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争:需得有实力才有底气和能力与对方抗衡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军事上的战争,更是诸侯间在政治上的博弈

。每个诸侯都想给自己国家谋取最大利益,而博弈论就是找出最佳方案给自己谋取最大利益。就让我们看看这些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间有趣的博弈吧。

秦赵之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七强相争,秦国独大,秦王得知赵国得到了和氏璧,要以十五座城池来换

。但秦国此前就有耍赖的行为,张仪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用六百里地骗得楚齐断交,事后却坚持说只答应了给六里地,楚怀王一时间沦为笑柄。

这次说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肯定又是耍赖,毕竟再怎么好的玉也不必用十五座城池来换。

赵王怕丢了和氏璧又得不到城池,又怕不答应会被秦国报复,希望能够既不上当受骗,又不被报复。就派蔺相如前往秦国

而蔺相如知道秦王要耍赖,自己便也拖延耍赖。先说要与璧一起撞碎,秦王连忙赔不是,让大臣在地图一一指出城池给蔺相如看。蔺相如还是不相信,说大王如果诚意换和氏璧就请斋戒五天。

秦王答应了,蔺相如马上派人乔装成商人把和氏璧藏着抄小道跑回赵国。秦王知道后大发雷霆,但

蔺相如说的振振有词也不好翻脸。两方都耍赖都没得到什么好处。

于是秦国来耍横的,攻打赵国

。秦王还强约赵王在渑池会见,因和氏璧的事想要羞辱对方。席上秦王耍横强行要求赵王鼓瑟,赵王也不敢抵抗,并让史官在秦国史志中记录以示羞辱。

蔺相如以同归于尽相威胁,迫使秦王击了一下缶,同样将秦王击缶记入赵国史志。

虽然秦王始终没有占到上风,但秦国只是想一探赵国的虚实,而从赵王不敢反抗,并为之鼓瑟看出来赵国的实力很虚。但赵国也做好了防御准备,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前面的以赖对赖赵国还算成功,但赵国呈上和氏璧就是不想惹怒秦国,最后偷偷送走和氏璧虽保住了璧,但不仅惹怒了秦国还变成了赵国的过失。和氏璧终归只是个宝物,就算白给秦国,于赵国有多大损失?

如果秦不给赵城池,秦将背上理亏的名声。这步棋实际上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妙。以横对横,赵国看上去也是没有吃亏,

实际上可以看出不管是耍赖还是耍横,这都属于对赵国的一种试探

楚宋之剑及履及

春秋时期有过晋楚争霸,但大国都很聪明,若直接较量两败俱伤便被第三方讨了好处,所以都不愿直接较量,

通常都是让跟班小国们打来对抗

。而大国间的小国不找靠山的话就会被歼灭,于是不得不找大国作为依靠。

郑国就比较圆滑,朝秦暮楚,看哪国占优势哪国厉害就跟谁。但是宋国迂腐守旧,不敢冲破陈规,只想跟楚国死磕,但又太死板,

宋襄公坚持"不鼓不成列","不重伤";坚持不利用地势攻打敌军,最后自然被楚国打的很惨

楚国想要试探一下郑宋两国,让他们倒向己方,于是派使者分别出使晋国和齐国,却故意不向必经的郑国和宋国借道。按春秋时期的礼数,

诸侯之间使者出行须向经过的国家借道。楚国不借道,无疑是耍赖

被派去出使齐国的申舟对楚庄王说:郑国人怕惹麻烦,经过郑国不会发生什么。但宋国人不明事理,经过宋国肯定会被杀。楚庄王说:宋国杀了你,我就讨伐他为你报仇。他去耍赖,只要宋国敢耍横就比他更横,

他要的就是申舟被杀

果然宋国恼羞成怒,表示:楚国经过宋国而不借道,是视宋为亡国。杀了使者后被报复也是亡国,于是就杀了使者就为出口气。也许是仗着有晋国撑腰,宋国敢跟他横着来,不计后果地杀了申舟。

而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喜出望外,急忙起身往外跑,急欲出兵为申舟报仇,什么都不顾地跑出去,随从捧着大王的鞋追到窒皇才让他穿上,捧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才让他佩上,驾车的人追到市上,才让他坐上车子。

左传可谓是说的十分生动形象了。超级大国楚国迫不及待地以横对横,立即发动进攻。宋国想让晋国帮忙,晋国却不厚道,虽让人传话说会来救,但迟迟不愿出兵,骗着迂腐的宋国跟楚国死扛,最后到了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的凄惨场面

宋国太过迂腐,不愿耍赖,宋襄公人品确实可以,但上

战场并不是拼人品,而是看谋略,俗话说得好兵不厌诈

。宋国不耍赖便要耍横,但宋国没有实力啊,因祖辈是泱泱大国商,心存幻想,想要恢复以前景象,但没有实力还去跟人家耍横,结果自然是被打得很惨。

楚齐之风马牛不相及

齐国是超级大国之一,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匡天下,渐渐有些膨胀

。击溃蔡后想要顺势讨伐楚国。但楚国的实力强劲,闻讯并不慌张,楚国派代表去齐国质问:你们在北方,我们在南方,就像发情的牛马不会交配,你们闯入我们的领地,是什么道理呢?

齐国代表管仲不甘示弱说:"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我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便开始耍赖,使臣认下了没有纳贡的事,在周昭王的事让他们去水边看看,表明自己不知道。

没有进贡只是小事,可以应付过去,但周昭王的死是大事。楚国一直怨恨周昭王。周昭王死在汉水,怀疑到楚人的头上,但此事没凭没据。而

齐国这个时候提起这件事,是想要找茬

若以尊王攘夷为名义联合各诸侯国来讨伐,实在难以对付。而楚国对周昭王的事耍起赖皮,齐国现在回去的话面子尽失,难以让诸侯国信服,进攻的话又不敢。

国称霸基本都是靠外交、政治手段,真正靠军事的并不多

,就算交手也都是些小国,这次碰上楚国。打的话心里也没底,不一定打得过。要是走的话又颜面尽失。

齐国便也耍赖,前进了一点,军队驻扎在楚国边境了,一待就是几个月。就这么赖下来了,楚国便又派屈完去交涉。齐桓公让军队退到召陵列阵在前,先打友情牌说:这些诸侯一起来都是为了先辈们的友好关系,不如齐楚也建立友好关系吧。然后示威:我率领这么多诸侯讨伐,什么样的城攻不下?

齐国的态度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这是不想打不敢打,单单是说上一句。屈原自然是个明白人,知道怎么对付了,直接耍横:要是动武尽管来,楚国有方城山当城墙,汉水当护城河,我们不怕。

这番话里内藏玄机,是在说服德不服武。齐国顺势下台阶,签约退兵

楚齐两国实力相当,你耍赖我也耍赖,你耍横我也耍横,若打起来还说不定谁赢

。所以两国最后签约交好,风马牛不相及。

总结上面的博弈,我们可以看出,

只要国家有实力有底气,耍赖还是耍横都可以

。耍赖靠的是谋略耍横靠的是实力。而国家没有实力的话耍横耍不过,耍赖还不一定能赖过去。需得有实力才有底气和能力与对方抗衡。

参考文献

《左传》左丘明

《史记》司马迁

《春秋》孔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我很喜欢东周时代的春秋君子风度
小学成语小故事作文素材
中国古代-战国历史事件( 公元前475~221年)
为何统一中国的是秦国而不是楚国,这块石头丢了,是个重要原因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四十一)赵与秦的对峙
和氏璧背后的阴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