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表兄妹可以结婚而堂兄妹却不可以从芈月陪嫁来看古代媵嫁制度

前几年播过一个电视剧《芈月传》,其中芈月便是以芈姝妹妹的身份嫁过去的,当时一起出嫁的还有同宗的另一个女子,大家是否想过,芈姝作为一个公主为何非要带那么多女人跟自己一起出嫁去分享一个丈夫呢?

芈月作为陪嫁一起参与婚礼

古代滕妾制度

其实,这要从古代的滕妾制度说起,从周朝到先秦时期,在王室和贵族之间都流行这样的婚姻制度。就是嫁女儿的时候女方要带上自己 妹妹、侄女,同时还要找两个同族女子以及她们的侄女和妹妹一起出嫁,称之为''一娶九女''——一次性娶九个。这一点在《左传》《公羊传》里都能找到记载。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

周文王

这起源要从周朝说起,周人少,他要统一四方诸侯,只能通过联姻这种方式去渗透,周家贵族只娶不同姓氏的女人,把各个诸侯女儿娶过来,自己的女儿、侄女则组队嫁给诸侯,这样一来,诸侯的后代里有一半周人血缘,而周人后代里自然也是周人的血缘,同时诸侯也会忌惮于自己女儿是周人媳妇不敢造次,通过这样一种腾姜制度来扩大周人的影响维持周人统治的稳定性。

周人为何要通过联姻而不是打仗方式去融合其它部族呢?因为他们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打仗可以获得一时胜利,但难保不会生出异心,只有将其它部族的人变成我族的人才能让他们跟我们一条心,所以要采取联姻的方式做到部族融合。

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滕妾制度一直被保留下,各个诸侯分化成为各自为政的小国了,依然延续这种滕妾制度,芈月和芈姝便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公主,所以当时一起出嫁的还有好几个其它的女子。

同姓而婚 其生不番

周人的婚姻,同姓男女不能通婚,因为他们信奉“同姓而婚 其生不番”,意思是跟同姓的人结婚,子孙不会多,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基因技术,古人也不知道什么显性基因,隐性基因这些,近亲结婚会导致后代质量不良甚至不能断子绝孙这种事情他们是不知道的。

周人那时的反对同姓结婚,仅仅是人品资源方面去考虑的,周人少,如果都和同姓结了婚,第一无法融合外族;第二无法大量的开枝散叶;因为每个人生育能力不一样啊,周人女性就那么少,生育成活率也低,靠自己的姑表亲女儿们嫁过来这繁衍数量和质量都堪忧啊。

古代子女一般是随父姓,所以在周人那个小族群里,同姓就是堂兄弟妹,不与同姓结婚,那自然是不能跟堂兄妹配婚的。

所以从扩张角度,从子孙繁衍角度,周人都提倡,多跟异族通婚,娶一个异族姑娘等于娶一个部族,异姓诸侯都成了他的姻亲,同姓诸侯又都是自己的族人,这人口和影响力成指数增长,何乐而不为?

封建制和宗法制

古代城墙遗址

婚姻作为不同部族,诸侯融合的一种方式,同时跟封建制和宗法制又是相辅相成的,周人最初建国,需要建立一定的壁垒——城墙,高高的城墙把国民都围在里面,但他们凭空找一地建了国,那个地方原来也是有土著的,在那些土著看来,这些人就是在强占他们领土,侵占他们的资 源,所以两方是对立的,这时候婚姻就能很好的打破这种对峙状态,实现慢慢的融合。

周人将利用婚姻血缘关系实现民族融合把它进行一个硬性规定,将它制度化,就形成了封建制和宗法制。

比如周文王,他有许多兄弟,有的封建出去做诸侯,有的继续留在周文王一系,分封出去的这个大诸侯会继续生儿育女开支散叶,这个大诸侯就是他们的宗族长,而周文王就是这所有诸侯的最大的宗族长,所有的族群都是周文王的分支,周王不仅是天下的君王,还是天下异姓诸侯的表兄弟,不管同姓异姓都是他的亲人。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诸侯国君的嫡长子立为太子,继承君位,其他诸子(称为“别子”)都分出去自立家族,成为该家族(以后膨胀为宗族)嫡长继承系统的始祖,其嫡长后裔则称作这个家族、宗族的“大宗”。始祖的嫡长子以外各子,嫡长孙以外各孙,嫡长曾孙以外各曾孙等等,相对于嫡长系统大宗来说都只是小宗。

我们用一张图看得更清楚

这也是后来世历代帝王当中首推的制度,太子的首要人选便是嫡长子,一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毕竟祖宗宗法就在那里,大家都约定俗成的要遵守。

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那么每个妃妾庶出的子女,以及皇后的那些小儿子都会心存妄念去争夺太子之位,必然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争端,如果个别的人一定要逆规制而行,自然是要付出不少的代价的并且搞不好还要遭到后世谴责。

不过,尽管祖宗宗法摆在那里,历朝历代真正是嫡长继承的皇帝还真的是不多,嫡长继承之后干好了的就更不多了。倒是许多的庶子和次子为了争夺储君之位自相残杀互相陷害,以至生在皇家想无为而治安静的生活都成了奢望,处在皇权这个漩涡中心,因为没争上皇位的人大多不能善终,争亦死,不争亦死,还不如争一争,万一成功了呢?

所以立储到底是立长还是立贤也是历代皇家和后宫斗争的源头,说到底这也是因为制度跟不上历史发展的脚步产生的矛盾,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制度不断改进的过程。

我们学历史也要明白,任何的制度都有其缺陷,但之所以能沿用下来也必然是利大于弊,没有完美的制度,正如没有完美的人,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要做的就是安心的遵守制度,静待制度的完善,不埋怨,不焦躁,做好自己便好。

参考文献:《左传》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在古代,嫡生和庶出差别很大?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前因后果4 命运呼叫转移
揭秘《芈月传》中小姨子陪嫁的媵妾制是怎么回事?
你以为古人“同姓不婚”是怕生的孩子笨?其实,那是西周婚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变与士人的崛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