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标点符号和断句识文的趣闻

关于标点符号和断句识文的趣闻

默认分类 2010-03-31 19:04:28 阅读114 评论0   字号: 订阅

 

  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能起到传递情感、确切表达意思以及读者能够充分理解语言的作用。如果忽视标点符号的运用,或者用法失当,极易引起误会。轻则闹出笑话留下话柄,重则惹上官司甚至性命不保。因此不可小视标点符号的作用。今有空闲时间,搜集整理二三十条标点趣闻,诙谐幽默,以飨读者。希望来到我博客的客人能有所收获。

一、只有标点符号的书信

1、著名作家雨果完成了《悲惨世界》的手稿后,将其寄给了出版社,好久不闻讯息,于是,他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内容只有一个标点符号“?”。出版社很快回了信,内容也只有一个标点符号“!”。不久,《悲惨世界》出版,轰动了整个欧洲文坛,而这“标点书信”的轶事也就流传至今,脍炙人口了。

雨果和出版社之间的“标点书信”妙就妙在别出心裁,巧用问号和感叹号的修辞功能来传递信息,“尽在不言中”,极其含蓄,耐人寻味。

2、形象生动的标点传记

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肯曾在一青年人的聚会上,叫与会者每人写一篇简短的自传。有个年轻人满脸沮丧地交给他一份自传,上面只有三个标点:(———)(!)(。)。年轻人凄然地解释,一阵横冲直撞,落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有完蛋。巴尔肯听了,不以为然,立即在这个自传上加了三个标点:(、)(……)(?)。他热情地鼓励这个自暴自弃的青年:青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二、富翁与教书先生

版本1、曾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版本2、有教书先生应聘家庭教师。老先生同主人家签约如下:“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顿顿浠饭绝不可少不得薪金约”。先生学识渊博,教授有方;学童乖巧,勤奋好学。学童长进显著,可就是供先生的伙食无“长进”。除了到任第一天外,接连几天,先生的饭桌上是顿顿青菜罗卜浠饭。

先生不高兴了。一天,他终于委婉地在主人面前提起待遇问题:按约,待遇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顿顿浠饭绝不可/少不得薪金/约”。你顿顿青菜罗卜浠饭打发我,不合适吧!

主人家回答:我没有违约呀!你不是同我签过“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顿顿浠饭绝不可少/不得薪金”之约吗!

版本3、古时候,有个秀才要招收学生,他对穷子弟不收费,对富家子弟却要很多报酬.他出了一则告示,这样写道:“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穷家子弟来,他是一种读法:富家子弟来,他又是一种读法.请用不同的标点方法,指出他的这两种读法.

对穷人: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对富人: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版本4、古有一聪明的穷秀才,拟入一大财主家教小孩读书。该人家极吝啬刻薄,远近闻名,教师伙食极差又兼职许多杂役。故此前数名教师均被迫中途请辞,白白教了数月或半年拿不到工钱。应聘当日,老财主照例拿出一份合同文书让秀才及中人签约画押,该合约写到:教书一年十两 每日三餐 无鸡鸭也可 无鱼肉也可 粗茶淡饭少不得 干杂活工钱如故 秀才看毕,随手几点,笑而画押。

自开始教书,该秀才拒绝任何杂活,每日吵闹要求鸡鸭鱼肉,索要每日工钱。

财主无奈将其告上衙门。县官升堂问案,秀才拿出合同文书呈上。

只见文书上只字未改,仅字旁有几个标点,合约变成:

教书一年,十两每日。三餐: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粗茶淡饭少,不得干杂活。工钱如故。 白纸黑字,财主败诉。秀才识文断句,整了地主老财,此为俗例。两例趣闻可见标点符号的重要。

 

三、 奥多尔·冯达诺与标点符号

版本1、十九世纪德国有个著名奥多尔·冯达诺在柏林当编辑时,曾收到一个青年的作家寄来的几首拙劣的诗,并附一信:“ 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请您用时自己填吧。”冯达诺很快给那个青年退了稿,并附信说:“我对诗向来是不在乎的,下次请您只寄些标点来,诗由我自己来填好了。

” 版本2、比如:德国诗人海涅办了个诗刊。有一回,他收到了份诗稿。作者写道:“编辑先生:我这个人不大拘于小节。只写了诗,标点请您给我补上。”海涅马上给他回了信:“亲爱的先生:以后你要写诗的时候,只需寄些标点来就行了,诗我们会写。

 隐藏其他相似回答 (1)     四、书法家与标点符号

版本1、清朝末年,掌握朝政大权的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提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出塞(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那书法家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欺她没有学识,要判那个书法家死罪。那个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我这是用了王之涣诗意填的词。」他便断句吟诵: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后,无言答对,只好赐给书法家银子来压惊。  2.〈迎春条幅〉

版本2、明朝永乐年间,有人给永乐皇帝进贡了一把精美扇子,上面画有一幅画:天上白云朵朵,地下一条大河,群峰陡峭,高耸入云,一座城池显得孤零零的,有个人在河岸杨柳树旁边吹着羌笛,神态专注。看了这幅画,使人售货置身其中,听到了幽幽怨怨的笛声,十分凄凉难耐。永乐皇帝挺喜欢这幅画,派人请来了当朝名士、大才子解缙学士,命解缙依画意题诗。

解缙接过扇子一看,原来扇子上的画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的意境。于是他不假思索,大笔一挥,当场在扇子上题写了这首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解缙一时疏忽,书写时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给漏掉了。

永乐皇帝身边有个大臣叫高煦,他发现了解缙这一失误,马上启奏解缙犯了“欺君”之罪。永乐皇帝接过扇子一看,果然少了一个“间”字,大怒,也认为解缙是故意欺骗他没有学识,要把解缙治以死罪。

解缙万万没有想到写丢一个字,竟招来杀身之祸。多亏当时写文章都不用标点符号,靠读者自己断句。解缙急中生智,计上心来,对着高煦哈哈大笑起来。

永乐皇帝生气地问:“你死到临头,还笑什么?”解缙答道:“皇上息怒,我笑有的大臣无知,只会向圣上进谗言。我写的根本不是王之涣的诗,我只是根据王之涣的诗,另外填写了一首词。诗和词是有区别的,有那个‘间’是一首七绝诗,没有那个‘间’才真正是一首词呢。”解缙说到这里,当场断句吟首:

“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五、 留不留?

明朝有个才子叫徐文长,有次外出访友,正是黄梅季节,碰上淫雨连绵,他只好住在朋友家里。几天过去了,朋友看徐文长毫无回家之意,想逐客又难以开口,于是就在客厅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朋友心里想:你这个徐文长看了字条还好意思赖着不走吗?不一会儿,徐文长信步来到客厅,抬头看见了字条,心中默念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明白了朋友的用意,对这种使自己难堪的作法非常生气。他见未有断句,于是提笔加上斜线,「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成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字未变,意思却完全相反,那朋友看到反而脸红了。

六、输赢

从前有个穷人名王勇,聪明勇敢。专门和地主老财作对。某财主为报复他,雇他做长工。一日,财主与夫人下棋。让王勇猜输赢,猜对了赏元宝一个,猜错了20皮鞭伺候。王勇随即写了四个字“你赢她输”。第一盘财主故意输给老婆,正想打他,王勇将标点添上“你赢她?输!”。财主无话可说。第二盘,财主赢了。王勇又将标点改成“你赢,她输。”财主非但没有能打王勇,反而还赔了元宝。

七、.〈祝枝山写春联〉

    有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地主请祝枝山为他写两幅对联,为人正直的祝枝山很想为百姓出口气,便提笔写来: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地主看后暴跳如雷,跑到县里告状,说祝枝山辱骂他。祝枝山胸有成竹地对县官说:「我写的是吉利话,何曾骂人呢?」随后,他把两副对联高声地念了一遍,地主听了无言对答,只好给祝枝山赔礼。原来,地主是这样念的: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可是,祝枝山是这样念的: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连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八、检查作业

某人规定其子每天要记日记,晚上他要检查儿子的日记。一日,他查完日记后,对儿子的母亲大发雷霆。妻莫名其妙,丈夫曰:“有据可查!"他把儿子的日记摊在桌前,其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今日王叔叔来我家玩,我做完作业后,叔叔夸我做得好,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妻大怒,斥问小儿。小儿哭叫:"是我把标点点错了,……应该是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

九、打工

有一个外地打工的儿子给他的父母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句中除了“。”以外没有其他标点。母亲拿起信读道: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母亲急得嚎啕大哭。父亲拿起信读道: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亲高兴地跳了起来。当母亲再读给父亲听时父亲也糊涂了,就因为句中没加标点,所以弄得别人哭笑不得。

十、小便

有一个集镇没有公共厕所,人们便常常在街道的一个小巷子里大小便,两侧居民深恶之,于是请一名文士写了一个条幅贴上,其条幅为“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结果无效。有一天抓住了一个正在小便的男士,便质问他,我们已经写出公告“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你为什么不听劝阻执意在此大小便呢?男士说,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我正尿急呀!”

十一、打官司

版本1、从前,有一户人家过年时请人写了一条幅,原意是: 「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但写字的人把字句都连着写出,忽略断句,语句之间既没有标点,也没有间隔。 初一,拜年的人一见条幅,忙问道:「你家遇到甚么倒霉事啦?」主人怏怏不乐地说:「干嘛一进门就说不吉利的话!」来人指着门上的条幅说:「你这儿不是写着吗?『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版本2、从前有一位秀才,写了一则新年贺辞送与一位农夫,贴在门板上。贺辞为“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猪仔大似象老鼠死精光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第二天,别人念道“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猪仔大似象老鼠,死精光,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农夫一听,急忙找秀才理论,秀才笑笑说,你会错意了,应该这样念“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猪仔大似象,老鼠死精光,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农夫听了,方才转怒为喜,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版本3、伙计气坏饭店老板

  有一位饭店老板,为招揽生意,于店门外挂了一副对联﹕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亡”原意是指店内的酒质量好,醋很酸,所养的猪肥大如山,店内清洁,没有老鼠,即“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亡”。然而,一位经常被他虐待的伙计,悄悄将对联加工,变成﹕“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亡”老板看到气得发抖,说不出话来。

    十二、教师要求学生断句。

有一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要学生上去断句。这句话是“女人没有她男人什么也不是”,男生断为“女人,没有她男人,什么也不是。”女生断为“女人,没有她,男人什么也不是。”

第二天,老师在黑板上又写了一句话,“女人没有了男人将会一无所有”,结果男生断为“女人,没有了男人,将会一无所有。”女生则断为 “女人没有了,男人将会一无所有”。

第三天,老师在黑板上又写了一句话,“如果世界上女人没有了男人就不活了”,结果男生断为“如果世界上女人没有了男人,就不活了。”女生则断为 “如果世界上女人没有了,男人就不活了。”

十三、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沦陷区搞“强化治安”,在大街的墙上写了一条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标语的本意是: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企图饿死八路军,但写标语的人没加标点。第二天一早,这条标语加了一个逗号,变成了: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给敌人的阴谋以沉重的打击

十四、于谦断案 标点遗嘱

版本1.有一个姓张的富翁,到70岁才得一子,取名一非,平时只叫“张一”。富翁病重时,儿子才两岁,想把家产留给儿子,又怕女儿、女婿谋财害命,于是写了这样的遗书:张一非我子也家产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执。女婿看了,大喜,就把家产据为己有,为什么?他是这样标点的:张一,非我子也,家产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执。张一长大后,也看到了这份遗嘱,他就状告姐夫。于谦审案时,反复阅读这份遗嘱,决定把富翁的家产断给张一。姐夫不服,于谦一拍惊堂木:“这不明明白白地写着嘛:张一非,我子也,家产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执。”姐夫无话可说了。

版本2、曾有乡间传闻,一富翁爱义子不爱女婿,临终写下两张遗嘱让二人各执一纸,文字相同,只是给女婿的一张没有标点,“吾产尽与吾子婿外人不得争夺”。及富翁死后,义子、女婿二人争财产打官司,义子出示他的遗嘱为,“吾产尽与吾子,婿、外人不得争夺。”因义子手中的遗嘱有标点无歧义当然以此为准。

 版本3、有位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内容是﹕“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干涉”。老人的儿子和女婿,都认为自己是继承人,两人最终对簿公堂。主审官命他们提出理由,女婿便抢先念道﹕“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接着,儿子说﹕“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主审官一听,感到为难,无从断案。

十五、媒婆善辩

版本1、某生适婚配之年,其父母托媒婆说媒。有待字号某,年过二八,尚未出阁。其父母急于嫁女。媒婆讨过生庚八字,送到男家。申言:“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那还是妇女要裹脚的时代。以脚似“三寸金莲”为美。在人前,大脚妇女往往靠近板凳坐立,尽量以板凳脚遮大脚之“丑”。民间谓之曰“靠板凳”是也。某生之父乃熟读诗书之儒者。听过媒说之言,沉思良久,摇头晃脑地吟颂道:“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连声说好。随即订下这门婚事。大喜之日。新娘落轿,现出一双大脚!新郎家不高兴了;洞房花烛夜,揭下新娘的盖头,新郎呆了:一个麻面新娘!新郎家以媒婆欺骗为由,拉媒婆到茶馆说理。媒婆理直气壮地对调解人说:我向他家说得明明白白:那姑娘“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他家自己要订下这门子亲事,我有啥办法呢!

版本2、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此人漆黑头发无有麻子金莲不大小身段可以”。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此人漆黑头发,无有麻子,金莲不大,小身段,可以。”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一早就告诉你,这女子 “此人漆黑,头发无,有麻子,金莲不大小,身段可以。”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十六、巧该唐诗《清明》

版本1、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版本2、清明将至,一日,乾隆忽想起那首著名的咏清明的诗,遂吟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问纪晓岚,都说你是天下第一才子,此诗你看如何?

纪晓岚略一沉思,立刻答道:臣可将此诗读成一词,意境不减。遂吟: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纪晓岚才思敏捷,断诗为词,尽显才华,此为雅例。

版本3、杜牧唐诗《寒食》,是有名的佳作,原文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只要改动诗中的标点符号,就变成一首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其意思变为向酒家掌柜打听哪儿有牧童。,

  十七、沙皇亚历山大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妻子玛利亚·菲奥多雷娜偶然看到一份文件,是她丈夫签署的命令,是批准将一囚徒流放到西伯利亚,在当时情况下,去了必死无疑。其批语是:“释放不得,押送西伯利亚。”玛利亚将逗号改动了一下,批语变为:“释放,不得押送西伯利亚。”一个逗号的变换位置救了一条人命。

十八、鲁迅

20世纪30年代,上海有家书局,以稿子按实际字数算稿费,标点符号不肯计算在内。于是,鲁迅先生有一次给这个书局寄去的稿子,既没划分段落,更无一个标点,书局无可奈何只得写信给鲁迅:“请先生分一分章节和段落,加一加新式标点符号。”鲁迅回信说:“既要作者分段加标点,可见标点和空格还是必要的,那就得把标点和空格也算字数。”书局只好认输。

十九、手表

上世纪80年代,四川从广州进口一批手表,计划在春节前供应市场,货到之日销售旺季已过,于是四川方面要求退货。广州回电报“手表不要退回”六字,四川收电后立即退货,后双方对簿法庭。广州的本意是“手表,不要退回”,而四川理解为“手表不要,退回”。最后广州一方因为没使用标点者输了官司。

二十、《论语》

在重大学术问题上也存在这样的事例。《论语》中有句很有名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只能役使他们,不能让他们有知识。但清代的康有为却主张这样标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此标点意思就变了:“如果民众适合(役使),就任其去行动;如果不适合(役使),那就要教育他们。”前者是愚民政策,后者是主张智民教民,相差何啻(chi,只,仅)万里。

 

 二十一、算命

算命先生为问寿者批曰:“父在子先亡。”古代文章不使用标点,这句话既可理解为“父亲在儿子前边死了”,又可理解为“父亲仍在,儿子先死了”,不管父子二人谁先死,算命先生都可说自己算得准。我们反对算命,但又不能不佩服算命先生解决矛盾方式的巧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标点符号的趣事
标点符号小故事
标点符号的奇妙作用
古代趣味断句小故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开心驿站】标点符号的故事(16篇)
4个趣味诗词故事:随机应变显才华,点石成金好精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