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珲春档案第一期【微推送——珲春的古往今来】

在三千多年前的旧石器向新石器时期过渡阶段,珲春河流域和珲春境内的图们江沿岸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人们以部落为单位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

唐虞三代,中国东北的东半部为肃慎族区。珲春地方位于肃慎区南部。肃慎,为东北地区最古老、最先见于史载的民族。“珲春人”是肃慎族的一部分。肃慎族是今日满族的远祖先人。

周秦时期,珲春地方仍属南部肃慎区。

两汉至北魏时期,肃慎改称挹娄。珲春地方属北部沃沮区(沃沮,系勿吉之音转)。先归汉朝设之玄菟郡管辖,后又归汉设之乐浪郡东部都尉管辖。

两晋十六国西晋时,挹娄区南伸至长白山,与高句丽接壤。珲春属南挹娄地。

南北朝时期,挹娄改称勿吉。珲春为勿吉白山部,附于高句丽。在珲春设置栅城府(今八连城古城址)。

隋唐时期,勿吉改称靺鞨。珲春属靺鞨白山部,先附于高句丽,后改属唐朝设置的河北道渤海都尉府。

渤海时期,唐武则天圣历元年(698)渤海郡国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中东京龙源府设置于珲春城西八连城古城。

唐贞元元年(785),渤海第三代王文王大钦茂大兴四十八年,渤海国都由上京龙泉府迁来东京龙源府,历时十年又还都上京龙泉府。

辽代,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珲春属辽设之东丹国。辽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辽废东丹国,珲春属辽国东京道率宾府管辖。

金代,珲春属金国曷懒路辖境,辽末金初,为女真人乌古伦部地,有五大部落,在今珲春河左岸有乌古伦部城,今古城村有裴优城,今杨木林子村南山有留可部城,今春化镇城墙砬子有迷里迷石罕城,今密江村西岗子有乌塔部城。

东夏国时期,南宋嘉定十年(1217),金宣宗贞五年。佣兵自立为东夏国王的金国大将蒲鲜万奴,移都南京(今珲春三家子古城)。珲春属东夏国南京路辖境,历时十六年。

元代,珲春属元朝辽阳行省合兰府水达达路管辖。在今古城村裴优城设奚关总管府衙署。

明代,珲春属明设之奴儿干都司管辖。先后在本区设置了九卫三站。洪武二十年(1387),在珲春河畔女真人斡朵里部设置三万卫,后移至绥芬河中游开元城。永乐三年(1405)在今凉水镇一带设置毛怜卫,后数次迁移。永乐五年在珲春城东南今苏占之摩阔崴一带设置喜乐温河卫;在今敬信乡黑顶子一带设置乌尔珲山卫;在今凉水镇东甸村附近(旧称漠河甸子)设置穆霞河卫。永乐六年,至今珲春与东宁二县交界处设通肯山卫。永乐九年,在今密江村西岗子设置密札卫;在珲春东沟阿布达里河畔设置阿布达里卫;在今板石乡长岭子南珠伦河畔设置珠伦卫;在今古城村裴优城设置奚关站;在今英安村英莪城设置弗出站;在今凉水镇境内设置毛怜站。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珲春库雅喇女真人各部先后归附于后金—大清。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设珲春协领,属宁古塔副都统。

同治九年(1870)珲春协领升加副都统衔,隶属吉林将军。

光绪七年(1881)设镇守珲春地方副都统,首任副都统依克唐阿。

光绪十年,珲春副都统加吉林边务帮办衔(权衔高于宁古塔、三姓副都统)。

宣统元年(1909)九月,撤销珲春副都统,设吉林东南路分巡兵备道。宣统二年(1910),道署由珲春城迁至延吉。十二月设珲春厅抚民同知,属东南路分巡兵备道,首任同知周维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延用清之珲春厅抚民同知。1913年,改厅为县,设珲春县公署,属延吉道,首任知事彭树棠。1929年,县知事改称县长,首任县长崔龙藩,隶属延吉交涉署。同年9月隶属延吉市政筹备处。

1931年东北沦陷后,珲春先后隶属吉林省公署特派驻延行政专员临时办事处、间岛省公署。

1945年8月11日,苏联红军进驻珲春县城。8月中旬,珲春县城的旧政权残余分子与市内绅商等人,成立“珲春县治安维持会”,会长是商人王新达(德昌号经理)。不久,“维持会”改为“珲春县临时政府”,县长王德明(伪珲春街长)。

1945年11月15日,“珲春县临时政府”废止,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珲春县政府,首任县长韩石涛。

1949年5月3日,珲春县政府改称珲春县人民政府。

1988年5月25日,珲春撤县设市,珲春县人民政府改称珲春市人民政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延吉
清代长白山区的设置
延吉市的前世今生
在一幅清末民初吉林省地图中,当时长白山天池的划界与现在不同
吉林省市县设置沿革及名称由来
珲春市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