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脊液检查结果怎么看?指标为何有升降?
userphoto

2023.09.30 河北

关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看这3个生化指标


脑脊液检查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细胞学等方法对脑脊液进行检验,脑脊液含有一定的细胞及化学成分,病理情况下,被血脑屏障隔离的物质可进入脑脊液循环,导致其成分发生变化。

而脑脊液检验可了解这些变化,帮助进行疾病诊断,笔者总结临床常用的化验指标并举例说明,从书本走向临床,以便帮助大家更快更准确地定性诊断。

我们先看一个病例:

患者男性,32岁,以“反复头痛2个月余,意识模糊2天”为主诉入院。

入院前2个月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初为间歇性双颞侧部搏动性头痛,无发热、肢体无力、抽搐等,自服止痛药头痛可改善,头痛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及程度逐渐加重,呈全头持续性胀痛,并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8.5℃,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初为干呕,后为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

入院前2周,患者就诊当地县医院,查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腰穿脑脊液检查:细胞数70×106/L,分类:多核细胞15%,单核加胞85%,蛋白0.8g/L。氯化物118mmol/L,糖2.0mmol/L。

胸片示右上肺陈旧性病灶。拟诊“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异烟、利福平、吡嗪酰胺、甘露醇、呋塞米”等治疗,患者头痛症状仍逐渐加重。入院前2天出现意识模糊,痰多。

体格检查:T 38.4℃,P 98次/分,R 20次/分,BP 118/7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及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昏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眼底: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四肢肌张力正常,疼痛刺激四肢可见抬离床面活动,肌力检查欠合作。腱反射对称正常,双侧病理征(-):颈抵抗明显,颏胸距4横指,双侧Kernig征(+),余检查欠合作。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12.58×109/L,N 80%,Hb 136g/L,RBC 1.75×1012/L,PLT 205×109/L。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大于400mmH2O,外观清亮,细胞数250×106/L,多核细胞10%,单核细胞90%。

潘氏试验(+),蛋白1.2g/L,糖1.0mmol/L,墨汁染色找到新型隐球菌(见图1),革兰染色涂片未找到细菌,抗酸染色未找到结核菌。

新型隐球菌计数50×106/L,脑脊液病理涂片少量炎症细胞,未找到瘤细胞。

胸部CT平扫:右上肺陈旧性病变,双下肺炎症。PPD(1:2000)试验(+)。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头颅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双侧额颞顶部脑膜局限性稍增厚、强化。

图1 脑脊液墨汁染色
可见新型隐球菌,而且部分处于分裂状态

诊断:①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②肺部感染。

治疗:给予置胃管,20%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注射用两性霉素B小剂量5mg/d开始,逐渐加量至40mg/d,氟康唑注射液首次800mg/d,而后400mg/d,氟胞嘧啶片6g/d联合抗真菌治疗,以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盐酸氨溴索化痰,营养支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从这个病例中得知该患者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结合其脑脊液的化验结果,学习一下常见脑脊液临床化验指标。


常规

1.外观: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轻度的颜色改变可通过在白色背景下比较脑脊液样本和水而判断。

  • 当脑脊液内红细胞数大于200/mm3时,脑脊液呈雾状稍带粉红色。

  • 红细胞数达1000-6000/mm3时,脑脊液呈粉红或红色。离心或静置脑脊液样品可以出现红细胞沉积。

  • 当白细胞数大于数百个或数千个时,脑脊液呈不透明状或浑浊呈毛玻璃状(米汤样),毛玻璃样多为化脓性炎症。

  • 脑脊液呈红色时可做三管试验区别穿刺损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 穿刺损伤者第二三管样本颜色依次变淡,而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三杯颜色均匀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数小时后红细胞溶解,上清液呈粉红色,静置一天后变为黄色(脑脊液黄变)。而穿刺损伤者脑脊液样本立即离心后上清液清亮无色。

  • 椎管梗阻,当蛋白质含量大于10g/L时,脑脊液呈黄色,离体后自动凝固如胶冻状,称为弗洛因综合征(Froin syndrome)


2.细胞:正常成人脑脊液白细胞数:0-5×106/L,多为单个核细胞,6-10×106/L为界限状态,>10×106/L即为异常。

用玻片离心法进行细胞学检查,通过脑脊液样本离心、微孔过滤,并进行Wright-Giemsa染色后镜检,可以辨认并进行细胞分类和发现肿瘤细胞、病原菌。

  • CNS化脓性感染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

  • 病毒性感染可见淋巴细胞增多。

  • 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性细胞反应。

  • 脑寄生虫病时不仅细胞数升高,而且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呈无菌炎性反应及红细胞引起的单核吞噬细胞反应,4-5天后出现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后者在出血后数周甚至数月仍可查到。


生化

1.葡萄糖:正常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为2.5-4.4mmol/L(50-75mg/dI),也就是血糖浓度的1/2-2/3。

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低于2.25mmol/L时为异常。静脉注射葡萄糖后2-4小时脑脊液葡萄糖浓度达到稳定,而血糖降低时,也存在同样的延迟效应。所以检测糖时该同抽取脑脊液和血液,而且最好是空腹状态。

  • 脑脊液葡萄糖浓度明显降低常见于结核性、真菌性脑膜炎。也可见于脑膜癌病。

  • 脑脊液葡萄糖增高见于糖尿病患者。

2.蛋白:

1)蛋白定量:成人腰穿脑脊液蛋白正常值为0.15-0.45g/L。基底池脑脊液蛋白正常值为0.10-0.25g/L。而脑室脑脊液蛋白正常值为0.05-0.15g/L。

这种差异反映了脑室到腰池的血脑屏障对蛋白通透性的梯次变化。脑脊液蛋白升高提示室管膜和脑膜存在病变。

  •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蛋白随红细胞同时溢出,其比例约为1mg蛋白/1000红细胞。由于血液对软脑膜的刺激,脑脊液蛋白可能要比这一比例升高数倍。

  • 细菌性脑膜炎时,由于脑膜血管通透性增大,蛋白可达到5.0g/L以上。

  • 病毒性脑膜炎时,蛋白通常为0.5-1.0g/L,有时可达到2.0g/L以上,但也可以正常。

  • 结核性脑膜炎多数也可达1.0g/L以上。

  • 脑室旁肿瘤可以降低血脑屏障的作用,使腰穿脑脊液蛋白量达到1.0g/L以上。

  • 少数吉兰-巴雷综合征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病例,脑脊液蛋白值可高于5.0g/L。

  • 蛋白质含量降低(<0.15g/L)见于腰穿或硬膜损伤引起脑脊液丢失、营养不良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症。

2)蛋白电泳:脑脊液蛋白电泳的正常值(滤纸法):前白蛋白2%-6%,白蛋白55%-65%,α1球蛋白3%-8%,α2球蛋白4%-9%,β球蛋白10%-18%,γ球蛋白4%-13%。

  • 前白蛋白在神经系统炎症时降低,在脑积水和CNS变性疾病时增高。

  • α球蛋白增高多见于CNS感染早期。

  • β球蛋白增高可见于动脉硬化和退行性病变等。

  • γ球蛋白是脑脊液的免疫球蛋白,其增高多见于CNS感染、脱髓鞘疾病和脑肿瘤等。

3)免疫球蛋白:目前仅知道少数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IgG。
  • 在多发性硬化、神经梅毒、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慢性病毒性脑膜脑炎等疾病时,脑脊液IgG升高,占蛋白总量的12%以上,但血浆IgG并不升高,提示这些免疫蛋白来自神经系统。

  • 血浆中球蛋白的升高会引起脑脊液球蛋白一同升高,因此,脑脊液中球蛋白升高时蛋时蛋能出现个不续的条带是神经系统合成免疫球蛋白的标志,称为寡克隆lgG带(oligoclonal bands,OB)

  • 脑脊液IgG指数、24小时IgG合成率的测定以及寡克隆IgG带对诊断多发性硬化有重要价值。

  • IgA升高见于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及神经梅毒等。

神经节苷脂抗体在脑脊液及血清中的水平有助于周围神经疾病如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及不同亚型吉兰巴雷的诊断及鉴别。抗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脊液中抗NMDA受体抗体水平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3.氯化物:正常脑脊液中氯化物为120-130mmol/L,较血氯水平高。

  • 氯化物降低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

  • 病毒性脑膜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等氯化物可无显著变化。


病原学检查

革兰染色可以检测细菌、真菌等。适当的染色条件下偶尔可以发现抗酸杆菌。新型隐球菌一般用墨汁染色。隐球菌表面抗原检查已成为检测隐球菌感染的常规手段偶尔可能因为高滴度风湿因子的影响出现假阳性反应,但总的来说较常规墨汁染色更为可靠。

脑脊液密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对神经梅毒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均很高,依赖螺旋体抗原的检测特异性更强,可辅助排除假阳性结果。


参透压和其他成分的改变

脑脊液和血的渗透压相等(295mosmol/L)。当静脉注射尿素或甘露醇等药物引起血浆渗透压增高时,脑脊液的渗透压随之增高,但有数小时的延迟期。在延迟期中,血浆相对高渗,以便脑组织脱水和降低脑脊液容积。

神经系统疾病时离子浓度无特异性改变。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脊液氯离子浓度降低,但这不是特异性改变,而是低氯血症在脑脊液中的反应。

脑脊液对于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尤为重要,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明确疾病类型,有助于早期诊断,早用药,为患者减少痛苦。

参考文献:

[1]张健.脑脊液检查结果的临床解读.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04).

[2]赵翠,程国强.新生儿脑脊液检查研究现状及结果解读.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脊液检查
【诊断学总结】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验
脑脊液检查与分析
医学检验手册
脑脊液 百科名片
【科普】脑脊液常规、生化标本采集及临床意义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