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西人文:梧州六堡茶你识饮,但你肯定不知道六堡的名字怎么来的

广西的地理环境,气候都很适合种茶,现在很多县都种植有茶树,并且根据各县的情况,每地种的茶都有所不同,也就形成了各地不同的茶文化,茶产品。

如昭平绿茶、梧州六堡茶、百色红碎茶、桂平西山茶、凌云白毫、资源云雾茶、横县茉莉花茶、桂林桂花茶,覃塘毛尖,等等,各种茶各有特色。品种太多,产地太多,你要说广西哪里的茶最好,这就有很多种答案了。

如果说要写广西的茶文化故事,那就不能笼统写“广西茶”,这很宽泛,那得分门类别的一一介绍这才对得起当地所产的茶。

六堡茶砖

早几天路过朋友店,打个招呼就进去转转,光坐着聊天也没意思,朋友就搞起了功夫茶,顺手在茶柜里拿了一包没开封过的砖茶,喝了觉得还行,拿起包装一看,六堡茶!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在众多的广西茶中,梧州六堡茶算是传播较广泛的一种茶了,梧州市特产,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六堡茶因其独特的品质,有着特殊的“中国红”文化寓意,以及悠长的历史性,据说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还被列为当时全国二十四名茶之一,成为进贡朝廷的贡品。所以被评为名茶,于是,六堡也就被誉为历史名茶之乡

据考证,在六堡茶发源地,苍梧县六堡镇当地种茶的历史有1500余年,但是由于历史的记载习惯,文献中找到的记录很少,也就不能详细了解六堡种茶的历史了。

六堡茶

网上翻了很多文章,千篇一律的都是提到梧州六堡,除了茶,就只有茶了。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茶,是六堡的名片,是六堡的烙印,是当下社会经济生活的重点,做好“茶”这篇文章,才是地方发展的根本。

至于茶文化以外的东西,不是重点,知道,不知道也无关紧要。

那六堡这个地方,除了茶,真的就没点历史故事讲讲吗?当然不是,比如,六堡,什么时候开始叫六堡的?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

一讲,就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了。

六堡门牌楼(网络)

六堡这片区域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种茶的,没看过相关文献,反正据大家说有1500余年的历史,那就随大流,人云亦云,跟着据说了。

但这里的茶什么时候叫六堡茶的呢?也有1500余年的历史吗?那就不一定了。

首先说,堡,作为地名广泛使用,是在宋代。先不说当时的“堡”和后来的“堡”有着意义上的区别,就说宋代始于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的黄袍加身,照这算,至今也才1060几年,所以,“六堡”这个地名的历史肯定没这么长。

宋元时期的文献缺失,那时代地方的行政区划也无从考起,就不提了。但到了明代,区域的行政划分就有了明确的记载了。

明太祖上位,推行了府州县志,州县以下根据不同的地情,各地又设乡堡甲村,乡都里图之类,这些行政单位的名字虽然不同,但实际上就和今天的镇乡村屯队差不多的,都一个意思。

这“堡”,就不是简单指一个城堡,一个堡垒,一个军事驻点了,而成为了一个行政区域的单位。

苍梧县六堡

明代的苍梧县,主要实行“乡图堡甲村坊”制度。

在洪武初年的时候,由于大明官府刚接手地方,为了管理,在一些“蛮地”推行了屯田制度,说白了,就是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实行戎边政策,把军队散在一些容易起乱的地方驻防,以镇摄一些土官。

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苍梧县就执行了这套制度,以二百二十名军士,分为五屯,每名承受二十亩田。这些军士集中驻守,生活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堡”。慢慢的,“堡”也就慢慢成为了区域的行政中心。

驻守军兵有了,家属也有了,这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一个村庄,一个城镇的发展过程。

那苍梧县明代的时候,分为县城一乡,在野十一乡,共十二个大的厢里行政区域,即:

在城里,共十一坊;

大江北(即今天浔江以北)共六乡,下辖十一图,十五堡,一洲,二十四甲,七百一十村:

平政乡,共一洲六甲;

安平乡,共六甲;

多贤乡,共六堡;

东安乡,共五堡,五闸;

浔阳乡,共四堡二甲;

思甲乡,共五甲;

大江南(即今天浔江以南),共五乡,下辖九图,十六堡,一洲,一市,六甲,三百三十村:

平乐乡,共三堡一洲一市;

吉阳乡,共五堡一甲;

冠盖乡,共五甲;

长行乡,共六堡;

须罗乡,共三堡。

在苍梧境内设置行政区划,明代官府从民政角度来说,主要设了乡都里图这样的行政,但又因为实际执行的时候,又是根据戎边需要而设的堡甲,所以,就形成了一般官府民政和官府军队两套行政区划的冲突了。

如果按正常官府民政那一套来说,一般设一个居民点,起名是随机的,命名方法很多,山势地形,民风民族,甚至风水,人心情之类,那起的地名就是五花八门了,如东平乡,安平乡,冠盖乡,李村,柴岭,江皮甲之类,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但如果按军队那一套来设置地名,可就没那么多的花花肠了。就像前面提到的,在苍梧的屯田制度中,二百二十个官兵分五屯,那就是四十四个官兵为一屯,等于分五个小队,一个小队在一个屯,一队在哪,二队在哪,等等,那他们的驻点设为“堡”,那就是一队的堡,二队的堡,之类。

最后也就是头堡,二堡,三堡之类数字堡地名的由来了。

也就是这样,在苍梧县的范围内,好几个乡都有这样的数字堡编排,如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上三堡,下三堡,上头堡,下头堡,上二堡,下二堡,上堡,中堡,下堡之类的地名了。

因为每个乡都有每个乡的事,加上当时的交通环境,各乡都这样一二三,上中下的命名各自管辖范围的“堡”也是很正常的,不存在什么冲突与混乱。

就是这样,今天广为熟知的六堡茶所在的“六堡”就是这么编排出来的。

在明清时期,六堡茶所在的范围,隶属于多贤乡,多贤乡范围就分为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

那问题来了,苍梧县境内这么多的数字堡,地形地貌,气候水土也大同小异,按理说能种植茶树的地方应该很广泛,品质也不会比六堡茶差到哪去,那为什么今天出名的偏偏是六堡的茶,而不是头堡的茶,二堡的茶或是其他地名的茶呢?

这就得说六堡的环境位置了。

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没去过梧州市苍梧县六堡,连梧州也只是在市区转过一圈街,但在看苍梧的古地图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整个苍梧县,其他地方都是密密麻麻布满了地名,只有六堡这范围,几乎是空白,只有一些山的图形。

只能说六堡太山(白话:山卡拉,山区)了,这地方,山多水少,开来种田了,效果不大,但这些山并不高,这种山坡缓坡正好是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所以聪明的古人就在这里发展种茶业。

于是,这里成为了梧州境内种茶,产茶最多的区域,发展时间长了,多贤乡六堡的茶也就成为了地方的名产。如地方志中就记载了苍梧县的两种茶:

一就是多贤六堡的茶,味厚隔夜不变;二是长行虾门涌的虾门茶,色香味俱可,只是稍薄。

多贤乡六个堡的大概位置图(清末)

到了清末,因为各种原因,地方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苍梧县的数字堡几乎都被改名了。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苍梧县的行政改革中,全县分七个区,其中把多贤乡改为夏郢区,其中六堡成为了六堡乡,而一到五堡则基本被改名了。

放眼整个苍梧,曾经的三十一个数字堡,也只有这个“六堡”作为比较大的建制被保留下来。

到民国三十六年,又撤销区的建制,七个区又拆分为三十七个乡,六个镇。由此,六堡所在区域单独出去,成立了六堡乡,从此,六堡这个产茶区独立成为一个建制,虽然历经了后来几十年的撤撤并并,但基本上整体的延续到今天。

原多贤六堡大概位置图

当然了,六堡的茶山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积淀,地方的历史人文故事肯定不止这个,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仅仅喝了一次六堡的茶,还不知道正不正宗,所以也就写了这么几个字。

不知什么时候能去参观一下,喝上二两正宗的六堡的茶,正式的品味六堡的故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奇功效六堡茶
从历史中走来的六堡茶
华南名茶(五)
六堡茶
六堡的地名及其茶叶产销运的历史轨迹
六堡镇,擦肩而过的那些旧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