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瘀血证的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三)

【辨证论治】

一、辨证

(一) 要点

1.辨瘀滞病位:血的运行无处不到,故人身各处,举凡脏腑经络、头面胸腹、四肢百骸均有血行瘀滞的可能。形成瘀证后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可借此以辨证,确定病位。如血瘀上焦则证见发脱不生、喜忘、胸背肩膊刺痛、目视不明、烦躁;血瘀中焦则证见脘腹刺痛、腹中胀满、胸胁疼痛;血瘀下焦则证见少腹硬满刺痛、谵语如狂,或大便色黑;血瘀于四肢肌腠则证见四肢肿胀、刺痛、颜色青紫,或有红斑结节,或时有寒热;瘀阻心脉则出现反复发作的心前区刺痛甚至剧烈绞痛;瘀闭肺脉则出现咳嗽、咯痰、喘促、唇舌青紫;瘀阻经络则证见肢体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甚至瘫痪等。

2.辨病性寒热:瘀证的寒热,与导致血瘀的原因及原发疾病有密切关系。热证血瘀主要由热邪、温毒等病因所导致,常见于外感热病及内外痈证。除瘀证的表现外,主要有发热、口渴、面红目赤、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热证的症候同时存在。寒证血瘀主要因感受寒邪而引起,多见于血脉及肢体经络的瘀证。除瘀证的见证外,兼有畏寒喜暖、得热症减、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缓等寒证的表现。

3.辨虚实偏盛:单独的瘀证,一般属于实证的范畴。由寒邪壅滞或热邪薰蒸所致的瘀证,均表现为实证。瘀证的虚证是指由于气虚不行、津亏不运及阳气衰微所导致的病证;以及瘀证日久,伤耗正气,兼见气、血、阴、阳亏虚的情况。所以严格说来,瘀证的虚证属于虚实夹杂的病证,虚指气、血、阴、阳的亏虚,实即指瘀血阻滞。

(二) 证候

以前对瘀证的证候无统一的分类,《医林改错》主要采用方证结合的方法将常见瘀证进行归类。《血证论》则按血瘀的部位而分证。在更多的书籍里,瘀证的内容散见于多种病证中。为了便于辨证及选择恰当的治法、方药,在此采用病性与病位相结合的方法,将常见的瘀证分为寒、热、虚、实四大类,其下再按部位分列证侯。

寒证血瘀

[瘀阻心脉]

1. 症状:心胸痹闷,时而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有时痛引肩背,得温疼痛减轻。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

2. 病机分析:心脉瘀阻,血行不畅,因不通而引起心胸部刺痛。本证常因感寒诱发或加重。正如《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刺痛、部位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均属血瘀的征象。因受寒而发或加剧及得温痛减为属寒证的表现。

[瘀痹经络]

1.症状:肌肉、筋骨、关节等处疼痛、麻木、重着,关节屈伸不利,或固定于某些关节,或在多个关节游走发作。苔白薄,脉弦涩。

2.病机分析:由于感受风、寒、湿等外邪阻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证,正如《景岳全书·风痹》说:“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在气血运行不畅这个共同病变的基础上,因感邪偏胜的不同;症状的表现也略有不同。因寒邪凝滞收引,寒胜者以疼痛为主;湿性粘腻重浊,湿胜者以麻木重着为主;风性善行数变,风胜者表现多个关节游走疼痛。

[瘀闭血脉]

1. 症状:患肢疼痛、麻木、乏力,活动后疼痛加剧。局部皮肤苍白,触之发凉,喜暖怕寒,遇冷加剧。瘀闭下肢的血脉时,还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薄,脉沉细。

2. 病机分析:正虚感寒,瘀血阻闭肢体血脉为基本病机。血瘀不通而出现疼痛。血行不畅,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故肢体麻木、乏力、活动后疼痛加剧以及间歇跛行。而皮肤苍白、发凉、喜暖畏寒等症,均属寒凝血瘀之象。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瘀血致病
痹病
“痰瘀互结”病机杂谈 小议中医方剂功效表述模糊、混杂之现象 一例重症荨麻疹伴高热的中医治疗思路
256经来骤止
久病必有瘀 怪病多属痰
失笑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