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卫强则为伤寒,卫缓则为中风,确立表...
(一)卫强则为伤寒,卫缓则为中风,确立表证治法之异同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通过对上述条文的解读,可以得知在仲景体系经方理法中,绝对卫强则为伤寒,绝对卫缓则为中风。
而又因为“(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故营血弱而相对的卫强也为中风(又见于《伤寒论》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依此则可区分出不同表证的治法,如伤寒证是卫气津液过强、绝对有余,滞在表而充盛,治法需泄津液而解表,如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皆以苦泄之麻黄为主,泄津液而发汗解表。中风证是卫气津液绝对或相对不足、凝滞在表而涣散,治法需补津液而解表,如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等,皆以甘温之桂枝为主,补津液而发汗解表。

当一个伤寒学家的学术研究真正上升到理法高度时,就会发现一部伤寒大论其实就是一部津液大论,伤寒经方体系是用形而上的津液输布离合来揭示和诠释人体的正邪关系和表里结构,即“表里观”“正邪观”最后需要落实到“津液观上,一言蔽之,伤寒体系“病虽分六经,津液论一元”。

故而将“有表证有表邪”(正邪观)“以表为所急所苦”(表里观)的伤寒证、中风证上升到津液观剖析,就会发现卫(津液之防御、温煦、濡养)强(太过)则为伤寒、卫(津液之防御、温煦、濡养)缓(不及)则为中风的病理
规律。

正所谓“文以载道”,经典经方学术对于仲景体系任何一个概念的挖掘还原都力争做到“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字无出处”,理法的提炼,首先重视严谨的训考据。

强,古字写作“彊”,是有余、强盛、强悍、太过的意思。

三彊,弓有力也。(《说文》)

彊,健也。(《广韵》

缓,是不足、弱小、迟缓、不及的意思。

舒,迟也。(《广雅》)

卫强是津液绝对有余,凝滞在表而充盛,故而出现发热、恶寒、身体疼痛的表证表邪伤寒证,病理是卫津太过而强悍充斥。

卫缓是津液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凝滞在表而涣散,虽亦可出现发热、恶寒、身体疼痛的表证表邪—中风证,但病理是卫津不及而弱小离涣。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这两段论述同时也有示范表邪中风病传的意义。

脉紧是寒邪侵袭表位所致,寒邪袭表,本应病表病伤寒证而现脉浮紧有力之实象,但由于病家素体津血不足,故而迅速产生紧脉—浮虚脉一迟缓脉的转变。

此即中风证或中风病之病入病传路径。如上所述,“荣缓则为亡血”,此处“亡”乃减少、削弱、衰退之意,而非消失亡佚(同理,《伤寒论》中“亡阳”亦是阳气减少、削弱、衰退之意,亦非消失亡佚),即“中风”必须有“亡血”之病机基础,六经中风证病家营血都必然亏虚,是以《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有“(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之定论。

缓,舒也。(《广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证的内涵(胡希恕讲稿)
《伤寒论》六经病中头痛条文辨析
本刊精选|仲景微汗法刍议
【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90---93
方证辨证论 (一)
夜读伤寒18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