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常让人忽略的伏气病,养生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得到更多的肯定

伏气病就是埋伏下来的病,当时不发作,等下一个季节,或者在往后相应的时间节点,爆发出来的病,就是伏气病。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冬季咳嗽,大多数都属于伏气病,往往是体质差,或者是生活保养不注意,在秋季的时候,肺系统就受到外邪的侵袭,但是在秋季受外邪感染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发作出来,于是外邪就依附肺系统就埋伏了下来,或者肺系统已经受到轻度的损伤,感染等情形,等到了冬季的时候就经常咳嗽,用药也收效甚微,这就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伏气病。

伏气:病证名,又称伏气温病,成无己在《伤寒注解论》中说:“冬时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伏气之说为温病所重视,特别是王孟英更为强调,把温病分为外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两大类。后世认为,凡初起不见表证,而先见里热甚至血分热证者为伏气温病,例如春温和伏暑之类便是。

所论“伏气”,首先,应与内伤杂病的“伏邪”相区别。清.王燕昌《王氏医存》中云:“伏匿诸病,六淫、诸郁、饮食、淤血、结痰、积气、蓄水,诸虫皆有之。……凡肢体酸痛、麻木,及梦魇、梦遗、痞块、症瘕、疝气、肿瘤、耳聋、目翳、鼻痔,一切对证药不效,皆别有伏邪,……”

何为“伏气”,何又为“伏气温病”? 明代吴又可在其《温疫论》原序的第一句话就明确写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吴氏称之为杂气、戾气、疠气或疫气。它在感邪的当时并不发病,邪气潜伏于体内,这种潜伏于体内的邪气被称为“伏气”,而这种伏而后发的温病则称为“伏气温病”,属于外感热病的一种;其特点是:邪之中人,并不立即发病,邪气潜伏于体内,不具有临床症状,过一段时间后,或伏气自内而发,或伏气为时令之邪所诱发,也没有明显的表证阶段,初起即以里热证为主。这可归属于现代流行病、传染病的范畴,也是明清温病学派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张仲景以子午冬至夏至,二至分阴阳,则有二至阴阳转换、阴阳生这样的病,所以有阳爻升、阴爻降这样的说法,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其中还有伏气四时之发病,如寒邪伏气,春发“温病”,夏发“暑病”,所以新感病、伏气病、疫病是必须分清楚的。

比如,当下全世界流行的新冠肺炎,则是属于疫病的范畴。

“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看看这半年时间,三月、四月是属于五运六气的二之气,五月、六月是属于三之气,七月、八月属于四之气。

注意,张仲景明确指出了“寒疫”,这与冬天的“冬温”是不一样的。在这段时间内,气候突然凉爽了,叫作夏行冬令,人们骤然被暴寒侵袭而发病,这属于时行之气为病,称之为时行寒疫,叫作“寒疫”,属于流行性疾病。“寒疫”的发生及病情的轻重,取决于阳气的强弱。虽然同是“寒疫”,但是不同的人,治疗是不一样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事情。

“寒疫”的发病季节与发热症候都与“温病”、“暑病”相似,但其病因相反。“寒疫”病因是夏天非时暴寒所致,而“温病”、“暑病”的病因是冬时感寒不即病,而藏于肌肤之间,到春、夏而发病,因而治法就不同。所以张仲景就说:“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温病”、“暑病”属于四时正气引发的伏气为病,“寒疫”属于时行之气为病,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追本溯源,关于伏气的理论最早肇源于《内经》中关于“四时所伤病”的论述。《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泻;夏生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由是观之,“伏气”之意,在此初现端倪,确为后世先贤创立“伏气温病”的学说埋下伏笔,然其言未尽意,非今“伏气”所指,《内经》所述的四气之因,更伤五脏, 虽为季节迟发之病,主要是指人喜怒不节,时令寒暑过度,养生违时,所奉者少。医者不应该将其作为发病定式以度将来之变,究竟人体发病与否还应当和病邪的聚散、正气的虚实、体质的强弱,还有时令的太过不及等临床综合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是《素问.刺法论》中的著名观点;《素问.评热病论》又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此可见,病邪与病体,犹车之两轮,不可须臾离。“伏气”之发病与否,亦取决于正邪两种力量的对比。故《素问.金匮真言论》就载有:“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人的生命是连续的,是一个联动机制,所以中医提出了非常系统而且实用的养生理论,这比西方的营养学更加的庞杂。

东西方的医学到了一定的高度,认知程度是高度重叠的,比如正气和免疫力,增加抵抗力和治未病,营养学和保养养生。

从伏气病的学习,我们联想到一句俗话: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

谦和既济智能中医团队,致力于传统中医思维结合新技术,还原古人的智慧精粹,将会持续给大家分享气候和疾病的关系,疑难病症分析调理思路,以及一些健康养生注意。欢迎大家关注智能中医:谦和既济,loonta数据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章伤寒病、变病与时气病
为什么春天容易走人
论 伏 气
田合禄 | 五运六气解读《伤寒例》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16
邪气就这样一步步进入你的身体-今日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