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衰

患者:刘某,湖北武汉人,女,73岁,

因“反复活动后气促30余年,再发伴双下肢浮肿1周”就诊。患者30多年前因气促、胸闷曾于外院就诊,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平时一直服用倍他乐克、华法令等药控制病情,气促间断发作。有一次患者因天气变化受凉,出现气促加重,伴有胸闷,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浮肿,自服利尿药后仍不能缓解,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来诊症见:精神不振,乏力,倦怠,气促,动则加重,心悸,口干,纳差,大便少,尿少。舌质暗红,苔少,脉细促。

中医诊断:心衰病,证属气阴亏虚,血瘀水停;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

方用:

太子参 麦冬 五味子 葶苈子

莱菔子 黄芪 丹参 红景天

生地黄 赤芍 龙骨(先煎)

牡蛎(先煎) 炙甘草

共7付,水煎服,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温服。

初次复诊:患者气促、心悸较前减轻,仍口干,纳差,小便较前增多,大便通,双下肢浮肿减轻。舌质暗红,苔少,脉细略数。

考虑上方利水消肿,可致津液亏虚则口干,纳差。在原方基础上加以石斛,麦芽。7剂水煎服。

再次复诊:患者双下肢浮肿明显缓解,偶有活动后气促,口干,纳差改善。舌质暗红,苔白,脉细滑。予前方去葶苈子、莱菔子,嘱患者继续服用7剂。

接下来随访患者病情稳定。

心衰的临床表现多见气促,胸闷,心悸,不能平卧,肢体浮肿等症,其基本病机多为本虚标实,心气亏虚,心阴、心阳不足为本,血瘀,水饮,痰浊为标,虚实夹杂。结合本病以气阴亏虚为本,血瘀,水饮为标。治疗上予以生脉饮加减益气养阴,葶苈子、莱菔子行气利水,丹参、红景天、生地、赤芍活血化瘀,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全方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法,使正气得补,水饮,瘀血自消,切中病机,机体可复。

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辩证治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我是徐老师,您身边的心脑血管专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里留下@徐老师小助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州市立医院古中医门诊病案分享—心衰病案三则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辨证及经方
许公岩: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辨证论治·365医学网
小柴胡汤治疗脾虚湿热证
舌像分析:咳嗽半年,口干
朱良春教授辨治不明原因发热验案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