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家人品和画品密切联系,画品即人品,人品不高画品如何能高

摘要:笔者从事中国画创作、教学多年,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和多年高校中国画教学经验,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中国画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从教学模式和具体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当代教育背景下中国画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思路

目前高等院校中国画教学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各院校为了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不分重点地扩大招生,导致一系列问题,中国画教学质量下降。笔者在高校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中国画教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下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画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旨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中国画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一、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1.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中国画教学采用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临摹是中国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对解析笔墨和造型规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高等院校中国画教学的必修课。写生是在对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中不可或缺的纽带课程,从绘画风格的形成和绘画语言特征上来讲,写生也是一门笔墨转换至形成自我表现方式的极重要的课程。创作课是在经过临摹课和写生课的绘画练习后所开设的课程,是对临摹课和写生课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运用临摹和写生课所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对自然界和人生的感悟、感受、认识表现出来的一种解说式绘画方式。中国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创作课有其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前一个教学环节是后一个教学环节的基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前一个教学环节的巩固和延伸。临摹、写生、创作课的相互结合,能够使学生所学到的笔墨知识、构图技能等得到运用和巩固。所以,教师对中国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创作课不但都要抓,而且都要抓好。

2.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思路

中国画是建立在以采集、农耕、定居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国文化基础上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先进文化的表率,是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并肩负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领域。中国画的创作强调诗书画印熔于一炉。中国画是画家文化修养的积淀。因此,教师在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不断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生对画外功夫的修持。为此,在中国画的教学中,教师在以中国画教学为主的前提下要不断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合理地增设一些跨专业的选修课,以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力图使不同艺术专业的知识互相渗透,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造的综合能力。

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美育。美育就是通过艺术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能力。中国的所有传统艺术都是一种“人学”,强调艺术家的品德修为,“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美好品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这是其从事艺术创作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画教学偏重技术,所讲的内容仅限于技法,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不够重视。

中国古画论中有“人品如画品”之经典论述,一个画家的人品和画品有着密切的联系,画品即人品,人品不高画品如何能高。中国画是在以传统的道、儒、释等古哲学为主的文化体系中产生和发展的,其艺术的精髓就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人格完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其自身文化素养提升的同时,要加强对其思想道德的完善,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审美取向,引导学生对真善美进行追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学生要想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在拓宽文化知识面的同时加强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艺术上达到更高的标准。

二、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1.提高书法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地位

中国画强调诗、书、画、印的四位一体,书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书画自古不分家,古先贤有“书画同体”“书画同道”“善书必能善画,善画必能善书”之高论,在中国画表现物象的“画法”方面有“写竹竿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杈股”之论述。如果一个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丹青能手没有书法功底做后盾,作画时运笔自然是软弱无力,无法达到“力能扛鼎”“下笔如有金刚杵”“下笔如高山坠石”的用笔要求。

从以上的论述中足见学好书法对中国画画法的学习和掌握是大有益处的,可是教师在现实的中国画教学中,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究其原因,也许就是传统中国画和书法在西方学院教育体制下的尴尬地位。书法是国画家必备的修养,是国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重视书法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创作意识的培养

绘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属于上层建筑,是可学而不易教的。所以,教师在中国画的基础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增强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并将其渗透到中国画基础课的学习中。

中国画基础课教学和中国画其他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创作服务的,是创作的基础,不是简单、孤立存在的。而目前中国画的教学实际情况是教基础课的教师只负责教基础课的基本知识,所教的都是一些表面的知识点,没有深入、系统地进行教学,更不用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对其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最终导致基础课教学和创作教学严重的脱节,基础课和创作课的脱节的后果是学生没有能力将基础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和长期训练的基本技能灵活运用到创作中。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面对着模特或者别的参照物准确地描绘出其结构、比例关系等,却不能在作品创作中传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生离开具体的物象时大脑就一片空白,面对一张白纸不知所措、束手无策。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观察事物的角度,面对同一物象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其创作的绘画作品也应该具有个性化的性情流露。所以在以提高创作能力为目的的中国画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避免一味机械和死板地描摹物象而忽略对自身感受的表达,要让学生明白艺术创作最终关注的是画家对所要描述对象的感受而不是对对象本身真实的再现。教师要让学生调动各种感觉去体悟描绘的对象并对人生进行思考,然后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再通过适当的方法尝试把感受表现出来。此外,学生在基础课的训练过程中还要掌握传统绘画规律,还要对新材料与表现技法进行试验、练习和探索,不断获取知识,掌握创作艺术规律与思维方式。

中国画创作之所以称为是创作,是因为所画出来的作品和前人和当代人的作品相比,要有创新点,而这些创新点和超前意识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既然清楚了创新点和超前意识的培养是为以后的创作打基础的,所以,教师在日常中国画教学各个环节中要时时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个别学生能够自由控制和驾驭画面并能够在创作中表达感受的时候,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自由创作,退居教育活动的次要位置,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创作空间,让他们尽量把自身最强烈的感受和想法表现出来,这是中国画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技巧。

3.探索科研与教学双促进的教学方法

“教学”一词在此主要体现为名词,是教与学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处于被“教”的位置,而教师则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专业知识,是通过自身对专业的研究、理解形成的系统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有传授知识和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惑的作用,而侧重点是后者,教师要使学生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和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意识。因此,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科研和创作意识和能力,这是培养其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关键

科研、创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然而对于国画专业的学生来说,科研无非就是论文的写作和国画作品的创作,别无其他。学生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后,对基础课程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所以他们进入三年级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专业课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时学生就要尽量想办法把基础课程学习中已掌握的知识点、技法与自己所学专业对照起来学习,在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中应该加强作业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语言的运用。教师要不断加强并引导学生对小幅作品的创作练习,甚至做一些主题性创作课的课程安排,以创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中国画的技法和画法综合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画”和“法”的认识和理解,真正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科研成果代替毕业论文的方式考核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以为毕业生节约很多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准备考研或者找工作,又能够激励学生对学术产生更大的兴趣,也可以避免毕业生对毕业论文和毕业创作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但是其反过来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种做法的前提是学生所发表的论文和创作的作品必须是在核心及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创作的作品要在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或者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及书法作品展获奖,并且要组织学校专家对其所发表的论文或获奖作品进行严格的论文答辩和审查,防止学生为逃避论文的写作和创作而弄虚作假。#中国画#

三、结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画,有人品,才有画品!
早安!中国画,有人品,才有画品![玫瑰]...
孙其峰:来看望我,请“带画不带礼”
中国画:有人品.才有画品!萧朗作品选
卢禹舜:”拿着毛笔画素描”是中国画教育的一种悲哀!
中国画品位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