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学家孟子和卢梭都主张人性本善,核心思想一样吗?

大教育家孟子和卢梭都主张儿童天生就是善良的,只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才使得人性变恶。我们来比较一下他们的核心观点。

1.思想内涵的比较

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有限定的性善论,强调了善的社会习得和对教育的依赖。

孟子的性善论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孟子认为人性是指“仁义礼智”之类道德属性。另一方面,“我固有之”的“仁义礼智”归根结底也是人类学习的结果。人性的善是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人类缓慢进化的结果,这又合乎逻辑地要求这种结果成为进一步进化的起点与内在依据。这也就是孟子为何要把性善解释为“端”,把教育过程视为“扩充”本性的过程的原因。

卢梭同孟子一样,都认定教育与学习是人的必须,也是人的可能,教育与学习必须遵循人的内在依据,发扬人的自觉。

卢梭认为,在人的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卢梭认为人类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而在长大之后所需要的东西,全都由教育赐予,而人的本性又是善良的,因此,只要能让人的本性得到自然发展,人就必然趋向于善。

卢梭

2.对于恶的解释相同

两人都认为人的恶根源在于后天环境、社会的对善的破坏

3. 对于恶的解决方法不同

孟子认为是要靠“仁”的道德教育,用道德教育来增强人的善端,启迪人的“仁”性。

卢梭认为必须彻底改变暴君专制统治,建立新的理性王国。所以要顺其自然发展,达到高尚的道德,要培养社会条件中的自然人,让自然人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成长、充分地发展

4.对于教育之外的影响因素

孟子认为“善端”变成“善性”不仅仅单靠教育,还是与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他谈到物质生活条件,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如果能够使粮食多得像水火那样平常,“民焉有不仁?”所以道德和善也有赖于人们的后天的社会生活。

卢梭在分析影响教育的因素时,也认为,“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天性的教育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事物的教育只有在有些方面能够为我们所决定,只有人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三种教育所培养起来的,只有这三种教育协调发展,才能使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道德观 ——人性善
朱熹与儒家的圣贤之学
儒学源流:人性论是儒学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主要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