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何人从30岁开始,都必须面对三大终极问题
三十而立大家都看过,很多人都欣赏顾佳。
不是因为她三十岁就过上了大家都羡慕的江景豪宅生活,家庭和睦,孩子可爱,更有豪华太太圈资源,而是因为,在三十岁之前就清醒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同时还能兼顾家庭和事业,这个女人的自我清醒和规划十分少见。
具有独立人格和主见,并具备相应的行动力,是一个女人最为重要的素养和能力。
为什么呢?因为从人的发展阶段特征而言,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应该去完成和达标的要求,不同身体阶段所赋予人的能力不尽相同,如果能够充分运用每一个阶段的各个要素,取得成功其实是不难的。
从前慢,我们都遵循着传统的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
如今快,人人皆都有一种快速追赶却一直望尘莫及之感。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距?时代变化是其一,人对自己的认知与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这个时代生存的人,身心不可能不披挂一些基础技能和认知能力。
根据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如果想要避免30岁之前混日子,35岁以后不甘心的人生悖逆循环,就应当从构建宏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以较为理性的方式认识自己,从而为自己的理性超越奠定良好基础。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纳为三大终极问题。
正是这三大问题构成了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全部内容。因此无论任何人,只要将这三大阶段认真对待并处理得当,并给出回应,才能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并不再陷入结构化冲突中。

第一大问题,大多数人类必然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生老病死,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根据阿德勒的理论,除非我们全力以赴地借助地球资源,否则我们终将受制于周围的环境。因此,作为个体,我们必须强健体魄、发展心智,不断延续后代并坚强地活下去,从而使我们的文明得以延续。
这样宏大的命题看似与个体无关,但却是每个人终生都无法回避的,而每一个社会人的行为就是个体对人类生活状况的回应。
阿德勒这一观点启示我们:无论个体多么渺小,在个体的心中,都必须对“何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和生活”有非常明确而唯一的答案,那就是,努力生存并让生存变得美好。
并且,每一个个体的答案都应基于同样的现实,那就是:我们是人类的一员,人类是万物的一员,我们共同拥有着这唯一的蓝色星球。

在此宏大理念基础上,因为人类的渺小和地球生存环境中的各种潜在危险,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循一定规则并修订自己的行为,这就让长远眼光的树立,和可持续的行为理念变得十分重要。
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不仅实现个人的美好生活,进而实现全人类的福祉。
换算成我们的个体人生,很大概率上,人们不太可能找到完美答案来化解所有的问题,但人们可以竭尽全力找到一个非常接近的答案,并且在生活中不断修正它。
第二大问题,人类彼此相互联系,没有谁是孤立存在的。
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孤立的,并不息息相关。但实际上,单一个体绝无可能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一个人如同鲁滨逊一样孤零零地生活并试图自己独立解决各种问题,那么社会不会进步,时代不会发展,等待单一个体的只能是死亡和凋敝。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和借助他人的力量,从而弥补自身的局限和弱点,最后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无论是个人幸福,还是从人类总体幸福发展考虑,个体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其实就是不断构建自己与周边其他个体的伙伴关系。

当我们跳脱出生活的框架从更为宏大的角度看待问题时,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必须生活在与他人的广泛联系之中,一旦隔绝就相当于自取灭亡。
与他人构建联系,这一命题无论是生存还是情感角度讲,都与一个更为伟大的问题有关系,那就是在地球上我们个人乃至人类社会的存续,都必须仰仗于族群而存在,我们必须依赖于彼此合作这种关系。

第三大问题,社会由男女两性构成,人人都必须处理好各自的婚姻关系。
在个体依赖社会整体存在的前提下,社会分为男女两性。而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面临并解决好爱情和婚姻这两个问题,并且,人人都终将受制于这一最大的现实问题。
一个人越早明白要经历爱情,并为经历爱情做好各项身心准备,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就更可以从容应对并得到最佳答案。
如果越早明白爱情之后就是婚姻家庭生活,并及早为此做好婚姻关系的处理和家庭生活模型构建,就越能在真正经历这些的时候做到得心应手。
虽然人的一生的确是以年龄来划分的,但其实人所面对的三大问题,无非就是生存、合作、婚姻这三个要点而已。从个体心理学研究角度来看,这三大人生问题就是最为重要也无可回避的三个人生主题——职业、社交和两性

无论你如何彷徨和迷茫,其实都只是处在这三个问题的困扰中,而我们在追问人生意义时,这三个问题都是绕不开的。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成长期能够尽早明白这个人生结构,并有目标的规划并加以训练,那么在真正面临这三大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出现30岁之前混沌,35岁之后迷茫不甘的情形。
跳出自己平庸而狭隘的生活圈子和细节,从更大的生活视角,把世界与他人,把生命的前中后各个阶段囊括进去,并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从而实现更广泛深入的构建,努力实现在群体的流动中,迸发出自身的能量与智慧,从而在为人类福祉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谓30岁以前,35岁之后,其实只是一个时间概念。
如果不具备宏大的生活观、世界观,不把自己放在长远基准线上加以梳理和衡量,一直在蝇营狗苟中沦陷就成为必然。而这样的生命困扰,其实并不具备宏大意义,自然也就无法激发个体潜能,个体的不成功不顺利,将理所当然。
所谓结构化冲突,不外乎如此。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Pappas, S. (2010, October 10). Even Grown-Ups Need Security Blankets. LiveScience.
[2]Alfred Adler, translated by Zhou lang. what does life mean to you [M]. International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为何自卑?《自卑与超越》带你找到答案
阿德勒到底讲了什么?
如何理解孔子这句话?北大教授胡军动情论生死
人,为什么活着?生命有意义吗?
赋予生命真正的意义——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如何从自卑走向超越?三分钟读懂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