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家:父母消极对待孩子的同伴关系,将导致其人格缺陷

想要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就必须重视孩子的看法,必须小心谨慎地回答孩子提出来的问题。

有些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们倾向于简单地指责他们。

当孩子发出疑问时,有些父母也敷衍了事,或者直接说:“你现在还太小,你不懂,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智力水平、道德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年幼儿童一般不能理解很多成人世界的道理,但是适当的引导依然很有必要,这会给他们的行为起到定向作用。

而如果因为嫌麻烦而敷衍孩子,就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

当孩子问出“妈妈,别人都不和我玩”这样的问题时,你的回答将影响他的一生。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呢?

首先,我们必须对儿童的同伴关系有所了解,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对于孩子的这种问题,很多父母不以为然,选择随意回答,甚至认为“他不跟你玩,你也不跟他玩不就行了?咱们不稀罕他!”

这种教育显然是站在成人自己的角度作出的回答,如果经常这样教育孩子,孩子甚至会对他人显示出敌意,从而进一步恶化同伴关系。

作出这种回答的父母,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同伴关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许多心理学家都指出,儿童之间的交往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有利因素,缺乏交往将会阻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与同伴的交往经验绝不是由某些儿童享有而不被另一些儿童享有的一种表面的奢侈品,同伴关系对于健康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是绝对必须的。

换句话说,每个儿童都需要同伴,这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并不像某些家长所说的“不玩就不玩,你自己也可以玩”这么简单。

特别是儿童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影响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重要。

大量研究文献也表明,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这说明,如果父母消极对待孩子的同伴关系,则会阻碍孩子普遍价值观的获得,阻碍他们形成各种交往技能,甚至会让他们形成不健康的人格。

因此,对待孩子的这种问题,父母必须经常地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而不应该用大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同伴关系。

塞尔曼曾经提出了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

对于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朋友往往与实利和物质属性及其邻近性相联系,这个时期的友谊还很不稳定。

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同伴关系往往伴随着物质。

例如玩具、游戏机等等,他们对朋友的概念往往与这些物质相联系,如果失去了这种外在的物质联系,友谊通常不复存在。

因此,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父母应该告诉他们之所以他们不欢迎你,很可能是因为你们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应该引导他们去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比如一些儿童喜欢安静地画画,而另一些儿童喜欢一起玩玩具,他们之间通常无法建立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的同伴关系之所以与物质相联系,并不是因为儿童过分看重物质,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排斥缺乏物质的孩子,而是由这一时期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的。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服从自己则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GIF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儿童都有这一特点,且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儿童倾向于直接“下命令”,例如“孩子王”,而有些儿童则不易表现出命令别人的倾向。

如果发现孩子遇到这种问题,父母可以告诉他们说是因为对方把你当朋友,才会这样对你,并帮助他们积极地融入群体。

此外,第三阶段为双向帮助阶段,第四阶段为亲密的共享阶段,第五阶段为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父母只有主动去了解孩子的同伴关系出现怎样的特点,才能够合理地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他们的问题。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孙云晓:没有游戏就没有童年
父母不是、也不应该是孩子的朋友
7岁前抓住这5个敏感期,孩子婚姻更幸福
孩子:“他们怎么都不跟我玩?”家长的回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瑞士心理学家告诉你,孩子的“自律”是怎样炼成的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