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社会心理学》——自我服务偏差

那些乐天派们天天早晨都跑到窗前说,“早安呀,上帝”,那些悲观者则会站在窗前说。“天哪,又一个早晨来了”。

——杰克逊·布朗

本章内容:焦点和错觉:对了解我们自己的启示、自我概念:我是谁、自尊的实质及其动机力量、“知觉到的自我控制”的意义、自我服务偏差、自我表露的管理。自我服务偏差在生活工作中十分常见,本书后续内容经常提到。


自我服务偏差

概念

●自我服务偏差:我们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否定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我们经常将我们在考试中得到的好成绩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技巧或智力,而将不及格归因于考试太难、我们准备的东西恰好没考、运气不好,或老师讲的比较糟糕。我们若取得比赛的胜利,那时因为我们这项运动上有特长、有天赋;若输掉比赛,则是运气差或环境中其他客观的东西在作怪。我们把个体倾向于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知觉的现象称为自我服务偏差。

●防御性悲观:防御性悲观是指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然设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

我们多数时候都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的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很多实验证明,当得知自己的成功后,人们乐于接受成功的荣誉。他们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却把失败归咎于诸如“运气不佳”、“问题本身就无法解决”等这样的外部因素。

●那些既凭运气又靠能力的情景里,这种现象极为明显。

●自我服务偏差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发生车祸时将责任归咎于对方,婚姻破裂、员工不满和讨价还价时的僵持局面等等。

●大多数人都会肯定地说,过去的自己是笨蛋,今天的自己是冠军。

●更讽刺的是,我们的偏见会让我们无视自己的偏见。

自我服务归因

●自我服务归因:把好的结果归因自己,把坏的结果归因其它。

盲目乐观

●盲目乐观让我们更加脆弱。由于相信自己总能幸免于难,我们往往不去采取明智的预防措施。认为意志力超强的人,在戒烟时更愿意随身携带或靠近正在抽烟的人,这些行为很可能导致失败。

●盲目乐观的人更有可能选择低年费和高利率的信用卡作为支付手段。

●盲目乐观如同傲慢一样,是注定要失败的,赌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乐观主义比悲观主义更能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促进健康和幸福感。

●防御性悲观主义者会预见问题的发生并且促使自己进行有效的应对。

●乐观主义思维和悲观主义思维都具有力量。学业上的成就既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以支撑希望,也需要足够的悲观心态以激起关注。

盲目乐观不是一件好事

虚假普遍性和独特性

●虚假普遍性效应:在观点方面,我们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的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的现象。

●虚假独特性效应: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超乎寻常的,以完善自己自我形象的现象。

●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或在任务中失败,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些失误是正常的,以让自己安心。

对自我服务偏差的解释

●研究证实我们有多种动机。我们寻求自我认识,渴望评定自己的能力。我们寻求自我证实,渴望验证我们的自我概念。我们寻求自我确认,尤其希望提升自我形象。自尊的动机也促进了自我服务偏差的出现。

对自尊和自我服务偏差的反思

1、自我服务偏差的适应性

●自尊有其阴暗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当发生好事时,相比于低自尊的人而言,高自尊的人往往更能尽情享受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感觉。

●自我服务偏差及其归因方式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抑郁的伤害,不抑郁的人通常显示出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

2、自我服务偏差的不良适应

●那些因自己出现社交困难而责备别人的人,往往比那些能够承认是自己的问题的人更不快乐。

本章小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我服务偏差:如何引用乐观与悲观的态度为自己服务
社会心理学(3)
《社会心理学:社会思维》:社会中的自我
乐观的偏见
孩子总是悲观心态?家长别着急,“防御性悲观”帮助孩子成长
拒戴口罩隐瞒疫情啥心理:以盲目乐观为特点的严重认知偏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