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点心吧,这些野生蘑菇绝不能吃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李建

春雨过后,野生蘑菇自南向北开始破土而出,防疫期间久未户外活动的朋友,心中惦念着外出采摘野生蘑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特别是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民间流传的所谓“经验”。

资料图片

这些“鉴毒”经验不可信

我国野生蘑菇广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蘑菇种类繁多,超过3.6万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但毒蘑菇也达48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有40多种。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的消费提示说,目前,还没有简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学方法,而一些民间流传的所谓“经验”,其实也并不靠谱,不能保证避免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而发生中毒。

前不久,深圳市食药安办针对市郊山林出现剧毒蘑菇“鹅膏”专门发布消费警示,并针对网络上流传较广的所谓“鉴毒”窍门专门发布“勘误”。

●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事实上,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比如一身雪白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却是一朵致命的“白毒伞”!此外,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极具毒性。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 食用菌 。

●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毒?

有人说,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角落。这也是错的,所有的蘑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毒性无关。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不生蛆、虫子不吃的才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菇类也可以生蛆。

●银器、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毒?

据了解,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

●受伤变色、流汁液的才有毒?

这也不是绝对的,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会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菌盖上有疣、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才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有毒。

所以,在户外踏春郊游时,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绝不要轻易食用。

出现中毒症状须立即就医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野生蘑菇中毒的表现有:胃肠中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肾衰竭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等。

其中,胃肠中毒型最为普遍,肝脏损害型致死人数最多。一般误食毒蘑菇后,最短可以在10分钟、最长在6-12小时后发病。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要马上催吐,并立即送医。

与中毒者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也都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同时,要注意保留毒蘑菇样本,食用时的剩余蘑菇应留存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生产经营者要做到“三不”

生产经营者在加工、售卖野生蘑菇时,应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经营不认识的蘑菇,要确保在加工、经营的蘑菇中,没有混入有毒蘑菇。否则,要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在野生蘑菇采食期,产菇和有采食野生蘑菇习惯地区的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对公众广而告之,不要随意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同时,根据各地误食 毒蘑菇中毒 特点,结合气温、湿度、降雨量等因素,在蘑菇成熟期前进行预警预报,及时发布风险警示或消费提示。在发生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地方,建议竖立附有毒蘑菇照片的警示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亡5例!广东疾控紧急提醒!
误食毒蘑菇进入高发期!路边的蘑菇你别采!
这些蘑菇都有毒,别手贱去摘,吃了分分钟要命
鲜艳蘑菇不一定有毒 毒蘑菇识别误区多
这14种野生蘑菇好看却有毒!快告诉身边人!莫让悲剧再发生!
【食菌季】图说普洱常见有毒野生菌 珍惜生命 切勿采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