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运六气学说

河图洛书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本源。

河图洛书

一、河图口诀: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

二、洛书口诀: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

所有图中空白点表示奇数,即天数,代表阳;实黑点表示偶数,即地数,代表阴。

注:易经以及各种术数中的图像,其方向正好与现代地图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它们则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八卦九宫

将洛书上的圆点转化为数字,就形成了我们熟知的九宫格,四面八方加中央为八卦九宫。太极就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系辞·上传》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两仪指天地或阴阳;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后来四象也引申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八卦为巽、离、坤、兑、乾、坎、艮、震,分别象征风、火、地、泽、天、水、山、雷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

      

九宫八卦

九星即为一白星,为坎卦,属水;二黑星,为坤卦,属土;三碧星,为震卦,属木;四绿星,为巽卦,属木;五黄星,居中宫,无卦对应;六白星,为乾卦,属金;七赤星,为兑卦,属金;八白星,为艮卦,属土;九紫星,为离卦,属火。九宫飞星轨迹由中宫作起点,然后按照洛书数序飞移。

二十八宿

东方青龙(左)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

南方朱雀(前)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方白虎(右)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

北方玄武(后)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

阴阳五行

《黄帝内经》总结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五行生克图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变化关系,五行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一、五行生克

五行生克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

二、五行乘侮

五行因偏盛偏衰产生了乘侮的关系。在《命理探源》中有:“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衰遇火,必见销溶,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於塞;土衰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在五行之中,都有正常的生克,如果出现一方过强或过弱,就不能生克对方,而反被其乘,或被其侮。

三、五行承治

承治是互相承受、治用、中和的意思,在《难易寻源》中说:“抑强扶弱,损多益寡,泄有余,补不足,制太过,化不及。致中和之要诀耳。”

五行承治的关系:“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既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疏通生物;木旺得金,方成栋梁。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泄其势;强木得火,方化其顽;强火得土,方止其焰;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四、五行制化

制化是五行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类经·图翼》说:“母之败也,子必救之。如水太过,火受伤矣,火之土子,出而制焉。火之太过,金受伤矣,金之子水,出而制焉。金之太过,木受伤矣,木之子火,出而制焉。木之太过,土受伤矣,土之子金,出而制焉。土之太过,水受伤矣,水之子木,出而制焉。盖造化之儿,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

所以古人说得好:“得用以制其克者,其凶可免;得恩以化其克者,反凶为吉。虽定于生克而吉凶之变,实迁于制化矣。”

五、

五行旺相休囚死表

季节

月建

寅卯

巳午

申酉

亥子

四季

辰未戌丑

由以上可知,这里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当令者旺,令生者相,生令者休,克令者囚,令克者死。

六、五行与自然界和人体的对应关

人和自然是统一的、协调的,人体的各个器官也是统一的、协调的。所以,五行学说不仅把人和自然联系了起来,也把脏腑、形体、官窍、情感联系了起来。人体各系统“气”的运动特征,也和五行相顺应。

五行与自然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表

自然界

五行

人体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变动

小肠

湿

长夏

西

大肠

皮毛

膀胱

七、五运六气学说中的五行归属

五运是以天干配合五行,六气是以地支配合三阴三阳进行演绎分析的。

五运六气五行归属表

五行

五运

丁壬

戊癸

甲己

乙庚

丙辛

六气

巳亥

子午

寅申

丑未

卯酉

辰戌

厥阴

少阴

少阳

太阴

阳明

太阳

湿

天干地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五行归属表

(阳)

(阴)

(阳)

(阴)

一、天干相合(异性相合)

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二、地支相冲(同性相冲)

子午相冲,卯酉相冲,四正位之冲

寅申相冲,巳亥相冲,驿马位之冲

辰戌相冲,丑未相冲,土库位之冲

三、地支合局

1. 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寅亥合木,卯戌合火,

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土。

2. 地支三合局(长生、帝旺、墓库):

寅午戌化火,巳酉丑化金,申子辰化水,亥卯未化木。

3.地支三会局:

寅卯辰东方木,巳午未南方火,申酉戌西方金,亥子丑北方水。

4. 地支藏干

地支藏干表

地支

本气

中气

余气

四、十二地支对应生肖、月建、时辰

十二地支对应生肖、月建、时辰表

十二地支

十二生肖

十二月建

十二时辰(古代俗称)

冬月

23-1

夜半

腊月

1-3

鸡鸣

正月

3-5

平旦

二月

5-7

日出

三月

7-9

食时

四月

9-11

隅中

五月

11-13

日中

六月

13-15

日昳

七月

15-17

晡食

八月

17-19

日入

九月

19-21

黄辰

十月

21-23

人定

古代用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作为判定月份的标准,黄昏时,正月斗柄指寅,二月斗柄指卯……十一月斗柄指子,十二月斗柄指丑, 这种方法称为“斗纲月建”。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五、月与时天干推算法

1. 五虎遁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2. 五鼠遁口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五虎(寅)遁是年找月的方法,如甲己之年从丙寅(正月)开始……;五鼠(子)遁是日找时的方法,如甲己之日从甲子时开始……;然后,按照干支顺序排列。

3. 古代的计时单位——刻与分

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除了大的时段“时辰”外,每个时辰又分为若干“刻”及“分”。每日100刻,每刻60分,对应到每个时辰是8刻+20分。对应到现在的分钟单位,则每刻为14.4分钟,每分为0.24分钟。一个时辰两小时一分为二,前半部分命名为“初”,后半部分命名为“正”。初、正又分别被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以“初刻”、“一刻”、“二刻”、“三刻”、“四刻”命名。

时刻与小时、分钟的具体对应关系表

六十甲子

六十花甲子是古人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和纪方位的。

六十甲子纳音口诀: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腊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劈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怫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五 运

五运是指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气在天地之间的运行变化规律。古人仰观天象发现天空中黅黄土气出现在甲己连线的方向上,所以,他们就认为甲己合化而生土运。

五气经天图

同样道理,苍天木气下临丁壬之方,故识丁壬合化而生木运;丹天火气下临戊癸之方,故识戊癸合化而生火运;玄天水气下临丙辛之方,故识丙辛合化而生水运;素天金气下临乙庚之方,故识乙庚合化而生金运。苍为青,丹为赤,黅为黄,素为白,玄为黑。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木星为岁星,在天曰天冲,在地曰地苍。火星为荧惑,在天曰天英,在地曰地彤。土星为镇星,在天曰天芮,在地曰地阜。金星为太白,在天曰天柱,在地曰地晶。水星为辰星,在天曰天蓬,在地曰地玄。

一、岁运

岁运又称中运、大运,统管全年的五运之气,由当年的年干确定的。即甲己之年为土运,乙庚之年为金运,丙辛之年为水运,丁壬之年为木运,戊癸之年为火运。五行之气处于天地升降之中。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年岁运太过;乙、丁、己、辛、癸为阴年岁运不及;还要结合六气的布政(布施政令)综合分析。

二、主运

主运是主管一年的常规气候变化。即木主风温为初运应春,火主火热为二运应夏,土主暑湿为三运应长夏,金主凉燥为四运应秋,水主寒冷为终运应冬,此又称“五运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长夏化。主运的交运时刻是从每年的大寒起,每运七十三天零五刻,共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具体时间见表:

各年主运交运时间表

五音五运

交运节日

交 运 时 刻

申子辰年

巳酉丑年

寅午戌年

亥卯未年

大寒日

寅初初刻起

巳初初刻起

申初初刻起

亥初初刻起

二运徵

春分后十三日

寅正一刻起

巳正一刻起

申正一刻起

亥正一刻起

三运宫

芒种后十日

卯初二刻起

午初二刻起

酉初二刻起

子初二刻起

四运商

处暑后七日

卯正三刻起

午正三刻起

酉正三刻起

子正三刻起

终运羽

立冬后四日

辰初四刻起

未初四刻起

戌初四刻起

丑初四刻起

1. 五音建运  用五音之“角”代表初运木,用“宫”代表三运土,用“商”代表四运金,用“羽”代表终运水。

2. 太少相生  阳干为太,阴干为少,太有余、太过,少不足、不及。太少相生也是阴阳相生的道理。故有甲乙丙壬癸年主运五步: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丁戊己庚辛年主运五步:。

3. 五步推运  年干只能代表本年的中运,而不能代表本年的主运。主运虽始于木角音,终于水羽音,有一定的程序可循,但不知道是太生少,还是少生太?则应用五步推运法:无论何年,总是从年干的属太属少,逐步上推至初运木角,便可得出。

例如:甲年属阳土,运属太宫用事,即从太宫本身依次上推,生太宫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因而甲年的主运便起于太角,太少相生而终止于太羽。其他各年,均依此类推。唯丁壬两年是角运,便从本身起运,不必上推了。

三、客运

客运是指每一年五季中气候的异常变化。客运的初运按照当年大运确定,然后循着五行太少相生的次序,分作五步推运,每步约为七十三日零五刻,行于主气之上,与主运相对,逐岁变迁,十年一周。但值得注意的是:客运太少相生只限于。

例如:甲年大运阳土太过,那么客运的初运就是太宫,太少相生二运少商、三运太羽,客运初运所在的五行周期内的从角至羽结束,不能太羽生少角往下顺推了!

甲子年五运六气简表

正确方法是从初运太宫往前推至“角”,生太宫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之后将太角按五行相生置于上面的太羽后,转为正常推运。即甲年客运五步太少便是:初运太宫→二运少商→三运太羽→四运太角→终运少徵。

在五运六气的推演中,“天干取运,地支取气”,一般以岁运为主,其次是客运,共同分析一年及其每一个季节的气候与疾病的变化规律。

六  气

六气是指风、热、火、湿、燥、寒六种气候,分主于三阴三阳。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

一、主气

按五行相生顺序,厥阴风木为初气,主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少阴君火为二气,主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少阳相火为三气,主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太阴湿土为四气,主大暑、立秋、处暑、白露;阳明燥金为五气,主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太阳寒水为终气,主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一年二十四节气,主气分六步,每步主管四个节气,约六十日八十七刻半。

各年六气交司时刻表

主气

节气

交 司 时 刻

申子辰年

巳酉丑年

寅午戌年

亥卯未年

大寒日

寅初初刻

巳初初刻

申初初刻

亥初初刻

二之气

春分日

子正初刻

卯正初刻

午正初刻

酉正初刻

三之气

小满日

亥初初刻

寅初初刻

巳初初刻

申初初刻

四之气

大暑日

酉正初刻

子正初刻

卯正初刻

午正初刻

五之气

秋分日

申初初刻

亥初初刻

寅初初刻

巳初初刻

终之气

小雪日

卯正初刻

酉正初刻

子正初刻

卯正初刻

二、客气

客气是指一年六个时段的异常气候变化规律,又称岁气。包括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左右四间气,共六步。

1. 司天之气  司天的位置在六步气运的“三之气”位置上,主管上半年的气候变化。

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

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

巳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2. 在泉之气  在泉之气与司天之气是相对的,在“终之气”位置上,主管下半年的气候变化。并且,凡二阴司天则二阳在泉,三阴司天则三阳在泉,反之亦然。

司天在泉左右间气位置图

3. 间气  客气除司天、在泉外,其余的初之气、二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统称为间气。

面北而立定司天的左右间气,面南而立定在泉的左右间气。三阴三阳按顺时针排列,按逆时针循环。

三、客主加临

地气为阴主静,故主气固定不动;天气为阳主动,故客气逐年流转。每年轮值的客气加在正常的主气上,称为客主加临。司天之气加临在主气的三之气上,在泉之气加临在主气的终之气上,其余的四间气分别依次加临。

凡主客之气为相生关系,或者主客同气,便为相得;主客之气为相克关系便为不相得。相得则气候正常,人体不易发生疾病;不相得则气候异常,容易引发疾病。

在主客同气中,相火为客气加临主气君火则逆!君火为君,相火为臣。

在不相得之中,主客相克又有顺和逆。客气胜(克)主气为顺;主气胜客气为逆。

归根结底,宇宙之间一切事物及现象全部归属到阴阳五行之中,再运用阴阳的对立统一,五行的相互制约理论进行演绎推理即可。

运气结合

一、运气同化

是指岁运与客气出现五行属性相同的情况,即五运和六气属同类而化合。

1. 天符

  凡是当年岁运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者,便称作天符。在甲子一周六十年中逢天符者,计有己丑、己未、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酉、丁巳、丁亥、丙辰、丙戌十二年。

2. 岁会

  凡是当年岁运与年支的五行方位属性相同者,便叫岁会。在甲子一周六十年中,逢岁会者,计有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乙酉、丁卯、戊午、丙子八年。其中,己丑、已未、乙酉、戊午四年既属岁会,又属天符,所以单纯岁会的年份,实际上只有四年。

3. 太乙天符

  既逢天符,又为岁会,便叫太乙天符。在甲子六十年中,逢太乙天符者,计有己丑、己未、乙酉、戊午四年。这四年,天符十二年中有之,岁会八年中亦有之,都是大运、年支、司天之气三者相同,所以叫太乙天符。

4. 同天符

  凡年干与年支均属阳(阳年),同时值年大运又与同年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便叫做同天符。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同天符者,计有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六年。其中,甲辰、甲戌两年,既属同天符,又属岁会。因此,单属同天符者,实际上只有四年。

5. 同岁会

凡是年干与年支都属阴(阴年),同时值年大运又与同年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称为同岁会。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同岁会者,计有辛未、辛丑、癸卯、癸酉、癸巳、癸亥六年。

天符年气候变化剧烈,发病迅猛;岁会年气候变化比较正常,发病缓和;太乙天符年则民病急剧而有死亡的危险。

二、运气异化  

根据五运六气的生克关系确定运和气的盛衰,综合分析全年的气候变化。

当年的岁运生司天之气,为小逆;当年的岁运克司天之气,为不和;这样的运盛气衰年气候变化较大。

相反,气盛运衰有:岁运不及之年,司天之气克大运,为天刑,气候变化比较剧烈;岁运太过之年,司天之气生大运,为顺化,气候变化比较平和。

三、平气之年

岁运太过被司天之气所克,岁运不及被司天之气所生,都叫做平气之年。平气之年气候平和,发病少,患病亦轻。

五运三纪

五运三纪又名五运三气,即五运之气太过、不及和平气的合称。中医学中,根据五运三气来推测疾病的发生,即平气之年民病较少,太过、不及之年则民病较多。

一、岁运太过

甲、丙、戊、庚、壬阳干之年,岁运未受司天之气所克制,则为太过之年,岁运太过,气候表现为主运之气过旺、有余,而一般的致病规律是与该运相应的脏气太盛,而其所制胜的脏气则受克,因而出现相关的病变。

1、木运太过,发病脏为肝、脾(木克土)

2、火运太过,发病脏为心、脾

3、土运太过,发病脏为脾、肾

4、金运太过,发病脏为肺、肝

5、水运太过,发病脏为肾、心

二、岁运不及

乙、丁、己、辛、癸阴干之年,岁运未得司天之气所生助,则为不及之年,时已至而气未到,故大寒节后十三日交运。岁运不及,气候表现为本运之气衰弱不能行令,胜运之气大行,一般的发病规律是与不及之运相应的脏气为所不胜的脏气所乘,或为所胜的脏气反侮,从而出现相关病变。

1、木运不及,发病脏为肝、肺、心(金克木、火克金)

2、火运不及,发病脏为心、肾、脾

3、土运不及,发病脏为脾、肝、肺

4、金运不及,发病脏为肺、心、肾

5、水运不及,发病脏为肾、脾、肝

三、平气

指五运之气平和,无太过、不及的变化。大寒日交运。五运平气可用五音来表示:分别记作正角、正徵、正宫、正商、正羽。

岁运太过不及平气和气候变化表

五运

太过

不及

平气

土(甲己)

雨湿流行

风乃大行

雨湿适中

金(乙庚)

燥气流行

炎火乃行

凉燥适宜

水(丙辛)

寒气流行

湿乃大行

寒冷适度

木(丁壬)

风气流行

燥乃大行

温风适宜

火(戊癸)

炎暑流行

寒乃大行

炎热适度

胜复郁发

五运的太过不及,六气的亢害承制及其相互作用便产生了胜复郁发。

一、胜复 指胜气与复气的关系。运气偏胜克制它气者,为胜气。复气是对胜气的报复之气,对胜气起制约作用。如若上半年热气偏盛,下半年就有寒气报复。

报复的一般规律是:先有胜气,然后必有复气出现,以报复胜气,胜复是按五行生克关系进行的。客主加临的相胜是短暂的,不会产生复气。

例如:木运不及,金气胜木,则金气为胜气;木郁而生火,火能克金,子报母仇,则火为复气,以报复金气对木气的克制。胜复、郁发其实就是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自稳调节机制,进而探讨疾病的病机、预防和治疗等。

二、郁发 是指岁运被郁制至极而待时爆发。郁发的形成,是由于岁气的司天之气或在泉之气出现胜气,所胜岁运被克制抑郁所致。

例如:庚子年,岁气为少阴君火司天,岁运为金运,由于热气太过,气克运(火克金)天刑,金运被抑郁,到一定的时候就爆发出来,一般是在“五之气”燥金时,出现大凉干燥的气候。

五运产生郁发后,复气就不再出现。如庚子年金运被火热之气所克制,本应由水运之气来报复。但金运本身产生了郁发,则水运之复气也就不再出现了,五运郁发改变了胜复的规律,在气候、物候、发病等方面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在人体则表现为郁发所主之脏器的病变或所胜之脏器的病变。

标本中气

风、热、湿、燥、寒、火,天之六气为本;人体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在本气之下,标气之上,而界于标本之间者为中气,中气与标气互为表里。

六气标本中气关系表

本气

湿

标气

厥阴

少阴

少阳

太阴

阳明

太阳

中气

少阳

太阳

厥阴

阳明

太阴

少阴

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是说明六气的正常化生在标本中气之间的相应关系。风、热、湿、火、燥、寒六气之间,标本不同,所以从化关系也不一致。其从化规律是:

(一)标本同气,皆从本化

少阳、太阴从乎本。因为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二者的本气和标气的阴阳属性一致,均属标本同气,故少阳、太阴皆从本化。少阳之中,厥阴风木,木火同气,木从火化;太阴之中,阳明燥金,土金相生,燥从湿化。故少阳、太阴之中气,也就从本气之化。

(二)标本异气,从本从标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因为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二者均为标本异气,故或从本化,或从标化。少阴君火,从本化则热,从标化则寒;太阳寒水,从本化则寒,从标化则热。少阴之中,太阳寒水;太阳之中,少阴君火。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中气和标之气有水火阴阳之殊,故本标中气都不同化,所以少阴、太阳或从本或从标。

(三)阳明厥阴,从乎中气

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因为阳明之中,太阴湿土,燥从湿化;厥阴之中,少阳相火,木从火化。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

大司天理论

根据传统的五运六气理论以60年为时间单位,大司天为前30年,大在泉为后30年;六步大间气各主10年。六气大司天,每气各主三十年,依三阴三阳次序,依次轮转,三百六十年大运轮转一周。

黄帝八年起为第一甲子下元:

第一甲子前三十年厥阴风木主令,后三十年少阳相火主令;

第二甲子少阴君火主前三十年,阳明燥金主后三十年;

第三甲子太阴湿土主前三十年,太阳寒水主后三十年;

第四甲子少阳相火主前三十年,厥阴风木主后三十年;

第五甲子阳明燥金主前三十年,少阴君火主后三十年;

第六甲子太阳寒水主前三十年,太阴湿土主后三十年。

由此类推,风火之气、火燥之气、湿寒之气,火风之气、燥火之气、寒湿之气,迭相推算。至1984为第七十九甲子下元,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风火之气用事。

易发温疫的六气时段

从大司天理论来看,一般风火或火风主事之纪多为温疫好发之纪。从六气角度来看,温疫的发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各年温疫易发时段表

年支

辰戌

卯酉

寅申

丑未

子午

巳亥

司天

太阳寒水

阳明燥金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少阴君火

厥阴风木

初之气

民厉温病

-

温病乃起

-

-

-

二之气

-

厉大至

民善暴死

-

温厉大行

远近咸若

-

-

三之气

-

-

-

-

-

-

四之气

-

-

-

-

-

-

五之气

-

-

-

-

其病温

-

终之气

-

其病温

-

-

-

其病温厉

另外,从表中可知,君火、相火在“二之气”时段相逢,所致的异常气候更易导致温疫发生,即“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

易发温疫的反常气候

客气的司天、在泉、左右间气六年一循环,年年有转移,这是客气的一般规律。但也有气候反常,不按自然规律转移的,即所谓“升之不前”、“降之不下”、“不迁正”、“不退位”的现象。

升,指在泉的右间转移为司天的左间;降,指司天的右间转移为在泉的左间。例如:辰戌之年,厥阴风木当从去年卯酉的在泉之右间上升为今年辰戌的司天之左间。但由于去年卯酉的司天之气阳明燥金过盛;或遇庚辰、庚戌之年,金运太过,金胜克木,都使厥阴风木“升之不前”。

同样道理,丑未之岁,厥阴风木当从去年子午的司天之右间下降为今年丑未的在泉之左间。但由于去年子午的在泉之气阳明燥金郁阻,木气受制;或遇乙丑、乙未金运之年,金来承制,皆令厥阴风木“降之不下”。

所谓“不迁正”,就是值年的司天之气不能按时主事,上一年的司天之气依然布政行令,发挥作用,也可以说是岁气司天或在泉的“至而不至”。所谓“不退位”,就是上一年的司天之气再司天、复布政,值年的司天之气不能发挥作用,气候如同上年,也可以说是岁气司天或在泉的“至而不去”。

例如:去年是己亥年,己亥厥阴风木司天;今年应是庚子年,庚子少阴君火司天。若己亥年风木之气有余,复作布政,留而不去。到了庚子年,在气候变化及其他方面,仍然表现出去年己亥年所有的风木之气的特点,对己亥年的厥阴风木司天而言,这就是“不退位”。由于己亥年厥阴风木司天之气“不退位”,必然使庚子年少阴君火司天之气不能应时而至,对庚子年的少阴君火司天而言,这就是“不迁正”。司天、在泉之气“不退位”、“不迁正”,也必然影响左右间气的升降,使其应升不升,应降不降,即“升之不前”,“降之不下”,导致整个客气的规律失常,出现异常气候。

总之,天地之间气机运行失常,影响人体相应脏腑气机,容易发生疾病,甚至疫疠,需提前做好预测及防范。

庚辰、庚戌之年,厥阴风木升之不前

辛巳、辛亥之年,少阴君火升之不前

壬子、壬午之年,太阴湿土升之不前

辛丑、辛未之年,少阳相火升之不前

戊申、戊寅之年,阳明燥金升之不前

己卯、己酉之年,太阳寒水升之不前

乙丑、乙未之岁,厥阴风木降之不下

丙申、丙寅之岁,少阴君火降之不下

丁卯、丁酉之岁,太阴湿土降之不下

丙辰、丙戌之岁,少阳相火降之不下

癸巳、癸亥之岁,阳明燥金降之不下

甲子、甲午之岁,太阳寒水降之不下

伏气化温  天行疫疠

天地之气,失守其位,就会发生大疫。太过之年会发生刚柔失守化疫之纪,而不及之年就发生三虚化疫之纪。

一、三虚致疫

疫疠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①人体正气不足及神气失守,即人虚,成为易感人群;②不正常的气候环境,即天虚,为传染源微生物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变为伏气;③在人虚、天虚的基础上,饮食不洁、起居不慎,情志不遂等,此为三虚,就是最关键的传播途径。

如1981年辛酉岁阳明燥金司天,天数不及,而成天虚。数年后,若遇到1985年乙丑岁金运不及之纪,伏气化火,火胜克金,容易引发火疫流行。大凡阳明司天之年,又遇金运不及之岁,暑热大行伤肺,而发火疫者计有:癸酉年又遇乙亥岁,辛卯年又遇乙未岁,癸卯年又遇乙巳岁,乙酉、乙卯年阳明司天又为本年金运不及之岁,共六年是火疫发生之年。

以此类推,木运不及之岁,易发生金疫;火运不及之岁,易发生水疫;土运不及之岁,易发生木疫;金运不及之岁,易发生火疫;水运不及之岁,易发生土疫。

二、刚柔失守三年化疫

刚,指阳刚之气;柔,指阴柔之气。刚柔失守是指上一年的司天之气太过,致使今年的司天之气不能迁正,但是,今年的在泉之气已经到位,于是造成上一年的司天之气仍然发挥着作用,和今年的在泉之气上下不相呼应,阴阳相错。之后快则两年慢则三年,有可能发生疫疠流行。

假如甲子阳年土运太过,如果上一年癸亥的司天气数太过而有余,虽已交得甲子年,但去年的司天之气厥阴风木尚未退位,而今年的在泉之气阳明燥金已经迁正,导致司天、在泉阴阳不相奉和,刚柔上下失守,气候变化异常,三年后,则化成土疫,早在丙寅年,晚至丁卯年,疫疠发生,其病快慢、轻重与气候变化的强弱有关。

以此类推,火运太过之后,易发生土疫;金运太过之后,易发生金疫;水运太过之后,易发生水疫。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在分析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体疾病发生的关系时,气运盛衰,升降失职,迁正退位等,都要予以综合考虑和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运六气推算-六气
巧记五运六气(第二稿)
《黄帝内经》中的预测学五运六气学说
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
五运六气·天地变幻的密码
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与庚子年(2020年)的运气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