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访古刹,揭秘晋城饮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有句歌词这样唱: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

在晋城市千年古刹青莲寺的殿宇下,

也伫立着一块石头。
它长相很普通,却有着非同凡响的“身世”,

时光已逝,岁月失语,

这块揭开神秘面纱的石头,

却向人们娓娓道来那昔日的故事。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地域特色的茶文化更是人们表达故土情结的重要载体。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而炎帝陵又位于晋城高平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茶的起源也扯得上关系。

明清时的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更承载着禅道、隐逸、慈善、礼仪等等,可以说,泽州古时的茶事是整个中国北方古时茶事的缩影。 

自明太祖朱元璋罢龙团凤饼而兴散茶,整个明代,文人和士大夫与茶道结下了不解之缘。将禅意、闲适、隐逸等等冲泡于一杯小小的茶盏中,在书斋这一片精致的小天地里看山看水。文人与寺僧多有往还,他们以茶交友,以茶增雅,以茶见性,以茶悟道,留下了大量的茶道专著。

穿越晋焦高速公路丹河大桥,顺碧波荡漾的丹河水而下,便可以看见千仞绝壁的大山间,有形似双乳奇峰隐约耸立的青莲寺。青莲寺创建年代可追溯至北齐天保年间(550-559),隋唐时期已达一定规模,与少林、法门比肩而立。曾几何时,“山田百顷,僧众七百,钟鼓之声与天籁齐名。”创建者为北朝高僧昙始、慧远,并先后成为全国宗教领袖。据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慧远即远从甘肃敦煌来青莲寺出家为僧,可见青莲寺声名之盛。

珏山山顶,清顺治十三年(1656)《创建茶厦石井碑记》记载:“时届桃月,春归暑临。人多望井思源,盖杯茶济渴,能费几许?只此功德,十不见一。倏有陵川县积善村高应斗、高三乐、陡起善念,创建茶厦二间,石井一圆,募化吉土数人,共成茶缘美事,铭兹石碑永垂不朽矣。”

青莲寺大雄殿,清康熙元年(1662)《煮茶供饮碑记》记载:“于是会众等发慈悲心,结弘誓愿,各捐赀财,向青莲寺东廊下结庐安灶,躬为烹点。焙之以三昧炎,煮之以方便铛,贮之以甘露盐,既效烹煎之制,兼陈果物之资,以供十方善士渴饮所需,使步履者顿忘神力疲倦,烦何者不觉清凉生心焉?”

青莲寺中清康熙年间的《煮茶供饮碑记》是晋城茶文化研究之重器,石碑不仅让我们知道了晋城人饮茶的习俗,而且记载了晋城善人出资免费供饮的良风美俗,碑文详细说明了以三昧火焙制茶叶,铁铛烹煮茶汤,贮之甘露水,伴之以佳肴的糸列茶文化。此碑为晋城茶文化研究之重器。

那时候的茶,和两条道路有密切的关系。一条是朝山进香的“香道”,一条是转运货物的“茶马古道”。这里的茶多是善人施舍的大碗茶,但却表达的是茶最本质的特征:解渴济人。

而在泽州通往河南的“茶马古道” 太行陉上,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茶棚。太行陉又称太行道,南起河南焦作沁阳,北接晋城市泽州县,是著名的“兵要首地”、“商旅通衢”。太行道山路盘绕似羊肠,故古又称之为羊肠坂。长20多公里,是在宋代官修基础上,清康熙年间民间再修的产物。是当年商旅的必经之地。在泽州县晋庙铺镇小口村,有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行山小口创建关候庙设立茶汤碑记》;泽州县大箕镇南河底村存有《元亨会重修奎楼并茶棚记》;原钟家庄乡茶元社区存有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创修茶房三间碑记》。

在泽州县晋庙铺镇小口村东的碗子城山顶东侧,有一道石垒长城,非常有名。登山揽之,会发现在一块精雕过的青石上,刻有“茶池”二字。在这里发现“茶池”,无疑是战争守卫者饥渴的栖息地之一。经查古志,羊肠坂道,还有一个名字,叫“饮马古道”。充分说明,这里地势险要,过往马车,登山负力汗流浃背,在此需要补充水份,喝茶而解。

清代,衷斡《崇市杂咏》记载:清初茶叶,均系(山)西商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张正明著《清代的茶叶商路》记载,大约从乾隆三十年(1766)起,在晋帮商人的大力推动下,逐步形成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经西伯利亚,通往欧州大陆的陆上国际茶叶运销路线。

《山西外贸志》记载:在这条商路上车帮、马帮、驼帮络绎不绝,蔚为大观,成为一条生要的国际商道,号称茶叶之路。《山西公路交通史》载:山西东南部的晋城、高平,是当年北运茶叶入省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茶叶之路”的兴起首先得感谢蒙古可汗,是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传到了俄国,从十七世纪开始,俄国人有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饮食习惯。这么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给善于经营的山西商人带来极大的商机,到了清中叶乾嘉时期,中俄茶叶贸易达到鼎盛,从而也诞生了一条堪与“丝绸之路”媲美,并辉煌繁盛了上百年之久的“茶叶之路”。

做茶叶生意的主要是晋中商人,他们运送的茶叶来自遥远的福建武夷山,先走水路运到武汉,然后上岸进入河南境内,从豫北进入太行陉,过碗子城入泽州府,再经潞安抵晋中,从大同、张家口或右玉杀虎口出关,贯穿蒙古草原,终点是恰克图,全长近一万华里,称之为“万里茶路”。

晋商开辟的这条“茶叶之路”,从南方到北方最重要的中转站,是晋城!直到二十世纪初,晋城仍是这条“茶马之路”不可或缺的角色。当时泽州流行的一句话是——南来“烟酒糖布茶”、北来“牛羊骆驼马”。晋城当时处在一个货物交换点上,而从河南常平到晋城的太行驿道,也可以说是一条太行山上的“茶马古道”。

明代散茶的兴起,引起冲泡法的改变,茶壶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百姓茶饮生活中。晋城,古称泽州及泽州府,被誉为“煤铁之乡”,自古就有发达的冶炼业,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盛行冶炼。明清时期“九头十八匠”闻名全国,泽州铁壶名扬天下,北上内蒙,西去甘肃,南下广东,远销东南亚。当时每户人家都有把老铁壶,常年放在灶台上烧水煮茶,时间久了壶面形成了自然的保护膜,看上去油黑发亮,古色古香,它成为百姓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器皿。青莲寺《煮茶供饮碑记》充分证明自古晋城有煮茶法。这也告诉我们,为什么叫晋城当地人称烧水的器皿为“茶罐”和“茶壶”。

历史上有多少晋商走出山西,走向世界时,都有一款山西老铁壶陪伴左右,老铁壶的“温暖陪伴”见证晋商开创了历史的辉煌。当时晋艺坊铁铺所生产的铁货中,最受晋中商人欢迎的是铁茶壶和铁锅。晋艺坊秉承“诚信经营、一诺千金”的晋商理念,跟晋中茶商有着上百年的贸易。

时光荏苒,老去了几代人,也同时在这古老的铁壶上留下岁月的痕迹,虽是锈迹斑斑,但每一块斑驳均承载着昨日种种。如今晋艺坊铁壶主打原生态纯手工健康壶,在主打健康的同时,更将浓厚的泽州文化与这些历史悠久的铁壶文化融合在一起,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铁壶。

铁壶与茶相伴而生,它们身上散发着不仅仅是悠久的历史,更有那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能否饮茶?
山西晋城:隋唐佛都—青莲寺
健康饮茶百病远
听说你一直这样喝茶?哦,那你注定跟养生无缘。
晋游记NO.1——晋城青莲寺
山西晋城泽州县青莲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