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帕尔默说的“伟大的事物”与“大概念”并不是一回事
userphoto

2023.09.03 江苏

关注

【异史氏曰】李卫东老师的《大概念的历史脉络、应用限度与实践转化》一文姑且不论,唯一能看到的是作者的博学,根本看不到什么“应用”“实践转化”,标题中“、”后面去掉应该文如其题……作者用帕尔默的“伟大的事物”来支撑“大概念”也是站不住脚的。

李老师文中说:“帕尔默则认为,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这个'主体’就是'伟大的事物’,是'伟大的事物’把教师、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对一门学科表示敬意的最佳方法可以是少而精,'但是怎么才能确保少量的重要信息足以代表任何庞大的领域以及我们认识的伟大事物呢?只要我们记住每个学科的核心都有一个格式塔、一个内在的逻辑、一个与伟大事物相关联的特有模式,答案就随之而来了。’”

但不知道是不是李老师不知道还是忘了帕尔默明确说过:“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我的理解即那些真实的、本质的知识主体,如人类生活的真实情况、自然世界的真实状态等,而非书本、理论或者学科本身。

帕尔默的“伟大的事物”更偏向于现实中的具体的事物,体现在对现象背后本质的理解和感悟;而“大概念”更偏重于理论和抽象的概念理解。将“伟大的事物”用于支撑“大概念”,忽视了帕尔默对于实际事物和现象认识的重要性。根据帕尔默的观点,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学习,去理解和感悟背后的重要和深刻的含义,而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大概念。

这种直接面对和感知的方式,强调观察、实际经验和实现知识的鲜活性,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理论或者文字的教育。是能带给学生实际学习效益的方法。这是与只强调大概念,高度抽象和理论化的教育方法相反的一个观点,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和挑战。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实证主义或者唯物主义的教育理念,强调直接的经验和实践,用真实、有价值的内容来教育学生,而非仅仅依赖于书本知识。与“大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

回头看“帕尔默则认为,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这个'主体’就是'伟大的事物’,是'伟大的事物’把教师、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对一门学科表示敬意的最佳方法可以是少而精,'但是怎么才能确保少量的重要信息足以代表任何庞大的领域以及我们认识的伟大事物呢?只要我们记住每个学科的核心都有一个格式塔、一个内在的逻辑、一个与伟大事物相关联的特有模式,答案就随之而来了。’”同样与“大概念”没有任何关系。他主张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以“伟大的事物”为中心,这些“伟大的事物”可以指代任何引发求知、深入思考、连接各方面内容的具体事物或者思想。他认为“伟大的事物”能将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科目联系在一起,使得教育过程充满活力,而不是僵化地传授或接收知识。 对于“确保少量的重要信息足以代表任何庞大领域以及我们认识的伟大事物”,他的建议是,要捕捉到每个学科的核心要素,那个形成全局透视的视角,或者说内在的逻辑,因为这能助力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与所学科目关联的“伟大的事物”。

这与“大概念”盲目追求理论、忽视细节和实际价值的批评是有区别的。帕尔默的看法更多地强调了实际;理解和创新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对理论的理解和传授。

扒皮的困惑在这样的文字对中学语文教学究竟有多大的帮助?除了如那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让我们这些老师觉得自己无知以外,意义何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臻 | 教学要构建一种“共同体”——重读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学习哲学基本知识与研究哲学本质,不是一回事
中学生最优学习方法体系(四):专心上课
哲学与人生
中国学术论坛_ 艺术快感现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框架
综合能力--2学科能力结构理论的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