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丈夫失明妻子精神失常,这段畸婚终酿悲剧!1994年河南“杀”夫案

1994年1月8日下午,河南郑州郊区一户人家。

“倩倩,递给我那盒!”

“什么?”

“邓丽君。”

“倩倩,听听歌儿吧。干坐着怪闷的。

“你自己拿!”

“你伸手递给我,省得我自己去摸了!”

她把那盒录音带扔了过来,噗地一声,他从身边沙发的某处,摸到了它,打开,安放在录音机里。不一会儿,铺着地毯的新房,回荡起邓丽君的优美,缠绵的流行歌曲。

“倩倩,这声音好听吧?立体声,质量真不错。”

“还可以。”

“倩倩,这台高档录音机可是我专门为你买的!”

“那又怎么样?”

“唔,不怎么样。……按出厂价格买的,比外头便宜多了。厂里照顾我。这玩意儿,以前我自己就能组装。”

“你有完没完?唠唠叨叨的,怪腻味人的!闲着呆会儿得啦!”

“嫌我唠叨啦?嗨,也不能总呆着没话吧?”他陪着笑,搭讪着。

“倩倩,坐过来一点儿!要是以前,我能好好看看你,那该多好!他们说你很漂亮了,我可没承想,我还有这份好福气。”

啪的一下,吴倩关掉了录音机。地大声喊起来:“你烦死人啦!”话音还没落地,转身跑出去了。

从厨房里传出一阵“乒乒乓乓”的砸碗声,老同学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他们的一套景德镇瓷器,顷刻间全成了碎片。

吃饭时,一家人沉默不语。自从这个疯媳妇过门以后,她成了全家最厉害的人,没人敢惹。说她疯,也不全是。要是个完全的疯子,谁还敢要?这个姑娘住过精神病院?还留下轻度的精神分裂症,好一阵,坏一阵。这种病与情绪有很大关系,心情开朗时,不细看和正常人差不多;一不高兴,说犯就犯。所以一家人对她都倍加小心,生怕什么事引得她突然犯病。

再说这门亲事,也是两个亲家之间愿打愿挨,一边是精神不正常的女儿。一边是双目失明的儿子,找对象都不好找了,凑合到了一起。好在男家有房,经济条件也不错,双方父母做主,把这两个无人敢于问津的年轻人捏成了一个小家庭,了却了亲人们的一桩心愿。虽然是包办婚姻,可是不包办又怎么办呢?难道他(她)还有可能凭自己在茫茫人海中选择生活伴侣吗?

张正康原是某无线电厂的技工,有着为姑娘们所倾慕的堂堂仪表,可是正当婚龄,一次意外的工伤事故夺去了小伙子的一双明眸。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致命打击!人间的美好景象和希望一下子消失了,摆在他面前的是无尽的黑暗。但他还年轻,生命像个长夜,需要他一步一步地摸索着前进。按上伤事故的劳保规定,他呆在家里享受百分之百的工资待遇。在周围热心人们的鼓励下,他学盲文,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可是人生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恋爱的权利,他是永远失去了。

他既非英雄,又非显赫人物,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他可以去向哪个姑娘求爱呢?哪个健康、正常的女子肯嫁给他这“瞎子”呢?从那可怕的命运降临他头上以后,六个寂寞的春秋一晃度过了,如今他已三十二岁。父母年逾古稀,总不能照料他一辈子。无论如何,总得让儿子成个家,将来如能生儿育女,不只是老人传宗接代的心愿得到慰藉,就连张正康自己到晚年也有个指靠了。就这样,爷俩悄悄地商议起来。

“……我去托人说一个,你也别挑了,肯跟咱们过,有生育能力,就行。”做父亲的替儿子着想,只能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这也不能怪老人“婚姻观念陈旧”。

“嗯,难啊!我还挑什么?有一个就行。”张正康寻思开了。倒退回去六年,那双明亮的眼眸还属于他时,他是决不会有这种想法的。可是如今,他已谈不上有什么择偶标准了,他甚至于相信,在这人世上他连结婚的资格都已经没有了。要说“选择”,他只能依靠父母在残疾人堆里去碰运气。他对父亲说:“只要是个女的,有女人的身子,管她什么样的。就这也难啊,谁知道人家明眼人是不是愿意跟我?试试吧!”

老人也觉得很为难,瞎子除了找瞎子,还能找谁呢?在旧社会,马路上常能见到那样一对对穷瞎子,男的点着竹杆在前走,女的在后搀扶着紧紧跟随,一块要饭。总不能给儿子找一个女瞎子吧?忽然,老人在愁闷中眼睛一亮,似乎有了希望。他对儿子说:“我见过一个女的,岁数跟你差不多,我去打听打听。”

“是跟我一样的吗?”张正康说。他认为父亲要给他找个女瞎子,反正他对此已有了精神准备。

“不,比这好。”老人满怀希望地说,他用一种神秘的口气对儿子描述起来。“我每天出去买菜,见到一辆轮椅,常从咱家门口马路上过。是个女的,也三十来岁,五官都没毛病,就是两条小腿截掉了,光剩大腿。人很胖,上身长得很壮实……”

如今这番话在张正康听来无异于福音,立即唤起了他的想象,他在内心里仿佛已经看到那个女人,有着壮实的身躯和正常的五官,微笑着驾轮椅朝他走来。他甚至预感到,她肯定是他的妻子了,将来他和她会有舒畅的床上生活,像所有已婚的男男女女一样,一年以后,他俩就会有自己的孩子了……

爷俩之间产生了一种乐观的、轻松的气氛,直至一周后老人带回了否定的信息把这种气氛打破。经过询问,那个坐轮椅的胖女人断然拒绝了,她家里人也不同意,认为一个瞎子是不可能照顾她的。张正康一厢情愿的幻想破灭了。

幸好有个远房亲戚偶然来张家串门,提起有位姑娘长得不错,身体也好,她父母委托他给物色个男人嫁出去。有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张正康的父亲惴惴不安地问:“我家张正康这样,人家愿意吗?”

那个亲戚很有把握地点了点头说:“差不多,我去给说说。”临末了,他说明那个姑娘有点小毛病,问题不大。他指指自己的脑门:“这儿,有点毛病,以前受过刺激,现在已经好了。人是个挺好的人。嗨,要找十全十美的,哪有?咱们自己不也有点小缺点吗?两将就吧!”他朝张正康横了一眼。

事情就这样谈定了,老人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儿子这门亲事总算有了着落。至于张正康自己呢,从上次“轮椅梦”破灭以后,他更自卑了。这次一听这位姑娘的情况,人家还是个好端端的女性,只是脑子里有点小毛病,精神上受过刺激,那打什么紧?以后自己让她高高兴兴的,她自然会好的。这样想着,也就没有多问,双方的家庭就把他俩的婚事操办起来。

从此,吴倩就进入了一个对她奉若神明的家庭,面对着一个瞎眼的丈夫。

如果说美只能由视觉和听觉来感受,那么吴倩的美对于张正康等于不存在。他失去了视觉,看不见她那超群出众的美貌,这不消说。听觉固然灵敏,但他不可能听到吴倩以前有过的那种充满柔情蜜意的话语,她的话语已失去了表情达意的正常功能,而且她干脆也很少说话,偶然说话,她那圆润的嗓子也只能发出冷漠单调的声音来。人们看到这样一个年轻美丽的躯壳竟仿佛是没有灵魂的,不由得会感到一阵痛心和惋惜。她那一双轮廓显得很飘逸的眼睛,两道比眼睛更长的像是画出来的弯眉,原来一定是很动人的,但现在张正康却再也不能指望看到她“眉飞色舞”了。她的脸颊还留着那一对深深的小酒窝,然而当它伴随着一笑而显露的时候,那笑容却总是显得怪模怪样,缺乏往昔那种妩媚的韵致了。

1993年12月8日,这天,两家都没有张扬,婚事办得尽量简朴,只在至亲范围里设一两桌喜庆的酒宴。尽管他们注意了避免招来难堪,邻居们也都知道了新郎新娘是谁,“神经病配瞎子”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周围一带都传开了,看热闹的人还是很多,尤其是小孩子们,都觉得新鲜,有的顽童还恶作剧地大声嚷嚷起来,编成顺口溜,绕着两家住房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疯子配瞎子,生个儿子是傻子!”

这种情景,使人感到世道真是残酷,残废人连喜事也只能办得很悲哀!

晚饭以后,小姑子哄着她进了新房。打开电视机,她眼神呆滞地看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好在她身边的丈夫什么也看不见,否则,有哪个年轻男子会受得了新婚妻子的这张没有笑容的脸呢?但是张正康的耳朵听不见她说话,也感到很闷,两人之间的空气是那么冷而紧张。

张正康听着电视,想跟吴倩交流一下感情:“吴倩,这个电视剧不错呀,女主角是谁演的?她对那男的多好!我想她准跟你一样漂亮。”

吴倩默不作声,她的眼光发直,死死地盯着屏幕,皱着细长好看的柳叶眉,好像突然想起了一桩痛心的往事。慢慢地,她的一双大眼睛变得水汪汪的,闪着泪光。这双眼睛曾经有过异样的神采,能使每一个小伙子心旌摇荡。张正康给她递过去的话没有得到响应,语音像个孤独的幽灵,在房间里打个转,自生自灭了。他张着嘴,微笑着,似乎看见了吴倩和那个女主角。

又看了一会,吴倩仿佛高兴起来,她指着屏幕,大声对张正康说:“快看,你快看呀,他多像你!高鼻梁,高额骨,薄嘴唇……”说着她竟伸出手拽了张正康一把。他苦恼地往后退缩,连连说:“我……你,你自己看吧。你不知道我看不见?……”

吴倩哈哈大笑,还拍着手说:“哦,我想起来了,你要摸的,你拿手摸就是看。你摸摸他,看像不像你……”她的恶作剧使他几乎坐不住了。

那个留在她记忆里的“他”,已经到“不易犯罪的地方”去了。她曾经和他热恋过,一起山盟海誓,没过多久,他告诉她说他要和一个有海外关系的姑娘结婚,两人一道出国,所以只好请她原谅了。她心眼窄,爱钻牛角尖,怎么也不能从那山盟海誓的热恋中拔出来,精神上深受压抑。后来,她又听说,他被卷进不良录像、家庭舞会的漩涡中,很快被“时代”的浪潮吞没了。她的精神由压抑、崩溃到错乱,从此美的生命脱离了美的体,使她永远陷入与爱情绝缘的命运。到精神病院接受了两年治疗,病情相对稳定了,回到了社会和家庭中来,但她已经从正常人的欢乐和幸福中被排除出去,也没有能力再去面对人世间的种种烦恼与矛盾了。

“他的眼睛不像你,像'他’……有时温柔,有时忧郁的深沉的眼神。”她喃喃地说,沉浸在回忆里,拿电视剧的男主角与她过去的恋人比较。

突然她啜泣起来,气得全身抖动,歇斯底里地叫着:“你们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张正康飞快地扑到电视机跟前,摸着开关,啪地关掉。这一回轮到他转动开关,采取断然举动了。他怕她再看下去,说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来。

一刹时的寂静无声。……他俩的蜜月,几乎天天是这样度过。

只有在灯光熄灭,黑夜不但把他、而且也把她拖进了甜柔的睡乡时,张正康才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人生的欢乐。对他来说,白昼的光明和各种美丽的形象已经是毫无意义的了。只有在永恒的黑暗中,他贴着她那柔滑的肌体,抚摸着她那浑圆的光溜溜的手臂,抱住她那绰约多姿的身体时,他才感觉到自己还作为一个男人活在世间。而她,这时在他那男性的热力的作用下,在他那温柔而又执着有劲的拥抱中,暂时忘却了白天使她感到刺心的那张盲人的面孔,也忘却了在她记忆中积淀下来的种种痛苦,她的心才得到缓解和融化。

一个月,两个月,……她怀孕了。这一回,她主动拉过他的手掌,让他摸摸自己那微微隆起的腹壁。一股暖流穿进他的心室,凹陷的眼眶里似乎冒出了希望的火星。

“你要男孩子还是要女孩子?”吴倩问。

“你呢?”张正康让她先说。

“我喜欢男孩子。”在吴倩的想象中,一个胖小子已经抱在她的臂弯里,圆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天真地望着妈妈。

“我也是。”张正康把脸向着她那高耸的胸脯,似乎也已看到了儿子的那双明亮的黑眼珠。他精神抖数,觉得自己再生了。

可是天不从人愿。在一次孕期体检中,医生根据吴倩的精神病史和目前的精神状态,确诊胎儿生下来肯定是个白痴。这个晴天霹雳,使全家人都震动了。

“怎么办?”张正康一下子又陷入苦恼的深渊。医生劝他为下代负责,让妻子做人工流产。

“不,我不做。”吴倩态度坚决。她不相信自己会生个白痴儿。

“大夫的话,怕也没准儿吧?”老人惴惴不安地问。

“不,医学有准儿。肯定是白痴。”张正康还是相信科学。他不得不面对将来,作出决断。他劝妻子:“我们不要了吧!……”

“我不做!”吴倩大吵大嚷,奔出了医院。

不做也不行了。她脾气发作,又跳又骂,胎儿哪里经得住折腾。她流产了。

从此,吴倩的性情由忧郁转成了暴躁,邻居经常听见她在家里乱摔东西,成天吵闹不休。

张正康也绝望了,他感到眼前的黑暗是无边无涯的,对妻子无尽无休的折腾失去了信心。他不再能控制自己,新房变成了战场,全家不得安宁。

1994年4月18日,惨祸发生了。张正康正坐在小板凳上洗衣服。吴倩看着他那瞎眼摸索的样子,越看越不顺眼,心里升起了一股不知从哪儿来的邪火,一把提起炉子上刚煮沸的一壶开水,朝着丈夫头上就浇下去。他在一声撕人心肺的惨叫中晕死过去,她却发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阵阵狂笑。

吴倩旧病复发,再次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张正康经过医院的抢救却没有脱离危险,在三天后不治身亡。

一对不幸男女的“百日姻缘”就此告终。

精神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表现是思维、情感、行为的离奇古怪。患病期间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对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加之精神病治疗时间长、易复发,并且会残留某些缺陷,如反应迟钝、智力减退、性格孤僻等,因而给人们造成错觉和偏见,认为精神病一辈子好不了,事实上,很多精神病人在病后精神活动,思维能力、操作灵巧等都恢复得很好。继续深造、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就者大有人在。

精神病人究竟能否结婚,什么时候结婚为好呢?

国内外的精神病专家认为,当有病的成年男女,病态完全消失或精神状态稳定,应积极提倡和指导其结婚。恢复后的精神病人结婚至少有3方面的好处:其一利于消除患者“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当他们建立了家庭,就有了一种与社会其他人一样的生活地位和心理状态;其二利于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婚后家务劳动,家庭生活对锻炼病人社会适应力是有益的,安排得当可促进其恢复社会活动;其三爱人的关怀照料,可以减少患者病情波动和复发。但是,结婚必须在病人康复后2年,甚至更长些。在谈恋爱过程中,应如实将过去的病情告诉对方,以取得了解与同情。只有这样,婚后生活才能美满。否则会造成惠者精神心理紧张,婚后不能按时诊治,反而易引起疾病波动。

对于一些正在发病或病态未完全消失的病人,是不允许结婚的。有些青年精神病人,可能因失恋为诱因而致病,在病态支配下,言行举止都在追逐异性,即所谓“花痴”。因家属缺乏精神病知识,匆忙为其找对象,并认为“满足”患者需求,便于达到治疗目的。还有的家庭出于迷信,认为结婚是喜事,用“冲喜”治疗。这些做法,有害无益,不仅不能治病,而且会造成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患者病情一旦缓解,也往往对婚姻不满,而造成心理矛盾,不利于病人恢复。

精神病结婚后,尤其是与正常人婚配的,必然有生儿育女的要求。那么,精神病人能否生育,在什么时候生育为好呢?

这要根据不同原因的精神病而异。对于以外界原因为主的精神病,如重大精神刺激引起的反应性精神病,外伤、中毒、理化因素或细菌、病毒等生物因素及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病,只要治疗得当及时,精神活动可以完全康复,不存在遗传给后代的问题。但生育时间应选择在停药后,特别是女精神病人,在妊娠期、哺乳期服抗精神病药物对胎儿有影响。

对于因遗传因素引起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可遗传给子女。因此,一般认为属于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的精神病人不宜生孩子,父母一方有精神病,如果要孩子,也应在精神活动恢复正常后,再行考虑。若父母双方均为精神病人,一定不能生孩子,应该进行绝育手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帮助精神病人回归社会?
精神病基本知识
法制微评:让涉精神病案件处理更公正
凶手还是有精神病好?
忧郁症 你知道多少
精神病自愿住院,不宜“一刀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