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藤野先生:鲁迅回国后,他因“亲中倾向”被辞,后沦落乡下开诊所

“藤野严九郎”便是鲁迅先生选入中学课本的课文《藤野先生》里的主角: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就读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时的恩师。

1935年,即鲁迅辞世前一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时,负责选文的鲁迅的学生增田涉和日本诗人佐藤春夫问他选什么文章好。鲁迅的回答是“一切随意”,但他却接着说:“就是一定要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鲁迅特别提出希望自己文集中选录《藤野先生》这年,距离他弃医从文、告别藤野先生课堂已经过去了30年。而此时,鲁迅已经成了中国极有名气的作家。

鲁迅之所以对藤野先生如此念念不忘,自然因为他曾与藤野先生有过一段特殊的师生情缘。

鲁迅在仙台求学时,正是他最迷茫的时候,当时在日本留学的他刚刚结束他在弘文书院的学业。鲁迅入仙台学医的原因,他自己在《朝花夕拾》里曾经阐述过:全因父亲病中受了“名医”的欺骗,他励志要学好医术,好治病救人。

也是因此,鲁迅才来了藤野先生所授课的学校,并成了他的学生。藤野先生的长相,是标准日本人的长相,鲁迅曾在文章里这样描写他的样貌: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藤野先生当时上的是解剖课,他对班上这个唯一的“清国留学生”鲁迅非常友好,在鲁迅的印象中,他对自己总是格外亲切,他甚至将鲁迅的讲义收去,并做了极其详细的批注。在鲁迅文章《藤野先生》里,鲁迅这样讲述藤野先生给他批注过的讲义: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藤野先生批改的鲁迅讲义

原本,老师认真批注学生的讲义并不是特别值得感恩的事,可因为当时鲁迅在日本,而且还是总被瞧不起的弱国留学生,所以,他难免觉得藤野先生所为是“极大的恩德”。

人在黑暗中时,你给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道光,也可以照亮整个夜空。当时藤野先生对鲁迅讲义的红色批注,犹如一道光,照亮了异国备受冷遇的鲁迅的世界。

藤野先生让鲁迅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恐怕要数他为他“平息流言”一事了。

有一次考试时,鲁迅的解剖学一科得了还算不错的分数。因为他是弱国的留学生,日本学生很不服气,他们于是造谣说“他定是事先看了藤野先生泄露的讲义”才拿了高分。

为了侮辱鲁迅,他们不仅写了匿名信骂他,还专程在开同级会时,写“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并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讽刺鲁迅舞弊。

而他们认为鲁迅抄袭的原因,无非因为:鲁迅是弱国的留学生。鲁迅自己曾在讲述他们污蔑他的原因时曾这样说道: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被污蔑后,自尊心极强的鲁迅随即将事情告诉了藤野先生,在藤野和同学的帮助下,这场流言终于被消灭。

鲁迅是个感恩心极强的人,他对在那种情境下给予他种种照顾和帮助的藤野先生充满了感激。

所以,几十年后的1926年,早已不再学医的鲁迅仍旧能清晰回忆起那些细节,并写在《藤野先生》里。鲁迅在文里还特别提到了藤野先生分别时送自己小像的事,直到鲁迅死前,这个背面写着“惜别”二字的藤野先生小像还被他挂在书房墙上。

鲁迅和藤野先生的照片

也因为藤野先生曾对鲁迅有恩,所以,他弃医从文时,心里多少觉得对不起恩师。另一方面,他对自己解剖学课程成绩也很不满意,直言“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从鲁迅的话里不难听出,“成绩不好”也让他觉得“愧对”恩师。

鲁迅的“自觉愧疚”,实是他太看重藤野先生的结果。

鲁迅喜爱医学老师藤野先生,却毅然弃医从文的背后原因,他在《藤野先生》一文里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个原因,他的二弟周作人也曾在《鲁迅的青年时代》里讲述过,他说:

“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看日俄战争的影片,有给俄军打听消息的中国人,被日军查获处刑,周围还站着好些中国人在那里呆看。这给予了他(鲁迅)一个多么大的刺激!那影片里的人,被杀的和看杀人的有着很健康的身体,可是这有什么用呢?只有一个好身体,如果缺少了什么,还是不行。他想到这里,觉得他以前学医的志愿是错了。应该走什么救国的路才对……”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鲁迅弃医从文的结果实是他觉醒以后的必然结果。但做了“必然”选择后的鲁迅,心里依旧有一丝犹疑,这丝犹疑自然来自他的恩师藤野先生。

近30年后,昔日的那丝犹疑成了他心结一样的存在,以至于,他经常性地想起一直联络不上的藤野先生。在文章里,他曾这样讲述自己这一心结: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后来,这个心结还慢慢变成了鲁迅的精神力量,在《藤野先生》里,他对这力量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与藤野画像

那么,鲁迅如此看重的藤野先生,是否也如鲁迅对他一样,几十年后依旧“念念不忘”呢!与鲁迅分别后,藤野先生又究竟经历了什么呢?要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得找到鲁迅昔日学医时的同学小林茂雄。

小林茂雄,是鲁迅在仙台医专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了医学博士。上学期间,他和鲁迅关系很好,所以毕业后,他们偶有书信往来。

小林茂雄曾公布过一份他保存的鲁迅在1905年春季升级考试的“成绩报告单”,单上所列鲁迅各科成绩为:解剖59.3、组织73.7、生理63.3、伦理83、德文60、化学60、物理60。

从小林茂雄保存的这份成绩单来看,鲁迅7门功课平均分65.5,在142人中名列第68名,妥妥的中等生。

鲁迅去世后,小林茂雄还做了一件和鲁迅有关的事,他曾专程写信给藤野先生,信里,他详细讲述了鲁迅的相关,他还特地将鲁迅所写的《藤野先生》翻译成日文寄给了藤野先生。

鲁迅与同学合影

此时的藤野先生早已不是高校医学老师,他此时是故乡福井县乡下一家诊所的坐诊医生,他平日的工作,便是给附近的贫穷老百姓看病。

小林茂雄得知藤野先生现状后才恍悟:难怪他和鲁迅等同学都遍寻不到他的身影,原来,他竟隐居一般地到了乡下坐诊。

那么藤野先生何以会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高校医学老师”,沦落成一个乡下诊所医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就在鲁迅的文章《藤野先生》里。

鲁迅这篇文章中透露的很多细节都表明:藤野先生有“亲中倾向”,若非如此,他又何以会在鲁迅被污蔑考试成绩作假时,主动出面为他澄清呢?

中国人尚且认为藤野先生有“亲中倾向”,日本人就更加如此了。也正因此,抗日战争爆发、中日成为敌国后,他因为“亲中倾向”遭受了极大的争议。最严重的时候,他的长子竟与他形同水火。

仙台医专并入东北帝国大学后不久,藤野先生就被学校以资历不够等原因解除了职务。之后他只得去东京进修临床外科,并最终沦落到只能在乡下开诊所的境地。

鲁迅在仙台住所(藤野先生帮寻所得)

小林茂雄的信件被送到藤野先生手中后,他感慨万千,当晚,他便提笔给小林茂雄写了回信。

在回信里,藤野先生再次回忆了鲁迅和自己当年的故事,他也讲到了自己对鲁迅格外好的背后原因,他说:

“我在少年时代,曾向来到酒井藩校的野坂先生,请教汉文,感觉尊敬中国的圣贤之外,对于那边的人也非看重不可……不问周君是何等样的人,在那时前后,外国的留学生恰巧只是周君一人。因此给帮忙找公寓,下至说话的规则,也尽微力加以协助,这是事实。”

从藤野先生的这段话便可知,藤野先生对那边的人(中国人)确实格外“看重”,这也是他对鲁迅格外关照的背后原因。

他还特别指出,自己对鲁迅好,实际并非是针对他个人,他是在用对鲁迅好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来自于中国的这个“道德先进国”的人的敬意。他写道:

“忠君孝亲这是本国的特产品也未可知,但是受了邻邦儒教的刺激感化,也似非浅鲜,因此对于道德的先进国表示敬意,并不是对于周君个别的人特别的加以照顾。”

从这段话也可以看出,藤野先生确实有“亲中倾向”,而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他在前文提到的信里也说明了:“少年时代,因学中文而对中国的圣贤敬仰,继而对来自中国的人,也格外看重。”

但藤野先生话虽如此说,但他对学生鲁迅感情不一般却也是事实。根据人性“越付出越爱”的特点,为鲁迅做了那么多的藤野先生,他对鲁迅的感情定然很深。这点,后来得到了他的侄子藤野恒三郎的证实。

藤野恒三郎曾讲述过一件不为人知的小事,他说:

“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

鲁迅去世时照片

这段文字虽是白描,却也无疑描摹出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深情厚谊。

后来,藤野先生还专程写了一篇名为《谨忆周树人君》悼念鲁迅。透过文中的字句,世人发现,日本人藤野先生很懂鲁迅,也正因为懂,他对身为弱国留学生的鲁迅的处境也相当清楚,他曾用回忆的口吻这样写道:

“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 把他当成异己。”

不难想象,写下这些字句时的藤野先生,心中定然充满了对鲁迅处境的同情。从此可看出,藤野先生对鲁迅,颇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惺惺相惜。

与鲁迅惺惺相惜的藤野先生其实早在鲁迅去世前,便曾得到过鲁迅的消息,并看到了那篇《藤野先生》。

原来,早在1935年,即藤野先生61岁那年,他就通过正在读高中的儿子藤野恒弥知道了鲁迅的近况。

那年的一天,恒弥放学时,他的语文老师竟叫住他并将一本鲁迅的文集递给他道:

“这是中国大文学家鲁迅的文集,里面有一篇写的人叫藤野严九郎, 跟你父亲的名字一样。你拿回去问问你父亲是不是他。”

恒弥拿回去后依照老师嘱托将书给了父亲,藤野先生于是在那篇《藤野先生》里看到了30年前的自己。他还通过文章知道,这个他曾帮助、爱护过的中国留学生曾将他的讲义珍藏却又遗失,以下是鲁迅记叙这段时的具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 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恒弥在后来的回忆中曾说,父亲看文时,眼里含泪,他还特地拿放大镜照着卷首的鲁迅照片说:“真的是周君啊!”

鲁迅日本留学时留影

但让恒弥不解的是,合上书卷后,父亲一直沉默着,好一会儿后,他才缓缓说:“写的是我。但是,你不要跟别人说。”

恒弥虽然不懂父亲这话的缘由,却也听话地没再和别人说起过,他只将实情告诉了语文老师,并嘱托老师不要告诉别人。这事后不久,恒弥的语文老师主动拜访了藤野先生,两人聊了很久,离开后,老师再未和别人提及过相关。

藤野只看了文章,知道他的周君很怀念他,但他当时并不知道:鲁迅找了他无数年。

知道这一切的真相,乃是在收到学生小林茂雄的书信后,而此时,鲁迅已经离世。小林茂雄在信中告诉他:

“他(鲁迅)很想你,他一直在找你,一直在找,他一直想见你一面,哪怕能见你后人一面。”

看到小林茂雄写下的这段话时,藤野先生心里充满了悔恨。原本,他也想过要去见鲁迅,可一想到他已是大文学家,而自己只是偏僻乡村谋生者,他就犹豫不决了。藤野先生不肯见鲁迅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不懂文学,他怕自己和早已放弃医学的鲁迅没有共同话题。

关于藤野的这些心理活动,得知鲁迅死讯后,他曾有过一段很长的叙述,他说:

“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的话,周君该会有多么欢喜啊。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 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

从藤野先生的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境遇变得糟糕后,他心里有深深的自卑。他甚至觉得,自己现在的身份,去见大文学家鲁迅,已经不合适了。

鲁迅与藤野照片

他口中的“偏僻”、“贫穷”、“不懂文学”都是他心里的自卑的体现,也正是这自卑,让他们错过了今生可能的唯一且最后的见面机会!

可叹,藤野先生晚年的“不肯见鲁迅”,与鲁迅刚毕业时“不肯联系藤野先生”的原因一模一样,都是因为对彼时境遇的自卑。

可叹,这段跨越国家、时间的深厚情谊,却也因为世俗的种种而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命运,真真弄人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藤野先生》课堂教学实录(文字)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检测之《藤野先生》练习(附答案)
为何鲁迅对藤野先生“永志难忘”,而藤野却记不起“鲁迅是谁”?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给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教学资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