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上书肆记 夫子书话

海上书肆记

2013-02-28 10:22    阅览:1069   评论:0   
编辑:资讯编辑    原创作者:叶青   来源:书友投稿   

  本人嗜书,尤喜旧书,几乎寻遍了沪上各个角落的书肆。每当徜徉其间,神游于泛黄旧纸的余香,宛若与先哲娓娓而谈,妙处难与君说。抖落尘埃,那些穿越岁月而来的书籍历尽了沧桑,记录下多少光阴的故事。渐渐地,我对于老上海的书坊旧事也颇留心。
  老上海书店最集中的地方当数福州路,这条路早年叫作布道街,因1845年英国传教士麦杜斯在此布道得名。它还有个名字叫四马路,几乎是烟花柳巷的别称。这里除了星罗棋布的书局报馆外,茶肆梨园行也比比皆是。或许那个名书寓,经常看见鲁迅先生光顾北新书局,长三堂子亲眼目睹了巴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开张,灯红酒绿之地与大名鼎鼎的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比邻而居,相安无事。想象一下那时书生宿儒与名妓花魁穿梭而行的景象,奇则奇矣,也让人顿生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曼妙浮想。
  上海最老的书店,莫不首推扫叶山房。洞庭席氏的扫叶山房早在明代就开始刻书了,当时开设于苏州、常熟一带。所刻板心均有“扫叶山房”字样,取古人“校书如扫落叶,随扫随落”之意,以示刻校书之不易。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地原有一刻书家叶氏,甚为有名,席氏为与之相争,遂名“扫叶”。康熙帝南巡时,席氏献新刻《全唐诗》,获赐兰花。后来在松江开设书坊,1880年,在上海城内彩衣街、棋盘街设分号,渐成为很有影响的书店,刻印经史子集之书,以及笔记小说、村塾所用读本,多达两千种。清末民初,扫叶山房多用新法石印代替刻版刷印。我最早收藏的那些线装书就是扫叶山房的出品。
  石印法输入中国,用得最早的是徐家汇土山湾印书馆,时在同治十三年。稍后,西人美查在上海开设点石斋,石印各书均用上等连史纸,蝇头端楷,堪称精雅。而同文书局的校刊印刷亦精,创始人粤绅徐润(别号愚斋)等于熙华德路(今长治路)设厂,延聘学林通才,搜罗古籍珍本专事影印。时西太后颇留心词翰,欲翻印《图书集成》百部为颁赏文臣之用,即委托该局承印。书用上品桃花纸精印,历三年始竣工,从此声誉益隆。收藏界称道的中国最早的连环画印本《孔孟圣迹图》即由同文书局出版。顺便说一句,愚园路之名,也是因徐润在静安寺附近的私宅愚斋而得。
  铅印书籍则始于同治初年创设的墨海书馆。书版或为活字,或为泥胎铅版,用铁制车床,二人司理,还用一头牛旋转机轴,当时士人引为大奇。某名士咏杂诗云:“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杀老牛浑未解,不耕禾陇耕书田。”后来美华书馆起于南门外,终于用引擎代替老牛了。
  另一家鸿文书局由江苏震泽人凌陛卿创办,据说凌是个学问渊博、性情坦白的人,待友接物颇能以诚相见,绝非一般书贾可比。该局所出之书,名人诗文集不少,而大宗以科举用书为多,士子人手一编,等到科举废除,自然不值一钱,失败之基即由于此。
  据民国笔记记载,那时福州路上有个姓文的,小名阿寿,弱冠时以卖报为业,积有余资,印刷小说数种,如《三笑》、《挖空墙》、《十美图》等,随报唤卖,购者趋之若骛,居然生意鼎盛,继乃设行栈,购进印机十余架,还做起了外埠批发。创业既成,阿寿竟终日沉溺于鸦片馆中。所出之书大半诲淫诲盗,蝇头小字又伤眼睛,受其身心之害者无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哪里有旧书店?“哟,您又把我给问住了。”
【记忆】沪上那些老书店,你还记得几家?
读在·杨浦丨主题·馆藏:中国旧书局
全407
青江子,宅谱修方催生却病,上海扫叶山房
米芾集《王羲之草诀百韵歌》(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