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我还是认为“好的教学部分是科学,部分是艺术”
userphoto

2022.10.23 江苏

关注

【异史氏曰】在升学压力日益强大的情形下,不少学校管理者总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迅速提升学生学业质量(准确说是考试成绩的路径和方法),但就不清楚好的教学至少部分是科学、部分是艺术。这就意味着,虽然有大家认同的那些基本的教育规律,但病不存在已被证明的、可以应对任何内容、场景尤其是对象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过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关系不断重复出现,往往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者是一定方式或秩序。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方法。也就是说,路径与方法不止,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只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如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循序渐进等等就有可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这一点上麦克·格尔森似乎说得更极端:“教学是一门艺术,而非一门科学”。“教学需要不断调整课程内容、授课计划和评分标准,这些调整一开始可能很难衡量。这是自然的,也是意料之中的。”我以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之难。 

所有对教学有多研究的学者都认为要促使学生的学业进步,必须研究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教学技巧等,但无论怎样的方法总是要面对具体的内容与场景的,更是面对具体的学习者的,这学习者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教师是主要的学习者,教师需要个人认知和教学风格出发,在考虑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调整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我的理解所谓教学智慧,更多地属于艺术,而非科学。从这个视角是可以理解麦克·格尔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非一门科学”的论断的。这也是每每遇到一些学校希望能帮助它们提出一个课堂教学模式时,我总是直截了当的告诉它们本人无能为力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坐下来探讨一所学校基本的教学理念,因为任何一所学校在办学进程中总会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某些风格,说得高雅一点就是学校文化,其中主要的一块就是教学,但是这理念也还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去检验的,哪些路径与方法效果更好些是要在不断地试错中验证的,但到具体的教师与课堂上又不是一概而论的,实际的情况可能是章老师用起来不仅顺溜而且效果明显,李老师用的时候也顺溜的,但效果却不如他过去的一套,还有可能是不少教师在学校倡导的理念下对自己熟悉的一套做了些微调,效果也不错的。 

我的认知是“好的教学部分是科学,部分是艺术”。科学讲尊重规律,譬如尊重人的生命节律,尊重个体差异;艺术讲顺势而为,讲因势利导。两者互为一体,不可偏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学习”的学问
面向《科学》翻转课堂的学习任务单设计
《中国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权威解读之2
美国K12混合式学习模式变革的多元化路径
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颍惠:教师是学习设计师
网络时代知识教学的价值诉求、目标与变革路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