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孔道鉴定(桯钻VS管钻)

  诸位同学,玉友感恩节快乐,首先方老师在这里祝你们感恩节阖家团圆,平安吉祥,这一期我们通过文字的方式又见面了,在上一篇的文章中我们重点的讲解与学习了古玉孔道鉴定以及打孔的五种方式(如下图),我相信认真学习的朋友,对于古玉孔道的形成方式,已经有了一定深度上的认知。

(古玉孔道形成以及打孔的五种方式)

  那么我们这一期的学习重点,主要是放在古玉孔道形成的工具上面,古玉孔道学习就像开车一样,炫技有很多,有漂移,有瞬间弹射等等,但是这些属于车技,和古玉孔道的五种方式一样,属于技术范畴,车动力本质范畴就属于手动挡和自动挡两种,那么古玉孔道也是,孔道工具本质范畴是(桯钻VS管钻)两种。

第一种(桯钻)

(清代李澄渊绘《玉作图》)

  桯(ting)钻,也称为桯具,桯,古语中又称为锥等工具的杆子或短木,桯具因其制作容易,操作方便,称为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上使用最为悠久的制玉工具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钻木取火使用的工具便是(桯钻)。

(文化期磨玉及钻玉工具)

(桯具单打特特征)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文化期磨石钻孔工具有所放大,但是其工作原理和弓桯是一致的,这里诸位同学要注意听,注意两者之间对比: “ 顶盖,中间绳子拉倒,底部钻头放置于已固定的古玉表面,通过弓绳的旋转产生桯的运转动力,通过顶石的向下压低,起到深入研磨的工作效果。”

成熟期桯具

(单面桯钻效果)

(单面桯钻工痕)

   通过以上桯钻研究以及馆藏玉器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使用单面桯具的打孔孔道具有,螺旋纹旋转逐步缩小的特征(这是因为桯具头小尾大),桯具与孔道之间的工痕关系一定要牢记。


(桯具双打特征)

  桯具在工具没有变换的前提下,通过正反两面双打的技术上的操作,就会形成上面我们所见的这张图,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双打的口沿部分或内里螺旋纹好像不太明显,这里要注意留心听了(下面讲为何没有螺旋纹重点原因)

(红山馆藏玉器,桯具双打肉眼不可见螺旋纹)

(红山馆藏玉器,桯具双打肉眼不可见螺旋纹)

   首先,我们确定桯具一个重要的点,孔道外扩大而内小,这是桯钻具有极高识别度的特征,不管双打还是单打,第二,螺旋纹为什么有的有,有的没有,这是第二个问题,这里涉及到另一个工具(扩宽研磨棒)。

(孔道研磨工艺)

   古代匠人将古玉进行桯具打孔后,特征分别为,单面孔(研磨与未研磨),双面对打(研磨与未研磨),研磨棒可以将孔道的打磨的非常细腻,使孔道玉器具有更高的审美温润,但随之,孔道螺旋纹便会被研磨殆尽,这里诸位同学要注意区分。

第二种(管钻)

(清代李澄渊绘《玉作图》)

  古代较为常用的孔道第二种工具,管钻,也可以称为管具,管具的工具原理和桯的工具原理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实芯一个空芯),那么两者之间因为工具的不同,那么与玉接触,古玉工痕也是必然不同,区分两者灵活应用对照与鉴定。

管钻工具

  管钻工具的使用方式与桯具基本一致,采用绳带穿孔或者捆绑拆绕的方式,通过弓管的运动,向下研磨达到取料成孔的特征,以上讲的比较详细,这里就不再附赘。

管钻工具对打痕迹

管钻对打芯料部分

套管双打解剖特征

  因为前面对于桯钻的讲解,是由单面向双面讲解,这里我们从双面向单面去推算,反向学习,如上图可见,管钻,因管钻工具呈现管形态笔直状态,所以古玉所产生的孔道痕迹,也必然是直线,这和桯具的外大内小就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也是两者区分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同学们这里要深刻记住。

    春秋战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壁类,琮类器物基本上都是采用套管成胚的制作形态,管具研磨玉器具有正圆,上下孔道壁保持直线宽度等审美优势,这是桯钻所不能具备的。

   通过对管具双打的学习,我相信只要认真听认真看的同学以及玉友,进行自鉴古玉孔道是完全可以做到区分鉴定的,再融合上一篇文章孔道的五种方式,基本上古玉史上出现过的孔道都能做到精准的鉴定,下面我们再深度的学习单面打孔。

   还有一件器物,特别特别的有意思,这件器物就是 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老改件,可以清晰地看出杆式钻具加工孔洞的现象特征,这件器物作为标本存在的话,没有纹饰,但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这是一件老改老的解剖器,更有意思的是,一个具备了两种工具特征。

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老改件

  文章的最后和诸位好友们闲聊两句,昨天在朋友圈和诸位挚友们讨论了一个话题,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往何方而去,也有朋友回复说,这是小区保安的灵魂三问:“你是什么人,你从哪里来的,你要到那里去。”  也有建议我去寺庙修佛,也有建议我去山庙修道的,也有让我去终南山陪他打坐的, 我呢,抛出这个话题,我是觉得,你无论是政界名流或是商界翘楚,还是市井小民,每个人都有权利探索生命的真谛,那么作为我们古玉收藏者也好,古玉学者研究者也罢,我觉得都可以统称为古玉人,作为我来讲,我是什么人呢?我是一个古玉人,我既然享受了古玉的福利,那么我觉得我也应该承担起古玉的责任,我觉得我生来便是带着研究古玉的使命来的,这是我的责任,而我的使命和梦想便是希望能够尽己所学所见所悟将来编纂成册,以供现在及未来古玉学者作迷途的一盏灯或通向古玉桃源的一座桥,即使百年以后,我的这盏灯若能一直有人传递下去,我的这座桥如果一直有人经过,那么我的梦想便是活着的,我的梦想活着,那么我的生命便一直有所延续,这便是未来我要走的路。

方叶之

古玉学者敬呈

古玉鉴定
知识与灵魂碰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古玉孔道微痕辨识(容易忽略的鉴定技巧)
古玉鉴定关键点(6)
【学术】高呈哲:管窥红山文化玉器孔道
古代玛瑙工艺品鉴定入门(二)
馆藏古玉探析——山东省博物馆篇(七)
唐代玉器鉴定真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