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战国之世,“大鱼吃小鱼”兼并甚是激烈,春秋时期的140多个国家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几十个了。幸存的各国也都无可避免的卷入了兼并的漩涡之中,或为兼并他国,亦或是为避免被他国兼并的命运,列国纷纷掀起了一场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变法图强运动。可结果却天差地别,有的变法昙花一现;有的变法虽然让国家一定时间内有所强盛,可最后还是在旧贵族势力反扑下以失败告终,终不能长久;唯独秦国变法即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又得以长久的坚持下去,其变法改革的果实没有被掠夺。韩非说:”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秦法未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1、商鞅的变法适应了秦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潮流

战国初期,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原列国先后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秦国地处西垂雍州之地和戎狄相接,中原列国把秦国当作夷族看待。《史记·秦本纪》说:“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孝公即位后说:“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商鞅变法时“除井田,民得买卖”,才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可见秦国当时尚未完全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而生产力的发展,中原各国已进入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吕氏春秋·审分》记载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商鞅的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正适应了秦国当时社会转型的需要。故而能快速促进秦国的飞速发展,《战国策》说:“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商鞅变法时,秦惠文王还是太子、至惠文王即位变法已在秦国进行十多年了,惠文王是商鞅变法的见证者,他见者了商鞅变法为秦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秦国的富强最大受益者自然是秦国国君,因而惠文王即位后不可能自损利益而废除新法。


2、商鞅变法是对社会的一次全面深入的洗礼

战国时期列国的变法中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甚至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无疑都使得国家兵革一时强盛,但不久之后就被打回原形了。究其原因与其变法的深度广度是否彻底有关,魏、楚、赵的变法主要集中在强兵的改革上。与列国变法相比商鞅变法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是一次全面的社会大洗礼。


政治上,实行县制,推行连坐法,加强了国君对各地和人民的掌控;经济上,废井田,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加强了经济的发展。军事上,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在抑制旧贵族的同时又使国人勇于公战。思想文化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禁止游士游说,以利于统一思想和变法的深入进行。经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为之大变。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史记-商君列传》说:“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为保证法令的严格执行,各方面又颁布有严格的法令条文规定,这些法令规定共同构成了秦国一整套的法律制度。如果要废除变法可谓是前一发动全身,那个影响可是很多的。


3、商鞅变法时间长法令深入人心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时间之长是列国变法无可比拟的。变法是一次对人民过往已有的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人性趋于守旧,新的改变要再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必然需要时间的沉淀。如果以公元前359年,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是为变法之始,至公元前338年商鞅被惠文王车裂,前后历时二十一年,足以去旧习使人民接受新法了。《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战国策.秦策》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孝公死后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出逃要住宿,店主说“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此皆可见商鞅变法已深入秦国人心,要废除商鞅之法并非易事了。


4、秦国选贤任能的客卿布衣将相制度

变法最大阻力则来自于既得利益的旧贵族,旧贵族图谋侵吞国家财富、削弱国君权力,自然和国君有利益冲突,国君为掌握大权继续推行商鞅之法削弱旧贵族。在人才选拔上,秦国用人不为秦,孝公之后历代君主都能选贤任能。大批来自山东列国的士人在秦国成为客卿得到了任用。这些人大多是布衣平民,在政治上原本没有地位,经济上也无产业,以一己之才得到重用。他们的任免完全取决于国君,自然需要尽力为秦国谋利,他们在秦国没有旧贵族那种错更复杂的利益关系,因而和秦国有着一致的利益。秦国国君在重用这些来自各国的人才时,又进一步抑制了本国旧贵族势力的发展。


5、商鞅之死非旧贵族的反扑清算

《商君列传 》记载,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后商鞅被车裂。又因商鞅变法曾和太子产生过矛盾,《史记·商君列传》:商鞅以“太子,君嗣也,不要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后人往往把商鞅的死认为是旧贵族反扑的结果。从历史上来看,商鞅之死根本原因应当是商鞅功高震主威胁到了惠文王。据《战国策·秦策一》说:“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如果说是旧贵族反扑,损害他们利益最大的当是商鞅之法,商鞅即死他们就应该想尽办法废除变法,进入秦国权力中枢。然而,商鞅虽死,秦法未废,秦国君主重用列国人才,秦旧贵族依然无可用,可知商鞅之死不应该视之为旧贵族的反扑清算。因而就不能以商鞅个人生死来论其变法的存废问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鞅强秦的道与术
商鞅变法,除了助秦兼并天下外,还将一种性格锻造在秦人中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
商鞅之死——一个延续千年的历史悲剧
立木为信——读《商君列传》后感
为秦“开帝业”的商鞅,为何却被司马迁评价为“天资刻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