看刘禅当年的举动,会不会有另外的思考呢?

生于乱世,幼年多动荡,至称太子,刘禅一直默默无闻,登基继大统后,却因无为躲过战争,致使蜀汉天下维稳几十年

刘禅,皇叔刘备的儿子,又称阿斗。据说当年刘禅的母亲怀他时,晚上梦到仰头吞下北斗星宿。在那个时候,大凡将来称帝为王的,多会有这种传奇之说。

不过,当年刘皇叔人生落魄,每天到处奔波,为了块小地盘,就经常被人追杀。阿斗当时还小,自然只能跟着父母过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

特别是在小沛逃命时,刘皇叔走的太急,连儿子也顾不上。才几岁大的刘禅就与自己的父亲失散,被一个扶风人收养。直到刘备后来攻下益州,才辗转又将刘禅找回。

至于有人问:当年刘禅不是被赵云出生入死救回来的吗?怎么又成被人收养的了?这一点其实有文学作品的夸张之处,而刘禅走失,被扶风人收养则可在《魏略》中看到。

当然,我们暂且不管真假,反正刘禅其人幼年生活动荡是真。直到后来刘备在汉中称王,14岁的刘禅才被立为了太子。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17岁的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登基称帝。可是,刘禅到底有多少能力还真不太清楚,因为诸葛老头太操心了,“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也就是说刘禅相当于挂牌董事长。

但相关资料有记,当年刘备为了历练刘禅,没少让他学兵法、韬略,什么《六韬》、《韩非子》、《管子》等,他的文化课是由诸葛亮一手抓的。不仅如此,还在射山学习武术。可见,刘禅并不是一味吃喝玩乐的主儿。

只是当上皇帝时年纪还小,再者诸葛亮又太勤勉,导致他很长一段时间没事做。至诸葛亮去世,刘禅已经27岁了,这才算真正独自打理公司事宜。

刘禅虽然在后面的时间里也曾夷平叛乱,但终究业绩平平,没什么真正的建树。好在因为兵事少,蜀中百姓过得相对安稳。这种平静的生活,一直维持到公元263年。

被拘于魏,人生当歌,政治灵魂被拷问,一句“此间乐,不思蜀”成千古名句

此时的蜀汉,其实朝廷内部已经出现了分歧,宦官黄皓成为弄权之人。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战事,姜维一度上疏,却全被黄皓给推了回去。

也就是这一年夏天,魏主司马昭的大兵伐蜀。这时蜀汉内部再次展开激烈的对决,有要投降的,就有要对战的。其中,刘禅的儿子刘谌认为必须要战,却奈何刘禅面对魏军已经没了信心,立意要降。

为此,刘谌自杀。而刘禅的其他儿子跟着一起投降,其中有早亡者不记。可怜老姜维,还在想着将计就计,可惜计谋被露了出去,身死剑阁。

蜀汉天下就此成消失,魏主司马昭将刘禅移于洛阳,将其封为安乐县公。大家都以为刘禅会愁云渡日,没想到他却过得安乐异常。

司马昭是个多疑的人,就觉得刘禅此举不正常,所以经常会试探他。有一次,司马昭特别请刘禅喝酒,然后让人演奏蜀中乐曲。

当时与刘禅一起投降的蜀汉旧臣们一听这曲子,那是个个悲从中来。可再看人家刘禅,泰然自若,听得乐不可吱。

司马昭便不解了,问他:你难道不想念蜀中吗?没想到刘禅连想也没有想,便直接说:“此间乐,不思蜀也。”这也就是成语“乐不思蜀”之典出了。

为这事,蜀汉旧臣无不叹息。后来郤正告诉刘禅:皇上呀,如果下次魏帝再问你这个问题,你千万别这样回答了,你要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一天不想念啊’,这样他肯定很快就把你放回去了。

果然,过了段时间,司马昭又一次问刘禅想不想家。于是,刘禅就按郤正教的讲了。没想到一下被司马昭看出问题了,说:不对呀,这不是你的风格,倒像你手下郤正的作风。刘禅一听马上大惊:啊,你怎么知道的?

经此一事,司马昭再也不怀疑刘禅有反魏之心了,于是刘禅虽为降帝,可至死过得都很安宁。当然,因为他的投降,蜀中百姓也没怎么受战事之苦。

乐不思蜀究竟是懦弱,还是真智慧?刘禅在位四十一年,时间如此之长,说明了什么吗?

其实,后人多是因为“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来评价刘禅的,认为他是真的烂泥扶不上墙,根本就没有一点称王的智慧。

可是,刘禅为人真的这么傻吗?或者说真的如此懦弱吗?看看刘禅的相关资料。

首先,刘禅是那个时期称帝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在蜀汉称帝四十多年,其中有诸葛亮辅佐的十一年,剩下的则多数是他自己打理。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如果刘禅真的不学无术,能抗三十年真的不容易。

而打开《三国志》,可以看到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刘备在死前将这话写进了遗诏中: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这就是说,刘备对刘禅是相当满意的,说丞相说你智量甚大,比想象的要聪明的多,如此我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另外,诸葛亮也直接在《与杜微书》中讲过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也说明,刘禅不是昏馈之君,且有自己独到的智慧:爱贤,仁厚,天资不错。

最后,刘禅治理蜀汉是一直采用诸葛亮的理念的。当初诸葛亮之所以多次出蜀打仗,就是因为知道蜀汉之地难以发展,想要发展必须要走出去。

但事实证明,走出去的路并不好走,不仅需要智慧,更要有能力的人才。诸葛亮虽然说过要维稳蜀汉,但生前耗了太多蜀国内源。至他去世,刘禅毅然决定停战修养,这其实是很对的策略。因为这段时间蜀汉的发展不但平稳,且国民幸福值颇高。

究其种种,如果刘禅无能,蜀汉可能几十年内部安定,全民发展吗?可见,打理一个国家的能力对刘禅根本就不算个难事。

有人不服,说他的乐不思蜀本身就是一句蠢话。没错,这话很扎心。但如果反过来想一想呢?司马昭如果怀疑刘禅有复仇之心,那蜀地天下会是什么样?

从仁厚的角度来讲,这很符合刘禅的行为:必须要保全蜀汉百姓的话,那他就要装做极傻极蠢才行。这是牺牲一人形象,而保全蜀国百姓的有效之方。可见,刘禅之乐不思蜀也不全是错呀。

其实,哪怕是回到刘禅投降这个层面,其实也没什么不对。连诸葛亮都对魏兵力无计可施,刘禅是更没办法将魏国打败的。如此与其多年战事相耗,倒不如不战而降。这对百姓是一件福利,哪怕是易国,可生活却并没什么大的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高情商的人,往往是无用的
我们对“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刘禅:亡国之君的幸福生活,是韬晦还是没脑子?
《刘禅传》:此间乐,不思蜀也!
如果不以刘备视角看蜀国
蜀后主刘禅的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