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成为你自己”

很多年前,我在叔本华的书中读到一句终生难忘的话:“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这话并不是唯心论,因为他这里说的世界不是指自然界的客观世界,而是指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

正因为每个人内在精神世界的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对于人生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面对一样的处境,众人的反应也是千差万别。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道理就在这里。

这是强调内因的重要性,现在人的毛病是太迷信知识了,知识只是外在性的东西,内因才是最关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叔本华是这样解释的:“因为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是这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动。外在事物只有在刺激起他的上述东西时才能发挥作用。”

我有一个更加精辟的说法: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意识。

当我懂得了内因的重要性,就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做人最重要的是有自觉性和信心,有主动性和向上的精神,有了这些内在的品质,一个人就不会自甘堕落。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让自己摆脱困境,化被动为主动。

这样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会有办法。

如果缺乏自觉性和信心,无论你有多少知识,都很难发挥出来。因为这些知识没有融入你的生命里,没有成为你的一部分,不能为你的人生增添光辉。你的人生始终是盲目的,被动的,像个机器人一样乏味无趣。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有些人越学习越焦虑,陷入了知识焦虑的陷阱之中。

因此,古人一再强调;读书要体贴到自己身上,要通过读书变化气质,让自己的内在品质发生转变,丰富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

孔子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说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没有提到自己的具体人生经历,而是在回顾和总结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发展和成熟的。我们可以说,孔子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直至圆满的历程。

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在这里,非常重视人的主体精神,坚持培养和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失自觉性和信心,然后你才有可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阅读《论语》你会发现,孔子是一个非常积极乐观的人,但他并不盲目,因为他一直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的人生是有根基的,他是一个有办法的人。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是有他的高明之处的。

相反,为什么有的人一遇到打击或者挫折就承受不住了?他们往往怨天尤人,有的人甚至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归根结底,就在于这类人的人生是缺乏根基的,他们没有坚持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的内在品质是贫乏的,他们人生的注意力始终都放在外物上。就像一栋地基不牢固的建筑物,轻而易举就被外力摧毁了。

所以,做人其实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问题,它需要我们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精勤不懈地去建立、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实现生命的圆满。

有些庸人以为做人就是要熟悉人情世故,懂得什么人性法则、社会潜规则之类的,这种看法是非常肤浅的。这些知识有时候也是必要的,但是并不足以建立稳固的人生根基。要想建立真正的人生根基,除了不断开发自己的内在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所以我们不可走进迷信知识的迷途之中,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把自己的自觉性和信心开发出来,这样你就是一个有办法的人,一切知识都可以为你所用,一切信息都可以成为你的材料,你的生命才是有力量的。

用哲学的话说,这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这也是我们学习哲学的核心所在,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懂得一些知识,还必须懂得如何运用知识,并且能够让自己的生命更有力量,让自己活得更痛快更自在。如同哲学家尼采所言,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图美文]宁静致远
携一份雅致,品一份宁静
解读梵高:大师的艺术感觉常常是时代的先声
什么是“圣贤气象”?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之极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