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放街区、混和功能、全装配式—郭公庄一期公租房社区



设计指导:崔愷

设计主持人:赵钿、韩风磊

方案设计:赵钿、秦冬、陈霞、韩风磊

施工图设计:韩风磊、张守峰、杨晓剑、刘高忠、梅玲、黄健勇

景观设计:雷洪强、方威

室内设计:白宇

  • 项目概况

郭公庄一期公租房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地铁车辆段北侧,是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直接投资建设的公租房项目。用地四周均为城市道路,东侧是樊羊路,南邻六圈南路,北侧是规划的郭公庄一号路,西侧紧邻规划的小学、幼儿园和公共绿地用地。项目距郭公庄地铁站约1公里,是为数不多的距城市中心较近的公租房用地,交通很便利。

    用地面积5.8786公顷,规划容积率为2.50,限高不超过60米,需要设计公租房不少于3000套。

  • 规划指导思路

由于社区规模较大,要处理好社区与城市的关系。本项目按照“开放街区、围合组团、混和功能”的指导思想进行规划设计,促进社区与城市的融合,增强社区归属感和活力。

1.      开放街区

在南北出入口之间规划了一条S形的绿化生活轴,连接南北两个入口广场和中心活动场地;在用地南部,沿东西向设计了一条商业步行街,连接用地西南侧的公共绿地和东侧的沿街绿地。这样形成了“十”字形的公共空间结构。以此为骨架,将社区分成9个直接与城市相连的开放小型街区。街区之间的道路、公共绿地、步行商业街形成开放的公共空间,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向社区的延伸。这种模式虽然会增加了管理的成本,但对于破除大规模高密度社区的封闭感、增强公租房人群与城市公共生活的联系有很大作用。


总平面图


鸟瞰图

2.      围合组团

每个街区用两到三栋住宅与配套公建围合成院落,院落内是安静和安全步行空间;机动车行驶在街区外的公共道路上,实现了人车分流。围合的院落,有利于增强居民的归属感。每个院落有独立的步行入口大门,公共门厅成为社区生活的核心节点。

3.      混和功能

许多居住社区,被人们称为睡城,原因是只有单一的居住功能。为提升社区活力,在郭公庄一期公租房社区内,规划设计了15%的商业、办公、社区服务设施,这些设施沿着南北向的十字形绿化活动轴和东西向的商业轴两侧布置,与每一个街区均有紧密的联系,为社区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一些“小、微就业和创业机会,成为社区最有活力的地方。


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分布图

     多种功能的有序混和,对提升社区的活力,改善社会组织结构,减少城市通勤交通的压力都有益处。

4.      人文活力社区

规划设计不仅要关注小区的物理空间环境,也要考虑居民的生活方式,尽可能提升社区的活力,促进居民的交往,体现对居民的人文关怀。郭公庄一期公租房社区,通过居住和商业、办公、休闲、娱乐功能的混合,创造工作和就业机会,使之不仅具备良好的居住环境,也为社区的自我组织、自我发展创造条件。通过物业的有序管理和引导,可以发展自我服务和管理的社区组织,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有尊严、有活力的良好社区。

  • 交通组织

按照人车分流的原则进行交通组织。

机动车出入口共四个,其中两个靠近北侧郭公庄一号路,另外两个设在南区商业的背后。机动车从汽车坡道直接进入地下车库,步行人流在地面,自然形成立体人车分流。除北区西侧道路外,其他的道路除临时机动车通行(卫生、搬家、急救和消防等)外,平常只允许步行通行。这样就在地面形成了安全宜人的步行环境。


交通组织分析图

     考虑到有大部分承租人会大量使用公交和地铁,步行回家的路线就设在南北向的S形景观生活轴上。每个组团的步行出入口均与景观生活轴直接相连,沿步行回家流线,享受良好的公共景观环境。地下车库两层,形成环线,与每一栋住宅都直接相连,使每栋楼的居民回家都很方便。

  • 景观设计

景观环境设计以创造有生活气息的宜人景观为目标,强调居民的生活体验,促进居民的交往,不追求宏大气派。铺装建筑材料以预制混凝土条板、彩色混凝土为主,植被以北京当地常见主要树种为主,形成四季不同的北方景观特色。为了降低维护成本,多种树和灌木,少种草。

景观总平面图

按照空间复合功能的理念,对贯穿南北的S形景观生活轴进行重点处理。设置了入口广场、林荫道、商业步行街、多个小广场和中心健身活动广场,使之不仅成为景观的中心,也是居民活动的社交中心。步移景异,形成宜人的多层次景观序列。

中心广场景观图
南入口景观

街区内部则强调安全、静谧、宜人、舒适的生活氛围,重点以绿化为主,设置适量的小块铺地,供居民交往和活动。在每个街区入口处设计了自行车和三轮车棚,与围墙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景观。

  • 街区公共门厅

     在每个街区的适中位置,设计了一个公共门厅,面积大约100多平方米,是本组团的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和活动中心。门厅内布置了会客、休息、自动售卖机、快递收寄箱、寄存处、儿童活动区、洗衣房等设施,除了为居民提供方便,也是一个公共交往的空间,同时也在狭小居住空间外扩展了公共交往的空间。借鉴酒店的前台方式,在适中位置设计了综合服务台,各个功能区域均在服务台的视线覆盖范围之内,只需要一名管理服务人员即可,节省人手,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公共门厅效果图

  • 精细的户型标准化设计

公租房的户型设计的最大困难就是面积小——在使用面积只有30㎡左右的条件下,要把居家生活的所有功能都要装进去,既不能有功能缺陷,又要成本合理,最重要的是必须满足居住者的生活需要。所以户型设计必须进行精细化设计。

首先,要提高使用效率——因为户型面积较小,所以提高住宅的使用效率是最重要的。标准层平面的公摊控制在25%以下,最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使用面积。其次,通过空间的三维设计,提升户内空间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功能空间的外缘相互交叠的部分,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利用“边角料”,设计成储藏空间,这样剩下的活动空间界面非常完整。

标准层平面图

其次,户型要有适应家庭成长的能力。郭公庄的户型在初步定型后,经过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承租人是单亲家庭,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只能承担40㎡的租金。这样,原方案在孩子尚在幼儿时矛盾不明显;但在小孩需要独立个人空间时,就不能满足分室居住的要求。因此,在卫生间和厨房中间开辟了一张床长度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放置单人床、双层床、上床下书桌、折叠沙发床等,是个多功能的复合空间,能够满足两代人独立私密空间的需要,这是最终确定的户型。当然,设计不仅要满足当前,还要着眼于未来,在分户墙之间的结构剪力墙上中留了部分填充墙,为未来建筑的改造预留了条件。

A1户型图初始方案

A1户型最终户型

本项目要求采用产业化建造方式,产业化的基础就是标准化设计。首先,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控制户型的种类,减少非标设计,在最终定型的5个户型中,70%的户型采用了A1户型;其次,厨房和卫生间高度标准化,总户数中90%的厨房和卫生间采用同一种模块。第三,对管井进行标准化设计,所有户型的卫生间管道井均设在户外,检修门设在走廊,管井采用标准化布置方式。第四、土建装修一体化。户内也采用了产业化装修方式,按照结构与内装分离的原则进行设计,利用地面垫层和家具、橱柜的后背设计了管线夹层,对设备末端点进行综合设计。精细化设计与内装修和部品结合,有力地提高了住宅的质量。高度的标准化,为项目的产业化建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郭公庄一期公租房B1户型平面

郭公庄一期公租房B2户型平面

郭公庄一期公租房B3户型平面



管井平面图

  • 具有传统韵味的新社区形象

郭公庄一期公租房的设计,兼顾城市、现代和传统,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有鲜明现代特征的建筑形象。


沿街效果图


立面效果


中心景观轴夜景

沿街立面高低错落,丰富了街道的天际线,增强了韵律感。采用标准化的构件,通过位置排列组合,形成统一而又富有变化的构架,与阳台的功能结合起来,形成类似博古架的表情,现代中透着传统。着重细部处理,对窗台、窗台板、分格、空调机位等部位进行精细化设计。为避免千篇一律,强调立面的识别性,在阳台栏板上随机涂饰颜色,自下而上逐渐减少。颜色暗合保障房中心LOGO的四种颜色,按照组团在阳台栏板上上饰以不同颜色。由于大量采用标准化的构件,立面形式尊重功能,有效地控制住了成本。


阳台细部设计图

  • 产业化设计

郭公庄一期公租房项目是北京地区目前在施的最大的产业化住宅项目,所有住宅均按产业化要求进行建造。

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PC结构)。预制构件的部位包括外墙、楼板、楼梯、阳台和空调板,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率约3540%。外墙采用三明治复合墙体,由外页墙(50厚)、保温层(70厚)和内页墙(200厚)组成。楼板、阳台板和空调板均采用叠合楼板方式;楼梯采用了预制混凝土楼梯段。内装也采用产业化装修方式。

墙身剖面图

产业化建造方式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方案之初就要先进行技术策划,确定产业化的目标、途径和技术,并对预制构件的种类、数量进行统计,确实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要充分考虑结构的要求、预制构件的加工要求、运输和安装的要求,并对连接节点进行深入设计。

目前,产业化工作最大的困难在于成本和工期,由于生产和施工企业都没有太多的经验,产业链的前后环节还处于断裂状态,虽然技术是产业化的,但管理还是传统的,这样在实施中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很多。

  • 施工现状

截止目前,本项目北区1#~12#楼结构已经全部封顶,建筑立面效果初步显现。










施工现状

  • 结语

郭公庄一期公租房是一个从规划、设计到建造均与一般住宅小区不同的项目,规划上采用与传统小区不同的开放街区,打破封闭的小区管理模式,为社区引入具有人文关怀的空间和服务设施,除了居住功能,引入商业、办公等功能,创造复合型新社区,通过产业化的方式,为居民建设一个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作者简介:

赵钿,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居住建筑事业部(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化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

注明:

原文已于2015722日在微信公众号“中建设协”金牌鉴赏栏目发表,经其同意,现经过重新编辑,转载于本部门的微信公众号“中国院居住建筑事业部”上。


“小居”推荐:

“居住建筑事业部——中国最优秀的住宅设计专家型团队”

“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研究中心——建筑产业化的领跑者”

居住建筑事业部(ResidentialArchitecture Department)以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为己任,致力于居住区规划、住宅设计、住宅研究和住宅产业化发展,设计的项目涵盖别墅、联排、花园洋房、小高层、高层和公寓、商业、办公、酒店等各种建筑类型,是一个全专业的综合型设计研究团队。我们与国内多家大型开发企业如万科、龙湖、远洋、恒大、绿地、北辰等均有长期合作,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多个省市,善于发掘市场需求,研发出符合当地市场需要的优质住宅产品。注重开发全过程问题的解决,注重设计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从开发的角度提供一站式的全面解决方案。多年的研究和积累形成“成本控制和优化、绿色住宅、BIM技术、精细化集成设计与建筑产业化、LID与景观一体化、精准日照分析、健康住宅、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立面精细化”等九项独特的关键设计技术。

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研究中心是中国院在居住建筑事业部基础上成立的产业化团队,目前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内装产业化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提供全程的产业化服务,已经展开了一些项目的设计和研究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牌鉴赏 | 郭公庄一期公共租赁住房社区规划设计
致礼60周年 |我们走过的那些第一次——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
【中国院作品】没有围墙的小区、全装配式的住宅——郭公庄一期公租房社区
预制装配式的“未来住宅”,中国走到了哪一步?
与自然共舞,清华装配式建筑作品分享:打造具有热带特征的居住社区
上海 | 住宅创新论坛 6大精品项目—— 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