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高校联手重点高中推行大学选修课的背后依然是一种抢生源的思维

有报道说,北大清华联手浙江重点高中推行大学先修课,不少人为之叫好,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举措需要冷静思考。


这表面上看是大学与中学的合作,其实质还是一种抢生源的思维。是一种与高考改革躲猫猫的策略。高校招生不再与奥赛等竞赛挂钩,为的是扭转目前变味的选拔、掐尖的选拔,也是为了遏制高校的生源大战,尤其是抢夺尖子生的争斗。这样的变化,从实际情况看,自然会影响高校招生尖子生的来源,如何确保地方优质高中的优秀生源不至于流失,“合作”就成了应对变革的选择,说白了就是对变革的抵抗。


至于说,这样的选修,可以满足那些“吃不饱”的高中生的需求。事实上任何学校、任何时候都有“吃不饱”的学生,但是这些吃不饱的学生自然有他们可吃的东西。他们事实上,就如约翰·哈蒂在《可见的学习(教师版)》中所说的那样会热衷于他们自己的学习,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取得与学校无关的成就”,也陶醉于追逐学习——批判、错误的转变、以及发项成果。但我们的教学往往无视学生这些方面的学习兴趣。学有余力,不等于就要提前选修大学课程。

有人说,这这样的合作是对接大学和高中的一种方法,或者就是能打个比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共富。我以为这样的说法,其实就是公开地为“不公平”找借口,为什么学有余力者的选修课程一定要是大学课程,而不是其他课程?说白了还不是瞄着那个大学去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说类似的东西不会与招生录取挂钩,但一到了关键时刻,总是会明里暗里挂钩的。这样的选修搞下来,带给学生与家长的智能是新的攀比与纠结。


有人说,这样的选修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让先修的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课。但是学校的选修课是学生需要的还是学校需要的,有多少学生“喜欢的”,不是被学校和老师绑架的喜欢?有人说不喜欢可以不报,对的,那么有他们喜欢的那些与学校无关的,有助于他们批判性思维生长的课程可选吗?

从未来视角来看,学校教育更多的是要拆除官僚系统强加给学生的种种藩篱,创造有效的体统,为学生建设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弹性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志趣出发,通过互联网走出学校,,在虚拟的空间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对话。而不是想方设法地将学生朝着学校设定的方向,逼着他们“自愿”选修。

如果我们真的是为了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未来,与其让他们选择学校提供的大学选修课程,不如放开手脚让他们关注他们想关注的那些貌似与学校教育无关的社会与自然,科技与伦理,认知与思维等关乎他们未来的知识。在大数据时代,这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可选的东西早已经远胜于学校提供的那些东西,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绑架他们选择学校为他们提供的东西呢,这样的绑架究竟是为了这些孩子,还是为了某些方面、甚至某些人的需要呢?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埋怨基础教育阻碍了中国教育的变革,其实中国的高校一样难逃其咎。说得过分一点许多时候,正是这些高校绑架了中小学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竞赛的规划,越来越早了
@准大一新生,从户口迁移、学籍档案、助学贷款到大学生活!你关心的都在这了
吓惨! 今年普高录取率降至51%! 考高中已经难过考大学?
生源大战,伤了谁?
南阳一中的学生考到哪些大学了?学校发布的大数据来了
补课、校园开放日、暑期夏令营,我该怎么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