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弟子三千,为何只偏爱学生颜回?看完后你就懂如何与老师相处了

开学季,又赶上了教师节,又到了老师们厌烦又甜蜜的时候。老师们带过很多班级,也教过很多学生,那老师和学生能不能做朋友呢?

孔子作为老师的祖师爷,有着3000多位弟子,他的这些学生里,还真的有一位学生,和孔子成为了朋友,二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弟子去世的时候,孔子说: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意思就是我不为他过度伤心,我又要为谁过度伤心呢?

这个弟子就是颜回。颜回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是孔门72贤之首。

为什么颜回能和孔子相处的这么好?

这个答案,或许是每个学生和教师都好奇的事情,也是大家都想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的经验借鉴。


惺惺相惜的师生

两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朋友,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三观要一致,尤其是在人生道路的观念上。颜回和孔子都是非常好学之人,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讨论的事情非常多。

这就像是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觉得有说不尽的话似的,孔子和颜回也是这样的。二人在交流对世间看法的时候,二人发现对方和自己的观念十分相似。

孔子作为老师,也十分喜欢好学的学生。只是在所有好学的学生里,颜回最刻苦最聪明的。颜回作为学生,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是一点就透,孔子自然对这个学生十分有好感。而且颜回自己的家境不太好,但最难得的就是他虽然物质贫困,但他依旧十分看重读书。


李敖曾说: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前辈,孔子开创了一个毛病,拙于谋生,急于用世

颜回家境十分贫寒。《论语·雍也》里,孔子这样评价颜回:贤哉,(颜)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颜)回也!

关于颜回的好学,历史上直接记录的很少,但我们只要间接去了解一下,就能发现在《论语·雍也》里,孔子这样评价颜回:贤哉,(颜)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颜)回也!住在棚户区,穷得叮当响,连饭也差不多没得吃,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但颜回却自得其乐。

颜回好学,又重视读书胜过重视世间物质,追求一种内心的充盈。孔子和颜回的这种惺惺相惜之情,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的社会,都是更古不变产生友情的因素。


互相懂得的知己

老师孔子能乐而忘忧;在贫寒困苦的生活境遇中,学生颜回能不改其乐。在忧患挫折中生存这点,颜回是步孔子后尘的优秀学生。

二人在思想上,是真正懂得的知己。在实践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方面,孔子和颜回志同道合。

而在困顿险恶的境遇中,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坚守自己的仁义之道。在孔子的言行不为世人理解容纳逆境中,唯有颜回能懂得孔子的内心所向: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听了颜回的一番话,便知只有颜回懂他: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治世之梦的同路人

孔子自己坚持一生的信条,就是要推崇给更多人关于礼乐仁和的理想,也是要改变世界。

跟许多人倡导的英雄主义,只在乱世中仅仅发出自己一点微光的狭隘思想完全不同。

所以,即使孔子有许多优秀的弟子,但是能真正与他这个思想契合的学生很少。就像著名的弟子子路和子贡的理想那样,虽然听起来是为整个社会做贡献,但却听来都是只考虑当下的时代,而不是真正为了改变这个社会。

但是颜回不同,颜回思考问题会跳出时代,站在屋顶看世界。站得高了,世界就不再是列国纷争,诸侯争霸,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狭隘的眼界了。

能懂得孔子坚持一生的信仰,这也是颜回能成为孔子最爱的学生的原因。


世人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孔子对颜回,不只有师生之间的责任关切,还有朋友之间的理解,更是灵魂思想上的同行人。

只可惜颜回去世的早,这对世间难得的知己情,便早早地画上了句号。

《论语》中有记载,孔子知道颜回逝世后的场景: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大致意思就是颜回死了,孔子哭得非常伤心,身边有学生说:老师您过度伤心了!孔子却说:我有过度伤心吗?我不为颜回哭泣,又要为谁过度伤心呢?

孔子的这一举动,足以证明颜回在孔子心中的位置,早已是思想上的知己了。


这样的师生关系,也是后人所羡慕的。

放在现在社会,可能会有些困难,因为老师也分成了各科目的代课老师,不再是孔子这样的全职老师了。所以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像孔子和颜回那样好的,已经太少了。

不过每个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个老师,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带着自己走向了喜欢的梦想,慢慢走成了现在的你自己。

校园时光是限定的时间,但是师生情谊却是跨越时间、地点的。那份感谢,是永恒的恩情。

教师节到了,你有没有遇到一位影响你一生的老师?你有没有一份未说出口的感谢?

欢迎关注西安古西楼,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教师节,记得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参考文献:《论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读《论语》心得体会
浅谈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
56句中国古语:千年智慧,值得珍藏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研训课例评析(二)
师生之“礼” ——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