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太累了!每周工作55小时以上,猝死风险大增

你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长期以来,因过度劳累去世的新闻屡见不鲜。 

  • 2020年11月,据 黑马基金 微信公众号消息,银杏谷资本合伙人、银杏海基金创始合伙人、协创黑马基金创始合伙人郑雨林先生,因工作过度劳累,于11月30日凌晨在家中突发心源性疾病逝世,终年55岁; 
  • 2020年,据 信阳师范学院 消息,该校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许军旗 老师因劳累过度,3月16日零点左右突发 脑干出血 ,于3月27日5点59分,经抢救无效逝世,年仅41岁; 
  • 2016年凌晨, 春雨医生 创始人张锐因 心肌梗塞 去世,年仅44岁。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常常失眠,半夜两三点给人发邮件,一大早,又跑到各大投资现场,一直都很拼很累,还很 焦虑 。 

别大意,全球每年有74.5万人过劳死 

2021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劳工组织(ILO)和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国际研究机构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了世界范围内首份关于过劳对健康影响的报告。他们分析了全球近200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数据,发现 过劳 导致全球每年74.5万人死亡。而且这一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虽然该统计数据没有显示出明确的因果关系,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它们为工作时间过长有害健康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研究显示,与每周工作35-40 小时 的标准工作时间相比,每周工作55小时或更长的人患 缺血性心脏病 和中风的风险更高。但是让人担忧的是,从2000年到2016年,每周至少工作55小时的人口比例增加了9%。2016年,全球有4.88亿人每周至少工作55小时或更长,当年,工作时间过长(每周工作55小时及以上)导致约74.5万人死于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 

从疲劳到大病缠身,只需要5步 

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彭国球 201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从疲劳到大病其实只需要5步: 

轻度疲劳 身体 沉甸甸筋疲力尽身体有恙大病缠身。

1.第一步:轻度疲劳感

当 工作量 增加时会感觉压力大,这与吸入的 氧气 量减少、 血液 中氧气浓度与血糖值下降有关。身体会向我们发出 警戒 ,于是就产生了 疲劳 的感觉。 

2.第二步:身体沉甸甸

超负荷工作,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与血糖值持续下降,导致 肌肉 或 内脏 局部组织陷入氧气与营养不足的困境。 

3.第三步:精疲又力竭

这个时候,人的情绪往往很容易波动,动不动就眼泪挂满眼眶,特别容易焦躁,且 易怒 。这时候肌肉或内脏等部位含氧量与营养不足的状况已经变得更加严重,必须做一个调整,才能帮助身体重新获得平衡。 

4.第四步:身体或有恙

身体内部在压力不断升级中,开始出现明显变化,肩、背、腰等部位的疼痛就不用说了。伴随 青春痘 、 口腔溃疡 、牙周病、 胃炎 、便秘与 食欲不振 等。疾病上身的最后屏障就在这个时候被渐渐给攻破了。 

5.第五步:大病爱缠身

人过中年,本来就觉得自己的精力还不够应对工作和家庭的,如果再有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 、 癌症 等找上门,生活就更加艰难了…… 

因此,一旦过度劳累,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找上你。 

一项关于“ 日本 中年工人长时间工作与职业压力相关的 心血管病 发作”的研究分析了203例过劳死者的 生前 情况时指出, 除原有 心血管疾病 外,均存在过劳的情况:生前每周的工作量 > 60h,每月的超时工作量> 50h,超过半数以上的节假日都在上班,且白领雇员面临指标高、压力大、整天来回奔波、疲于应付,不仅过累,工作地点也不断改变。 

除心血管系统疾病外,还会导致如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甚至癌症等消化系统疾病;过敏、 免疫力低下 等免疫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学会给自己刹车,别让自己太疲劳 

所以,一定要及时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果出现疲劳或者觉得自己 精疲力竭 ,一定要做出改变,进行自我调整。 

1、深呼吸

当工作量增加时会感觉压力大,这与这时吸入的氧气量减少、血液中氧气浓度与血糖值下降有关。我们的身体会向我们发出警戒,于是就产生了令我们疲劳的感觉。消除这种轻微的疲劳感很容易,做深呼吸,慢慢地吸气,然后憋几秒,再慢慢地呼气。也可以准备点甜食,在自己感觉心情不愉快的时候,适当吃点,状况就能有所改善。 

2、适当运动

有人觉得 运动会 更让人更加疲惫。其实,适当的运动会增加 血液循环 ,不仅不会增加疲惫感,反而会慢慢地消除疲劳感。通过适当运动来恢复正常血流,由我们的体内产生热能,给身体补充能量。要注意循序渐进,从一些缓和、容易的运动开始。 

3、 放空 大脑

大多数人每天都是在超负荷工作。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与血糖值持续下降,导致肌肉或内脏局部组织陷入氧气与营养不足的困境。大脑也是需要休息的,张弛有度才能经久不衰。所以每天可以找个时间放空大脑,将思绪排空。 

4、释放压力

压力太大往往会将自己压到喘不过气,要学会用适当的方式释放压力,平时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听听音乐、读读书或者做做喜欢的手工、涂鸦,让自己放松下来,不要太紧绷。 

5、保证充足睡眠

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也非常重要。无论是避免身体疲劳,还是身体出现疲劳时,好好睡一觉都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可以让体力逐渐恢复。 

参考资料: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s of ischemic heartdisease and stroke attributable to exposure to long working hours for 194countries, 200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rom the WHO/ILO Joint Estimates ofthe Work-related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2012-09-20 健康时报 《疲劳到过劳只要五步》 

祝刚, 彭娜, ZHUGang, et al. 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11). 

本文编辑:张萌 

审稿主任:杨小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曝杭州弄堂里37岁老板因脑梗逝世!实在可惜!请大家珍惜身体,别太拼!
总是疲劳是种病,两招帮你缓解
别拿疲劳不当回事!“过劳死”往往只需要五步
23岁男护士猝死!院长提醒:8种病是猝死“帮凶”
“累”了千万不能硬撑着从疲惫到过劳死仅5步
别拿“累”不当病,从疲惫到猝死只差5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