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散文教学的要义在于体悟生命

旧文一篇

散文教学的要义在于体悟生命

    ——评刘金玉老师执教的《老王》

初中学段的语文课,散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她占据了孩子生命生长的绝大部分时空。从这个生命的承担意义上说,散文教学应该成为学生生命的重要的构成和成长的磁源,成为学生人性的生长节点,不断寻得自我生命的真价值、真意义。

刘金玉老师执教的《老王》,也许是从帮助学生体悟生命的自觉实践出发的,细观整个课堂实录我觉得给我们带来了以下的思考和启迪。

一.承认和尊重课堂每一个生命存在价值

    传统教育关注的只是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听从、记忆,使我们的教师无视学生个体,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孩提时代最宝贵的东西: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现实和麻木;失去了积极的态度,变得消极和沉默;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变得机械和呆板;失去了活泼和开朗,以至走向封闭。所以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认为,惟智的教育忘记了方向,是丢掉了另一半的教育。而这被丢掉的另一半,恰恰是教育的实质所在:关注师生的生命,善待师生的生命,让生命在课堂上涌动和成长。

    在《老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效应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在师生的互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比较遗憾的是教者死死地地揪住几位学生不放,让他们零散随意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致使整堂课给人貌似完整实质本支离破碎的感觉

尽管教师在课始就明确告知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与尝试的场所,只有大家都学起来,都去动脑筋,都去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才会有收获,自己才会有发展这样,自己才能阳光起来。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树立“我是学生,我是主人,我要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出示了“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体察作者思想情感;3.品味语句丰富内涵。以及“请同学们自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不懂的词自己查字典解决;同时,运用 勾画圈点法批注法积极思考解决文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十分钟后,比谁分析正确,理解深刻”的“自学指导”。可见教者试图放手学生去自我学习和尝试。

  但在仔细但浏览整堂课不难发现,课堂的重点更多的摆在对老王的性格特征或者是品质的探讨上。对目标的完成不是那么特别吻合。至于自己查字典、运用 “勾画圈点法”、“批注法”等也没有很好的得到落实。


不过教师的调控能力极强,这也是我们看到的洋思课堂的共同特征。比如,当老师在询问“学习目标”时,发现有一个学生既不举手,也不站起来,走到其身边,问明原委。并适时进行调控。而且整堂课就盯着那几个学生穷追不舍的精神,更是实令人叹服。但笔者以为,这样的穷追不舍,所谓的“民主”、“平等”、“合作”也就只成了一种标签了。

    二.对生命深刻理解的高度解读文本

    课堂的生命不仅应该是自由的,还应该是完整的。完整的生命不只包括知识、智力、智慧等认知因素,而且包括感情因素。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把人的感情排除在外,一味地抠教材、扣教参,教师成了教材、教参的传声筒,学生成了教材、教参的容器。新课程理念提倡的关注生命,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人文情感围绕文本展开的生动活泼的生命性的对话,语文学习过程是师生生命体验感悟的内在过程,语文课堂教学是而不是外在的、名目众多而枯燥繁琐的习题化练习,更不是概念化的文本解析。

在这堂课上,刘金玉老师也力图将教学引导的重心放在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上,站在对生命深刻理解的高度解读文本。正如一孩子发言:我与老王的所谓“平等”只是一种表现现象而已,“善良”只是一种姿态而已,距离真正的“平等”和“善良”却是很远——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贯通,彼此的关照、呵护才是真的。杨绛愧怍内涵,是她并没有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平等。在孩子生命的成长中,真正守望并铭记的,无非冰冷的文字符号,无非概念和公式,而是言现象背后的认知活动和情感,彰显师生以及作者与文本本身的生命与思想的活力和张力。这种直指心性,感悟生命的教学才是本真的语文教学。但通观整堂课,教者似乎也在积极引导学生独立研读和思考上达成教学目标。

  笔者在教授本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走进文本,走近老王,摆在教者面前赤裸裸的现实是如何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反应,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习活动由不应转为反应,由消极反应转入积极反应。我尝试着从我的硬读体验来引领学生的突破,这就是对文本顾主这个关键词语的辨析,为什么用而不用顾主这个词又有何意蕴?通过硬读词语的抓手之禾,分蘖出文本立体理解之苗叶。

  尤其是在引导同学们阅读文本中写老王最后一次给送鸡蛋的文字时,我给了同学们这样的友情提醒:阅读文本要善于比较,比较时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的变化;要养成讨论的习惯,要认真讨论一下。因为,我在阅读时发现了用词的细微变化,也思考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同时也意识到,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是不一定会注意到这变化的。这就要我们用我们的阅读经验,给同学们一点提醒,帮助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的关注这些遣词造句的变化,从而发现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所在。

  

    . 关注生活拓展生命视野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育回归生活在卡西尔看来,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人们借助语言符号来使思想得以表达、感情得以传达、知识得以交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要理解语言符号的内核,必须打开社会生活和生命个体活动外壳

       只有在生活中学语文,才能有效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应用能力,帮助并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刘金玉老师语文教学看上去也试图排斥刻板、教条、贫乏、单一语言文字的分析,不时引得生活的活水。

比较典型的是“同学们,请设想一下,两个亲戚,一个城里人,一个乡下人,乡下亲戚到城里亲戚家去玩,没有脱鞋而直接进门,不是轻声细语,而是如入无人之境,大声讲话,此时城里亲戚会怎么想?吃饭时,乡下亲戚三下五除下,将饭菜吃了,而城里亲戚正在细嚼慢咽,城里亲戚又怎么想?城里亲戚有这种想法说明了什么?

    但在笔者看来似乎不太贴切,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对老王最后一次来“我”家的描写进行比较,借助于学生熟悉的《西游记》来引导学生说说我们印象中什么情况会有白骨,是怎样的,白骨精这一词是贬义还是褒义?也许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前面是白骨后面就变成了骨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词语的变化?同时提醒学生,像这样的问题不能考查字典解决,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来看。可以联系前面写的心情的词语,后面写心情的词语,找找看,看看又有什么细微的差别?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就可能发现,前面写心情的词语是觉得老王的样子可笑,后来是心生抱歉,老王的样子让”“害怕得糊涂了。进而得出了因为在眼里老王是车夫,老王这个样子了还到家来送东西,感到很吃惊。下意识的想到的就是交易,想到给他拿钱。老王一句我不是要钱给了心灵的震撼。当已经意识到老王这个将死之人,把我当做亲人,感受到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的真情。所以在前后文的遣词造句上发生了改变。

  这时教者就可以明白的告诉学生,作者将这看似可笑的举动与可怕的人物外表细致入微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深意是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如果没有教师课前的硬读,课堂上我们就不可能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词语的变化,没有对这些词句的关注,我们也就无法理解一个将死之人的看来可笑的举动了。

这样生命的对接和嫁接,就破除了文本解读中,生命时空的局限,使课程资源因此而丰富和鲜活服务并伴随着生命的成长。生命离不开生活,生活孕育了生命,关注了生活与生命的课堂,就是有创造力的课堂。

四.努力捕捉课堂上能够产生生命碰撞的火花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的生命在场课堂是人跟文本,老师和学生相互碰撞的一个过程。只有通过碰撞才能迸发出生命的火花,才能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语文教师要有生命在场的意识,要努力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努力捕捉课堂上能够产生生命碰撞的火花。

刘金玉老师的教学中,也是想通过自我学习、集体学习,来解决问题的,比如他还捕捉到一些问题:

师:我是一个善良的人,为什么还对另一个善良的人老王愧怍呢?愧怍的内涵是什么?

生:与老王,是一个知识分子,对老王确实有同情心,我有很善良,但这种同情和善良并没有放在与老王对等的地位上,有一种上等人的感觉,与老王的接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出于礼节,迫于无奈。

生:在心底里,与老王是不平等的,是有区别的,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鉴于此,才有了非要给钱老王,才有了未请老王家坐,才有了老王死了十多天,竟浑然不知。

生:我与老王的所谓平等只是一种表现现象而已,善良只是一种姿态而已,距离真正的平等善良却是很远——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贯通,彼此的关照、呵护才是真的。

生:我对老王的态度可以说是出于本能,却非出自内心,受着身份的影响,也可能就是一种被迫的做法,而文中的老王却是完全不同,他的语言、行为等都是出自内心,送香油和鸡蛋却是发自内在最真实的行动,他完全是把当成了他的朋友。他没有其它多余的想法,他就是把我当作自家人看待。

生:我以为,作者愧怍的不是表面的钱与蛋的问题,而是人与人之间情与情的问题,对于同样不幸的人远远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愧怍说明我的思想的升华,对自己的一种解剖。

笔者也引导学生关注了“愧怍”,但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从文章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有没有?哪个词语?
  生:愧怍。
  师:谁愧怍?
  生:
  师:我们把这个句子读一下,看看是怎样的愧怍。
  生:(齐读)师:幸运的人是谁?
  生:
  师:不幸的人是谁?
  生:老王。
  师:我们课前有没有了解作者和她的丈夫?他们幸运不幸运?
  生:不幸运。
  师:眼下幸运不幸运?

生:不幸运。
  师:怎么知道他不幸运。课前查过了吗?我们课前的作业就是应该查阅一下,对不对?这两个人到底幸运不幸运?
  生:不幸运。
  师:那他们在这儿写是幸运的?(重复问题)师生一起回答:相对于老王而言。 

究竟是因何“愧怍”似乎没有点名,但我们可以相信,学生已经明白了杨绛先生的愧怍! 

 


 笔者认为,本堂课最大的不足在于形式的开发和内容的开放并没有有机的统一,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似乎窠穴味比较浓厚,对独抒心机的语言有些割裂。还有一个遗憾是从整个课堂实录来看,似乎没有能够体充分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但瑕不掩瑜,作为“高效课堂”的打造者,教者应经力图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对情感的体悟,激发学生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和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由于笔者没有能够身临现场,只是就课堂实录发表看法,言辞之中难免谬误,还请方家们尤其是刘老师海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之“度”与语文课堂之“味”( 何铮)
遇见,我们再出发——川师大听余映潮老师讲《老王》
语文教学研究:中学散文如何教
第95期【华平专栏】让语文教学回归正道 ——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老王》教学课例
走进“愧怍”之门扉 剖析《老王》之主旨
精度 深度 宽度 ——以《老王》为例谈文本解读的“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