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搏,是很严重的心脏病吗?分享10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对症用药!

在人体中,有许许多多的器官,其中“心脏”是非常有活力的代表。
在我们的生活中,心脏一直在不停的跳动,它也非常“在乎”我们的心情,当我们紧张时,它会不安的跳动;当我们放松时,它也会稍稍平静。

俗话常说“人心难测”,但其实在医者面前,“心”也是敞亮的,心脏的跳动中也会包含人体的健康状态。
58岁的周先生曾出现过不明原因的心慌、胸闷、乏力的情况,每次持续时间也就在3分钟左右。
起初周先生并没有在意,但因为近三个月间断性的发生这种情况,周先生的儿子非常不放心,特带他到医院做全面体检。
周先生做了心电图检测显示:偶发室性早搏,偶成对,偶发房早,间歇性ST段改变。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偶发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什么意思呢?是很严重的心脏病吗?
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是心律失常的一种,是异位起搏点的提前兴奋搏动导致的
其实,人体心脏的跳动是有其特定的规则的,心脏的跳动是依靠心脏窦房定期释放的生物电来刺激的,而室性早搏便是心脏在未得到指挥的情况下便自发跳动了。
而这失常的跳动便容易使人产生心慌、胸闷的不适感。
室性早搏在中医学中属于“心悸”范畴,临床特点为以脉结代、心动悸。其病发主要与体质虚弱、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良、疲劳、七情挫伤、外邪入侵、药食不当等因素相关。
这些不良因素可能会使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或者痰、饮、水、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虽然主要病发位置在心脏,但也会涉及肝、肺、脾、肾、胆等脏腑的健康。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证。
本虚:气血阴阳亏虚致心神失养。
标实:痰、火、饮、瘀等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在悠久的中医发展史中,中医药治疗心悸已经有几千年了,古今的大量医者在临证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
常以“补虚泄实”、“驱邪扶正”或“扶正驱邪”为治则,采用中药汤剂、散剂、丸剂,结合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较于西医强调病因病理,针对疾病的固定治疗方式与单一用药,中医则要更加以患者的症状、体征为主,通过对患者疾病状态的详细分析,兼顾病人的身心问题,从而分型而治。
在临床经验中,我通常从“不荣则悸”与“不通则悸”的角度来认为和治疗心悸,从“通”和“荣”的角度解释心悸的发生、发展与转归。
这两者均是导致心主血脉和主神志功能的失常。

心的气、血、阴、阳的亏虚是“不荣则悸”的起病基础,外邪、肝郁、痰饮、痰热、痰瘀、瘀阻等既是“不通则悸”发展中的病理产物,又是“不通则悸”发生的关键致病因素。
荣:精微充足,血液化生如有源之水,源源不断,心得荣养;
通:脉道畅通无阻,血液循行无碍,周流不休;
“通”、“荣”相配,心悸不生。
充沛的心气是心脏正常跳动的原动力,心脉中的气血与精微营养畅通的运行,并且要源源不断的畅通运行。
当心气损伤或他病损伤,心脏跳动或缓慢无力、或结代滞涩,此时营养供给就阻滞或慢慢前行,难以及时供给心脏的需要,从而产生心悸。
此外,心阳不足、心阴亏虚、心血暗耗等情况都会造成心脉营养供给不足。
外邪侵袭、肝郁气滞、痰饮凌心、痰热扰心、痰瘀阻络等情况,这都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瘀阻心脉而致心悸。
面对心悸的病因病机、病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变化等情况,应区分是“不荣”为先,还是“不通”在前,由此再决定治疗标本环节。
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心悸多为本虚标实或许是夹杂之证,在治疗心悸时,应该注重活血化瘀、益气化痰,从而使血液运行流畅,濡养心脉,再加之人体自身具有自愈的特性,便能够达到“不治而治”的效果。
说了半天心悸的成因、原理,究竟要怎么治疗心悸呢?下面我们就来展开聊聊心悸的中医治法。
首先,是针对“不荣则悸”的治法
此证当以“补虚”为治,因心气不足的就需要益气养心之法、因心阳亏虚者则需温阳益气为治、因心肾不交者就应交通心肾、因心脾亏虚者便要养心健脾。

①益气养心法
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结代之脉,动而中止能自还者,名曰结,不能自还者,名曰代。有血气虚衰,不能相续也。心中悸动,知真气内虚也,与炙甘草汤,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炙甘草汤主治气血阴阳俱虚之证,因此应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
②宣通温阳法
《金匮要略论注》中讲到:“胸痹之虚,本阳气微,非荣气虚也,阳五取乎补,宣而通之,即阳气畅,畅即阳盛矣。”
因此临证可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心阳不足者,以恢复其阳气。
③滋肾养心法
心与肾也是密切相关的,病理相连。若心阳不下潜则会导致肾水之寒,肾水不上济心阴以致心阳之亢热,则会阴寒盛于下,心阳亢于上,水火失济。
治疗中应以滋肾阴制心火,清心火以减耗伤肾阴,调心肾水之虚实、平阴阳之偏胜偏衰,以复肾阴心阳失调状态。
因此临证或以【天王补心丹】【交泰丸】治之、或以【六味地黄丸】【交泰丸】进行治疗。
④健脾养心法
心脾属母子之脏,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根源,只有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工作正常,心脏营养才能充分,心脏跳动才有力、有节奏。
面对脾虚运化失调而致心悸时,临证常以【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以健脾养心,安神定悸。
其次,我们再来谈一谈“不通而悸”的治法
面对因脉络不通导致的心悸,需要依证选择疏肝理气、温阳化饮、清热化痰、化痰祛瘀、活血化瘀等方法,不断疏通阻滞之处。
①散寒通痹法
在临床中,常见的寒邪致病的特点:心悸,面色发青,嘴唇发紫,体寒怕冷,睡觉时常常蜷卧着,并且手脚冰凉等等。
因此,治疗此类患者应以散寒通滞为主,用药多以辛散为宜,以达到宣痹散寒之效。
在临床治疗中,可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当归四逆汤】加减。
前者能够散寒通滞,后方能够治血虚寒凝经脉。两方合用则更好达宣痹散寒之效。
②疏肝理气法
郁怒则肝气被伤,当肝的疏泄之功发生障碍,气郁而不行则滞,肝木被郁易生火炎上,则木火上炎,合心火伤神而致心悸。
在临床调理肝脏气机以治心悸时,多以【柴胡剂】【瓜蒌薤白半夏汤】以治之。
此类方多具有疏肝之郁、通气机、活血中之滞、止痹阻之疼痛的功效。将其运用于心悸之中,主要就是选取其调气疏肝,解郁散结之功。
③温阳化饮法
有些人脾胃先天虚弱,有些人后天误治或过治,导致脾胃虚弱,其中运化水湿的能力也就下降,有的人心阳久虚累及肾阳,难以运化水液,从而生成痰饮扰心。
此证可以【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加减以温阳化饮。
前方行脾气、燥饮湿之邪,后方温肾中元阳、利下聚水浊之邪。
④清热化痰法
痰火的形成有多种原因,饮食积滞、脾胃亏虚、阳气过盛、脾胃有热等情况,这都可使化津为痰,痰随火上,从而扰乱心神,导致心悸。
因此,治疗中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以达清心胆之热、化痰,安神、宁心悸。
⑤化痰祛瘀法
痰、瘀在生理上是与“津血”同源的,津液积聚则成痰,血液堵塞则成瘀,并且痰可致瘀,瘀久也可化痰。
治疗痰瘀互结之心悸,常以【痰瘀清方】加减而治,此方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通窍活血汤】的基础上变化而成,专为痰瘀互结之证而设。
⑥活血化瘀法
《诸病源候论》中就曾指出体内有淤血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口,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淤血。”
针对瘀阻心脉型心悸的治法应当重视活血化瘀,且论治时或益气、或行气同时应用,哟普利于化瘀行血。
临床常选用【血府逐瘀汤】理胸中气机、行胸中气滞、活血通脉、化内阻之淤。
综合心悸病症的医治思路,不同的方子能够针对不同病型的患者进行治疗,因此面对心悸不应恐惧它的伤害,而应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
而除了药方治疗之外,“心理治疗”也是格外重要的。
我们常说“心病难医”,除了是指心脏疾病的难题之外,也是指我们的心理问题。
不仅是心脏疾病,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语言、行为、场景都是影响疾病治愈的因素
因此,我们应积极改变对疾病的认知,坚定治愈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情绪对抗疾病,从而达到配合中药治疗的目的

【周立华教授简介】

【联系助理预约挂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内科学试题
【郁证,中医上都有哪些好的治疗思路?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治法略述
中医对失眠是怎样分型和治疗的?
治疗“痰饮”方剂汇总
中医儿科学-哮喘-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