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书写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促进改善的过程
userphoto

2023.06.04 江苏

关注

【异史氏曰】与一位朋友交流教育书写的问题,我同他说,前些时候准备一个教师论文写作的话题,谈到我的随手记习惯,在今天博客、微信朋友圈、微信公号、手机上的便签之类都很方便,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随手码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随手记不必考虑精挑细改,关键是要记下来,即便是正式写稿,也不要过于苛求自己。我是十分认同《写作脑科学:如何写出打动人心的故事》的作者莉萨·克龙的观点的,“无论是第一稿还是第十五稿,都请放松心态,不要每次改稿都想着达到理想的效果,你要做的只是让你的故事一次比一次更好。故事有多个层次,其中发生的每件事都会影响到其他所有的事情,更会涉及各个细微的层面。所以,当你在修改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很有可能牵动了其他地方的某个环节,于是这个地方也需要改动,以此类推,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一次改稿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既然如此,何必强求?”虽然莉萨·克龙说的是文学写作,我以为同样适用于教育写作(我说的教育写作包含教育叙事与教育“论文”,在学者的眼里中小学教师是写不了学术论文的,许多文字充其量不过是夹叙夹议的东西而已,只不过采用了论文的格式而已,千万不要高估自己,即便是有着高学历的中小学教师的“论文”也只不过是有了相对规范的论文架构而已),我就有过这样经历,一个很厉害的杂志,用了我一篇文字,拿到手上发现编辑改了其中一句,这一改就彻彻底底改变了我要表达的本意,遇到这样的情况,愤怒是无用的,唯一的选择就是不跟它玩了,更多的情况是,编辑的改动会给我的文字增色,尤其是标题的改动。

莉萨·克龙的另一个建议,也是想使自己的文字更为完美地呈现出来的朋友可以考虑的,“你得把你的故事交给这世上最无情的东西:读者的眼睛。故事的读者可以是值得信赖的作家朋友、创作团队、聘请的专业人士,或者让他们都来,这样会更好。这个做法感觉有点像邀请左邻右舍围观你的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并且允许他们随意点评自己的孩子们。猜猜会怎样?他们很乐意过来。同样的道理,读者也会很乐意对我们的'宝贝’进行点评,因为对他们来说,你笔下的故事不是'宝贝’。他们批判的就是对故事有害的杂质。换句话说,正如幽默作家富兰克林·P.琼斯(Franklin P. Jones)所言:'诚实的批评令人难以接受,尤其是亲人、朋友、熟人或陌生人的批评。’”文字写出来,不要急于投稿,放在自己的博客或者微信公号上,到朋友圈晒晒,你会看到来自熟悉与不熟悉的朋友的不同意见,这些意见不仅会对你接下来的修改有帮助,说不定还会促发自己的思考,码出另一篇文字。问题是许许多多的情况下人是不愿意看到和听到批评自己的文字和声音的,更麻烦的是会讲批评视为挑战,将批评等同于开骂,如此,怎么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文字,又如何可以得到新的认知?书写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更是促进完善的过程。

还有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是这些文字必须是自己观察、实践与思考基础上的表达,多多少少总要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而不是简单的搬运,哪怕是观点的搬运,譬如将“三生教育”改为“三生德育”之类也是要不得的。观点的原创是困难的,再说,教育也就那么些基本的原理,交代清楚来龙去脉是基本的伦理要求,否则不写也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教师谈怎样写教学案例 ( 校本培训材料 )
教育学术论文:是什么、包括什么、为什么写
教育案例的写法
教学案例撰写基本格式
教学案例及其写作
最基本的写作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